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美國在烏克蘭緊急撤僑,並向所有盟友事先張揚說俄軍快入侵,令大多數盟友也在同步撤僑,相信是衛星觀測到俄軍在前線的異常調動。與此同時,美國外交渠道每日都發放緊急通知,風雨欲來,但又不忘說外交解決之門並未關閉。

其實翻查新聞,這樣的狀態,由俄軍加強邊境壓力開始,不經不覺,已經差不多有一年。

作為當事人的烏克蘭政府,要求美國分享俄軍快將入侵的證據,雖然作出了動員,但努力維持正常狀態,也沒有封閉領空。普京一方則繼續一貫作風,提出檯面上的外交要求(北約不能接受烏克蘭)、檯面下利用各種僱傭兵製造緊張,同時大軍壓境,但是否全面入侵、何時全面入侵、打區域戰還是全面作戰、抑或只是用僱傭兵搞局,都在刻意製造懸念。

普京要全面開戰也好、偃旗息鼓也好,都一定找到他的理由。根據純理性判斷,全面開戰的誘因有限,繼續肢解東烏克蘭則非常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可以通過有限度戰爭達成,但也不一定要通過大規模戰爭達到。至於借助外部危機提升內部民望,則是另一回事,但同樣會計算風險與回報。值得留意的有幾點,例如假如普京的唯一目的,就是北約不接納烏克蘭,這本應是幕後外交的討價還價、承諾了也不能明言那種,而不是要北約公開承諾「不接納」。但演繹一些外交語言為「勝利」,卻不無可能。

這些研判,美國國內自然做了無數次。面對主動權不在己方的危機,拜登的動作,也值得思考。

記得特朗普上台後,民望最高的期間,就是他「解決」北韓核危機的一刻,親自與金正恩在新加坡舉行峰會破冰。特朗普強調,這是拯救世界於戰爭邊緣的創舉,將瘋狂國家北韓拉回談判桌,之前北韓經常發射導彈穿越日本領空,又威脅襲擊美國的關島基地、甚至西岸,峰會後,起碼有所制約。雖然第二次美朝河內峰會失敗收場,但「有效壓制北韓」,始終是特朗普最自豪的政績之一,他的支持者也深以為然。

北韓危機固然是真切存在,但其實也存在了好幾十年。金氏一家都擅長brinksmanship,但若說他們會把飛彈射到關島,則未免太誇張。然而哪怕是暫時解決危機,對調解各方都絕對是利多於弊,都能夠受惠於一場brinksmanship的紅利,那次峰會,特朗普、金正恩、還有東道主李顯龍都是贏家,輸家只有北京。

此刻的拜登,似乎正是參考了特朗普的「做deal」智慧,也汲取了阿富汗極速淪陷的經驗教訓。

假如普京最終出兵,拜登是作出了一切警告,起碼盡力挽救了烏克蘭美國人的人身安全,也履行了西方領袖的責任(對烏克蘭是否有保護責任則是另一回事)。但假如普京一直都只是搞brinksmanship,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出兵烏克蘭全境,頂多都是進行邊境衝突(而其實東烏克蘭這些年來一直未停過代理人戰爭),美國卻協助普京把危機具體化,一旦可以「和平」,拜登就有足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功勞,對內、對外,都可以大幅提升威望。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