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除了進行軍事攻防戰,戰場全方位無處不在,話語權爭奪戰是其中重要一環。近日,專門研究俄羅斯戰爭宣傳的歷史學家Ian Garner在《Foreign Policy》撰文,分析俄烏兩國如何對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記憶進行重新詮釋、重塑,以下重點很值得我們參考。

Garner認為,俄羅斯進行的歷史建構作業相對簡單,就是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建構一條連接二戰與俄烏戰爭的橋樑,期望證成後者出兵有理、並且鞏固內部士氣。烏克蘭的情況則比較複雜,政府與民間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二戰的歷史記憶,拼湊出一幅相互重疊、卻又不盡相同、名為「反抗」的多元圖像,成效反而比俄羅斯一條鞭式的傳統做法更有效。

對於俄羅斯而言,克里姆林宮藉著喚起人們對二戰的歷史記憶,加上將二戰一役浪漫化成一場「偉大衛國戰爭」(the Great Patriotic War),企圖將今日對烏國進行的所謂「自衛還擊」與二戰防衛納粹入侵畫上等號,從而激起民眾的愛國情緒。2月24日,即俄羅斯向烏克蘭宣戰當日,普京在演講裡暗示西方正在蠶食俄羅斯的邊界,對俄國造成「根本性的威脅」,類比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納粹德軍。就像當時蘇聯已經盡其所能、包括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嘗試避免1941年的戰爭一樣,今天的俄羅斯同樣不希望戰爭爆發,但面對「納粹」威脅,俄羅斯不得不採取行動。普京又將俄羅斯描繪成受壓迫少數民族的捍衛者,描述蘇聯在1941年如何保衛了猶太人和斯拉夫人,暗示今天也一樣。

Garner點出,其實普京政權在踏入21世紀以來,便嘗試以各種方式將蘇聯描繪成在1940 年代捍衛人類的白馬王子。在這個美好的童話故事,蘇聯紅軍背負著高尚的文化、公民、教育願景,為蘇聯東征西討,而胡亂強暴平民婦女、缺乏戰略、屠殺波蘭知識分子等,當然只是妖魔化紅軍的「不實指控」。在建構了蘇聯(實為俄羅斯)在二戰的英勇美好形象後,普京政權的下一步,自然嘗試將俄烏戰爭與二戰時俄羅斯面對入侵抗敵畫上等號:兩者都描繪著同一幅「英勇的俄羅斯」奮勇力戰「納粹野蠻入侵者」的圖像。

從動員愛國藝人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將俄烏戰爭圖像與二戰圖像拼接在一起,到將烏克蘭和西方打造成「新納粹份子」,到在俄羅斯媒體以二戰時史大林的稱號「最高統帥」形容普京,均是俄羅斯政府嘗試將俄烏戰爭類比為二戰抗敵的操作。雖然國際社會覺得荒謬絕倫,但對鞏固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基本盤,畢竟還是有一定成效的。問題是,夢醒時分,這些支持者又會如何?(待續)

⏺ Reference: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3/26/russia-ukraine-war-soviet-legacy/?tpcc=recirc_latest062921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