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本來以為,成年人畢業之後提及「年年考第一」、會考成績或DSE多少分,已經非常失禮羞家。想不到在「新香港」,造神對象由「年年考第一」進化成「我有交齊功課」,然後依然有一群囉囉群起讚嘆、爭相「報導」,令人嘆為觀止。相信日後某君母親透露孩子大便後懂得自己用廁紙清潔,也會被宣傳為「神童」。

然則為甚麼要交齊功課?

在學校,交功課有幾個功能:教學上,準確設計的功課,應該能有助學生吸收授課內容;官僚制度上,需要功課去保持課室內不同程度學生的劃一化(standardization),方便評估;社會上,功課是由上而下的命令,可以強化老師的權威,也可以「依法」用作懲罰。

一般情況下,自然是應該交功課的。但任何有獨立思考的人,都知道不能「交功課絕對化」。

以上述三大交功課「初心」而言,現在國際社會普遍提倡個人化學習,這是大數據、AI 的最大貢獻之一,因為沒有甚麼比每人自己發掘有興趣的範圍、再圍繞它吸收知識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大班教學的spoon-feeding普魯士模式,早就過時,而大班的功課今天能有多少學習功能,也很能商榷。假如有完全counter-productive的功課出現,應該做的是為人為己,反映這些功課的不足,而不是以交齊無用的功課為榮。

又以評估為例,功課是否交齊,自然是評估學生的方式之一,但也只是之一。不少學生正是因為不滿傳統教學的評估方式,失去學習興趣,但可能是某一科的天才。假如不過是因為「無交齊功課」而被降級,這是制度的失敗,而不是學生的失敗。

至於以功課為懲罰的威權主義老師,本來近年已越來越少,畢竟香港本來是自由社會,要是太過分,有足夠的社會、家長、學生監督渠道去反映。然而在「新香港」,恐怕一切監督都會失效,除了政治篤灰以外。任何形式的反映意見,都足以被政治正確的強勢領導壓下來。假如面對以交功課來作威作福的校方,需要做的是轉校。

我是一個好學生,但也沒有交齊功課。

記得會考和中六時讀經濟,我習慣根據自己的時間表溫習不同科目、和兼顧自己的其他事情,不會理會官方安排的測驗,雖然那是用來計算平時分的,因為那會disrupt我自己的進度和pattern。於是和那位經濟老師說,測驗我就會缺席的了,總之考試會有A,上堂唔會麻煩你,其他嘢你唔好理我,你想點就點。結果,我的平時分自然依然是A。這是十分合理的:測驗只是評估的方式之一,對某一些你了解他們程度的學生,又有甚麼需要通過測驗來評估呢?這就是老師的discretion。

假如功課是作文題目:「支持國安法,必須為求目標、不擇手段」,交唔交?李家超已經給予了答案。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