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外相卓慧思(Liz Truss)日前在倫敦市長官邸發表演說,呼籲北約應在印太地區與澳洲、日本等地區盟友合作,做好預防措施,以確保如台灣的印太民主政體有足夠能力進行自我防衛。這是首次有北約領袖公開呼籲「擴張」到大西洋領域以外,相信是試水溫中。

卓慧思先回應了北約需要在「歐洲-大西洋」安全和「印度-太平洋」安全之間二擇其一的觀點,表示兩者都尤關重要,所以世界需要一個「全球北約」(“a global NATO”)。她強調這不代表邀請其他地區正式加入北約,而是建議聯盟採取更全球化的視野,例如與日本、澳洲等盟友協調,以共同維護印太安全。卓慧思又呼籲,北約成員國應考慮提升軍費開支到各國GDP的2%以上。

-- 這是「全球北約」這名字首次面世,各界難免高度關注。

醞釀「全球北約」的導火線,自然是中國。卓慧思同時斥責中國對俄羅斯的侵略無動於衷,又指責中國在立陶宛嘗試與台灣建立進一步關係後,以各種方式威脅這個小國。對於「中國必會崛起」的說法,卓慧思則指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必須遵守規則,否則「將不會繼續崛起」,又提到俄羅斯已展示了違反國際規則的下場。卓慧思繼而指出,中國某程度上仍十分依賴與G7的貿易,G7仍佔全球經濟財富一半以上,所以G7應擔當「經濟北約」的角色,共同捍衛世界繁榮。

-- 這個「G7=經濟北約」的概念又是首次面世,相信不是衝口而出。

雖然不清楚卓慧思的言論代表多少個北約成員國,但這無疑是歐洲北約成員國第一次對防衛台灣作出清晰表態。雖然北約的成立宗旨是確保歐洲安全,但一旦印太地區爆發衝突,北約各國利益定必受損,究竟屆時除了經濟制裁,還有沒有軍事角色可扮演,已經被提上討論日程。

與此同時,美國與英國高階國安人員月前會晤,首次就中國侵台該如何合作進行討論。三名知情人員向《金融時報》表示,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Kurt Campbell和英國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Laura Rosenberger在3月初,曾針對台灣議題進行深入討論,會議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英國是否該與台灣進行更多外交交往、如何加強印太地區的嚇阻力,以及如果美國最終不得不為台灣與中國一戰,英國又擔當什麼角色等。該消息人士表示,拜登政府更打破慣例,開始向某些盟友提供先前被列為“NOFORN”(禁止與任何外國官員分享的機密)的台灣情報。

假如北約和美國的印太盟友聯成一線,建立軍事、經濟合作機制,這就是典型的冷戰格局:當年美國在東南亞也扶植了反共聯盟,只是最後因為共黨接連佔領中南半島各國而瓦解。雖然歐洲各國軍力似難干涉印太,但英法德三國畢竟尚有全球活動實力,在印太的傳統勢力範圍也有影響力。當然,這類試探同樣是等待美國有否實惠提供的回應,而美國今天還有沒有二戰時製造武器、同時供應兩個戰場的實力,也很令盟友關注。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