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自從到過曼聯球場,演算法就不時彈出曼聯資訊,而當中又以曼聯球員麥佳亞「老是常出現」。在香港網媒,凡是有「麥麥送」大頭的,保證hit rate強勁;而在英國,恥笑麥佳亞甚至已經上升為人身安全問題,據報他甚至被「熱情球迷」施以炸彈恐嚇。

曼聯成績低迷,這位身價8000萬鎊的後衛隊長失誤連連,成為眾矢之的,自然不令人意外。他的「十大失誤」短片確實非常惹笑,但這位球員是否「廢」到成為負資產的地步,則大可商榷,畢竟每一個球星都有狀態低迷時,而他在英格蘭國家隊的表現,也起碼達標。

然而網絡社會的演算法,卻必然將負面元素演繹到最盡。這就像政治:只要討厭一個政黨、討厭一個政治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先入為主負評,這可以鞏固另一方支持,也可以宣洩情緒。而社交媒體只需要流量,當演算法知道某人能帶來流量,一切就變本加厲。

雖然體育不是政治,但同樣有強烈的勝負元素,自然同樣適合演算法遊戲。差別是運動員的表現,特別是心理狀態欠佳的運動員,可以很受社交媒體的網絡欺凌影響,連基本信心也可能喪失,令表現「歸零」。不像政治,只要堅守基本盤,再多haters,只要得其法,不但不會影響自己陣營支持,反而更是人氣表現。但麥佳亞得到的「網絡人氣」,除了日後轉型當諧星,看不到有任何正面作用。

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時代:沒有人可能看完每一場球賽,即使是曼聯球迷、或勝利球迷如譚校長,也不一定每一場都觀看,但看過網媒的圖像新聞大圖分析,就彷彿看過整場賽事。慢慢下來,很多沒有看過比賽的人,純粹因為知道「曼聯有個球員叫麥麥送好搞笑」,發現只要提及這名字會增加流量,就會借題發揮。演算法下,這類新聞、評論就會成為constructed reality,再令當事人落入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足球如此,政治、經濟、文化也無不如此。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