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梵蒂崗歷史上,不少教宗的口碑都頗有問題。據《教皇傳》記載,中世紀的教宗不知所謂的居多,德行有規的甚少。

幸好近代教宗一般道德標準甚高,特別是若望保祿二世和召開梵二大公會議的若望二十三世,在世時已被視為聖人級人物。但近代教宗也有備受抨擊的一面,例如本篤十六世年輕時曾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及他的「獨裁」傾向,就不斷受到教會自由派質疑;至於現任教宗方濟各的綏靖政策,則可能足以和20世紀兩大爭議教宗相提並論。

近百年爭議最大的教宗,當首推二戰前後在位的兩位:庇護十一世在位時,和墨索里尼簽署和約,解決了「羅馬問題」,正式成立梵蒂崗城國,意大利佔領埃塞俄比亞時,他也持默許態度,被一些人看成與法西斯同流合污;繼任的庇護十二世在二戰中保持中立,拒絕譴責納粹德國,也沒有積極聲援猶太人,令一些史家著書立說,形容他是「希特勒的教宗」。雖然也有不少史家設身處地,認為二人根本不可能發揮更大效用,只能如此苟延殘喘,來換取超然地位、拯救更多的人,但兩位教宗的名聲,已不可能白璧無瑕。

關於庇護十二世反納粹不力的爭議,20多年前即有電影正面觸及。攝於1983年、曾獲提名艾美獎的《梵蒂崗俠聖》,將故事背景設定於二戰後期的1943-1945年。當時意大利已戰敗,墨索里尼被群眾推翻,後來雖然被納粹救出、在北部苟延殘喘,但法西斯已不能控制羅馬,於是德軍直接占領這意大利首都,連帶對梵蒂崗構成威脅。

在電影中,庇護十二世雖然拒絕向德軍交出俠客神父,但堅持中立的他私下也勸神父的拯救行動「適可而止」,擔心過分刺激納粹,可能激怒希特勒來個玉石俱焚。在他而言,應該「不惜一切」捍衛梵蒂崗的道統傳承。他帶神父走進梵蒂崗地下藏寶殿,場景就像《天使與魔鬼》,然後訴說那些珍貴文物不能在他手中毀滅。神父對此不以為然,和教宗唇槍舌劍爭辯,這是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電影裡的「俠聖」,歷史上真有其人,那就是來自愛爾蘭的神父奧費拉赫特。他眼見眾多反納粹分子、盟軍同情者等遭納粹秘密警察追捕,自發建立了一個拯救網絡,庇護了3000多人,其中就包括企圖暗殺他的德國駐羅馬秘密警察頭子赫伯特·卡普勒的妻兒。直到盟軍解放羅馬,他成了各國嘉許的英雄,仍然每月探望被判終生監禁的卡普勒,最終戲劇性地令這位前度對頭皈依天主教。奧費拉赫特在電影裡的形像,是教會少見的「俠客神父」,他經常像羅賓漢、梭羅那樣喬裝易容,甚至以《聖經》當自衛武器。加上飾演神父的是老牌型男格力哥利柏,更令觀眾容易產生一面倒的愛慕,視其為拯救教會的「天使俠客」。

然而,據後世研究,當時納粹真的曾擬定計劃直接占領梵蒂崗、把教宗扣押為談判的人質,更下令「要是教宗反抗,就朝他開槍」。假如納粹真的占領梵蒂崗、摧毀教會文物、殘殺教會庇護的人、利用教會資產延續戰爭,而導火線是俠客神父的挑釁,那麼教徒會否還視神父為天使、抗納粹不力的教宗為魔鬼?還是像另一些作家那樣,高度評價教宗的個人德行及智慧,把他平反為忍辱負重的聖人?

就後一角度而言,俠客神父的行動,是否有意讓納粹襲擊梵蒂崗本部,來揭示教宗的懦弱乃於事無補,從而更改教會的中立政策,好比《天使與魔鬼》裡那位年輕而狂熱的教會領袖那樣,深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義的?假如引德軍毀滅梵蒂崗聖伯多祿大教堂,是俠客神父可以接受的犧牲,那麼又有沒有教徒會視他為魔鬼?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