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關於「聯合國香港協會檔案」的第二頁是另一篇新聞,作者Dick Wilson,標題是「Neutrality without democracy, HongKong campaigners’ dilemma」。

事源1962年9月,馬文輝的聯合國香港協會直接搞「民間外交」,要求派代表出席聯合國的「殖民主義問題特別委員會」,討論香港在《聯合國憲章》框架下的自治地位。

這篇新聞評論的作者,就對這種努力非常悲觀。他先指出香港在國際上處於特殊位置,雖然被列入聯合國的非自治領土名單,但在聯合國大會上,很難得到其他名單上領土的待遇,因為有中國存在。1963年,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進入聯合國,但代表共產陣營的波蘭代表表示「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因此香港問題不應在殖民主義委員會上討論。波蘭代表的意見,居然一錘定音,因為英國也無意令中共政權強烈反彈。

作者從中慨嘆,香港的命運並非由香港人去決定,而是由北京和/或倫敦去決定,認為北京暫時會繼續默認香港由英國政府管治,但是當香港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地方,並且不再對北京表示忠誠時,這個決定便會改變。作者於文末也指出,「支持擴展選舉權的人士應解釋一下,為什麼在上星期的市議會選舉,只有五分之一的有權投票的專業人士和住戶實際使用了這項特權。」

文章後,還有一封機密信件,信件收件人為當時的英國首相麥米倫(Maurice Harold Macmillan),信中提及到波蘭駐聯合國代表認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因此委員會不應在中國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審議香港擴展選舉權這一議題。當時埃塞俄比亞及印度代表,則建議委員會推遲審議,以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去作進一步考慮。

這裏的重點是,信中明確提到,小組委員會的各國成員普遍都不想參與「香港」這個微妙的議題,亦認為舉行聽證會的訴求會隨時間而被忘記,因此現時不會作任何行動,以便「buy time」。英國對此的態度,似乎同樣是默許的。

其實在1963年時,並非所有合資格香港市民都有主動行使自己的投票權,但是當時能投票的人士,就只有具有陪審員資格等23種人,而且也只是市政局選舉恢復後的數屆。而市政局長期由革新會、公民協會壟斷,加上沒有實質決策權,投票率低也屬意料中事。【註1】

此外,就如聯合國香港協會所指,單是Royle訪港期間,就有最少5篇關於擴展選舉權的文章刊登於當眼處,可見當時社會上有討論此議題,擴展選舉權更是人民的普遍意願。然而,在香港議題上,國際間都對中共有所避諱,為了避免觸碰中國的紅線,國際社會都採取不插手、或先了解中國想法的態度,導致香港問題失去最應該被國際社會注視的最佳時候。

60年過去了,現今香港的選舉權仍未得到落實,甚至變得更差。再回看Dick Wilson所言,現時香港的命運已和以往不一樣,雖然港人同樣沒有發言權,但已不再是北京和/或倫敦所決定,而是單由北京一人說了算。

註:

  • 鳴謝本土研究社提供歷史檔案。
  • 註1:1941 年,香港淪陷,市政局一度被日本軍政府廢除。戰後,港府重設市政局,但取消了民選議席。直到 1952 年,市政局才重新恢復2 個民選議席,並逐步增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