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全球進入改朝換代大時代,各國紛紛有所動作建立新秩序。

早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倫敦會面,自從兩國去年10月開始有關討論後,二人終於原則上就《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達成共識。該協定將確立兩國軍隊在對方國家逗留時的法律地位,亦能令兩國部隊更快部署在對方國家,並就部隊前往對方國家時可攜武器等手續提前作出規定,減去未來進行聯合演練時的繁冗程序,以及容許部隊參與聯合訓練和救災工作。除了英國,日本在今年初亦曾與澳洲簽署同類協定,不少傳媒都視日本此舉為針對中國軍力擴張,而選擇加強與英澳兩國的軍事合作以作應對。

約翰遜會見傳媒時,指英國意識到自身在歐洲的安全,與在亞太、印太地區的集體安全密不可分,對歐洲因專制和強制力量所致的行動(意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以及東亞可能發生之事(意指中國對東亞各國的威脅),都有直接解讀(direct read),「這就是我們希望(與日本)更緊密合作的原因。」

日本《共同社》則指英日兩國領導人都對單方面試圖改變東海和南海現狀的行動,以及(中國)「快速但不透明」的軍事集結表示「強烈關切」 ,同意堅決打擊這類型的單邊企圖或經濟脅迫,「但並未特別點明是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該國一直試圖通過其軍事和經濟影響力擴大勢力範圍。」報導指,岸田文雄提到「明天的東亞可能是今天的烏克蘭」,「約翰遜首相和我就防務條約達成原則性協議,是一項重大成果。」

日本和英國之間的《相互准入協定》目前只達成原則上的共識,兩國尚未正式簽署協定,具體條文仍未公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參考日澳之間已簽署的《相互准入協定》提到,這類型的協定雖涉及兩國的國防和軍事合作,但並不屬於如《美日安保條約》等軍事同盟協定,後者列明美日兩國會聯合抵禦武裝攻擊,並將日本領土範圍內受到的攻擊認定為對美國的危害。然而有了軍事合作的切入點,日本日後定必加強和北約各國的軍事往來,日前岸田文雄剛宣佈參加北約峰會,就是明證。

回顧歷史,日本曾經在20世紀初與英國簽定《日英同盟》 ,建立長達21年的軍事同盟關係。當時鑑於俄羅斯不斷擴張,英國和日本這兩個島國為了維護各自在大清的利益,以及對抗俄國威脅,決定在1902年組成軍事同盟。盟約的第3條規定,「如果任一簽署國捲入與一個以上的國家之戰爭,另一國則承諾提供支持」(Promise of support if either signatory becomes involved in war with more than one Power.)。

日本在與英國結盟後兩年,即與俄國爆發日俄戰爭。根據盟約第3條,假如日本與多於一個國家開戰,英國亦會參戰,這使得當時與俄國有軍事同盟關係的法國放棄支援俄國,因此舉等於向英國宣戰。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當時因無法取道由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被迫繞過非洲前往遠東,長途跋涉下,被日軍輕易擊敗,令日本最終取得勝利。英國亦因俄國戰後無力再在遠東和其他海外殖民地擴張,得益不少。

除了日俄戰爭,《日英同盟》在當年對兩國都有不少好處,盟約分別在1905、1911年兩度延續。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力不斷提升的日本已經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最大威脅,《日英同盟》最終在1923年因兩國不再續盟而失效。

日本和英國即將簽署的《相互准入協定》,其層次和合作關係,自然不如近一個世紀前的《日英同盟》。不過,作為中國和俄羅斯鄰居的日本,以及脫歐後積極重拾全球影響力的英國,為應對中俄不斷增加的威脅,日後加強雙邊軍事合作,卻是意料中事。對英國而言,這也變相開始介入了台灣局勢;對日本而言,則得以和北約拉近距離,都是利多於弊。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