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美英對烏克蘭的具體援助,明顯比德法進取,背後固然有實質安全考慮,然而德法兩國經濟與俄羅斯關係千絲萬縷,也是不爭事實。即使在能源外交以外,兩國在其他經濟層面也受惠於俄羅斯的現狀,要脫鉤的難度,比一般人想像中更大。

早在冷戰時期,兩個德國都與前蘇聯有相對緊密的合作關係。在1970 年代,西德同意用來自蘇聯的天然氣,換取對方使用自家管道和鋼材,讓兩國合作關係留下深刻印記,雙方構成結構性依賴至今;東德更是《華沙條約》的蘇聯衛星國,在政治、經濟、安全各方面都完全依賴蘇聯,讓部份東德人至今都對俄羅斯產生某種心理依戀。這是否包括來自東德的默克爾,則不得而知。

前德國駐美大使、2008-2022年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向《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表示:「一大群德國人認為,國家今天能夠穩定,那是因為數十萬蘇聯士兵沒有開一槍,就離開了德國領土。許多德國人認為,德國應對克里姆林宮負有一定的感激之情,因此與俄羅斯建立了經濟和政治夥伴關係。」這是老實說話。

居於莫斯科的獨立研究員及記者Kamil Galeev從經濟學角度,嘗試解釋以下問題:「德國為什麼支持俄羅斯?因為他們的經濟是如此兼容」。他指出俄羅斯軍事工業中需要用到的零件,大多數是來自西方,特別是德國的機器和軟件,當中也包括導彈和火箭,例如S-300(俄語是C-300)飛彈就主要使用德國企業海德漢(Heidenhain)、西門子(Siemens)的軟件技術。

結果德國存在強勁的遊說團體,主力遊說政府與俄羅斯和解,並且試圖影響兩國的政客關係。德國最大的切削機床製造商之一DMG MORI AKTIENGESELLSCHAFT執行委員會主席Christian Thones於2015年,就表示「我們致力於與俄羅斯政客建立關係,並試圖影響德國政客。」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月前才在全國壓力下,辭去俄羅斯企業的董事局席位,更是最佳例子。

此外已眾所週知的是,德國一直以來都嚴重依賴天然氣,當中有一半是來自俄羅斯;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已佔德國天然氣進口的55%。德國工業企業都將廉價天然氣,視為他們在全球市場獲得競爭優勢的先決條件,因此非常不願意看到今日局面。在制裁下,俄羅斯與國際社會幾乎脫軌,然而部份德國企業為了繼續與俄羅斯進行交易,選擇依照俄羅斯的意願,使用盧布作交易貨幣。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與2021年1月相比,2022年1月與俄羅斯的貿易居然還有所增加,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 30.7%,進口增長57.8%。

即使到了今天,俄羅斯依然相信德國內部既得利益者對制裁會出現反彈,因為雙方的合作超過半世紀,絕非短期利益結合的一朝一夕的事。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