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阿聯酋政府公佈總統兼阿布達比酋長哈利法(Khalifa bin Zayed al-Nahyan)病逝,享年73歲,前後在位17年,官方並未有公佈死因。哈利法在2014年中風後,已甚少在公共場合露面,大多數港人亦只因以他命名的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Burj Khalifa)而對他略有認識。但他其實也是國際關係一號人物,只因作風相對低調而被低估。究竟這位被《路透社》形容為「讓波斯灣阿拉伯國家更向美國靠攏」的「親西方現代主義者」,在任期間有何功過?

首先,他對阿聯酋能避免分裂,起過關鍵作用。阿聯酋由7個酋長國組成,佔全國面積85%的最大酋長國阿布達比就是全國首都,阿布達比酋長傳統上兼任阿聯酋總統,總理則由第二大、實力第二強的杜拜酋長擔任,兩國雖然居於同一屋簷下,但也一直明爭暗鬥。

現時世人對杜拜的印象,就是一個建有大量浮誇建築的國度。不過在2009年,這個已經耗盡石油的酋長國曾因環球金融危機,以及國內房價暴跌而負上沉重債務,最後幸得石油資源豐富的阿布達比提供200億美元金援,才成功避免債務違約等問題。為了感謝哈利法及時支援,杜拜才決定將2010年落成、本來打算取名為「杜拜塔(Burj Dubai)」的世界第一高樓更名為「哈利法塔」。

除了杜拜曾受惠於哈利法的決定,整個阿聯酋亦因其經濟轉型政策而獲利不少。根據阿聯酋報章《The National》報導,阿聯酋的非石油經濟在哈利法任內不斷增長,並特別提及他任內決定讓外國投資者參與房地產買賣,以及致力為中小企打造具吸引力的生態系統。在哈利法治下,阿聯酋適應性強的政策框架、靈活的商業環境,都令它的經濟轉型遠比鄰國沙特阿拉伯成功,更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此外,哈利法也有份參與建立杜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阿布達比全球市場(ADGM)、杜拜多項商品中心(DMCC)等,這些金融園區和自貿區成功吸引大量國際企業進駐,促使更多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阿聯酋。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中東經濟學家利佛摩(Scott Livermore)直指阿聯酋與20年前相比近乎面目全非,「這裡已發展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在此蓬勃發展。」

當然,阿聯酋畢竟是君主制國家,人權和自由狀況依然大有瑕疵,這從阿聯酋回應「阿拉伯之春」的手法可見一斑。當時阿聯酋國內並未太受風潮影響,但哈利法全力協助鄰國巴林鎮壓國內民主化風潮,也配合區內遜尼派龍頭沙特阿拉伯的維穩作風。根據「阿聯酋國際自由運動」(ICFUAE)的聲明,包括前官員、記者、律師、法官、學運份子在內的133名知名阿聯酋人士曾在2011年進行聯署,要求阿聯酋進行民主改革。即使該聯署行動十分和平,但在133名聯署者當中,居然有94人遭當局秋後算帳,包括「被失踪」、及在秘密拘留設施中遭受酷刑,其中有56人被判10年監禁,8人被判15年監禁。

不過與沙特阿拉伯相比,哈利法治下的阿聯酋在內政、外交方面,已經稍為靈活。哈利法之父、阿聯酋開國總統扎耶德曾稱以色列為「敵人」,但在哈利法任內,阿聯酋和以色列在反恐、伊朗議題上有不少合作,最終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斡旋下,兩國正式宣布關係正常化,並簽署可說是改變中東地緣政治形勢的《以阿和平協議》。

因此哈利法病逝後,獲得包括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在內的高度評價,而在不知不覺間,阿聯酋的阿布達比、杜拜等已經取代了香港,成為真正的「亞洲國際都會」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