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五叔在六四事件後,家中繼大伯之後,移民加拿大。

他堅持移民的決定,並非源自政治,雖然他也承認不喜歡香港的社會和工作模式,但他的專業,讓他很少對政治議題有直接態度。有趣的是,反而是祖父和他那幾位工科的哥哥,多少都會談政治話題,五叔來自社會科學院,卻是很有意識的迴避。

大概真正因為政治原因移民的是他當時的女朋友(那時候他自然已結束第一段婚姻),而他就決定一起走過去。他到今天依然很自豪的說:「我是為了拍拖才到加拿大的」。

當時香港人移民加拿大的方式和現在的「救生艇」不同,主要都是按職業評分的專業移民,而臨床心理學家的分數很高,很容易就可以移民過去。弔詭的是,加拿大雖然很重視申請移民的臨床心理學家,但制度和香港並不完全銜接。在英國和當時的英屬香港,讀完心理學碩士學位,就可以考臨床心理學家的專業牌照,但同樣的履歷,在加拿大就只能當counsellor,需要讀完心理學博士,才能成為臨床心理學家。

於是,曾堅持不讀博士的五叔,也未能免俗,完成了加拿大名校Simon Fraser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成為祖父第三個博士兒子,並在溫哥華開了自己的心理學診所執業。

我到過他在溫哥華的診所,由幾位心理學家合租,格局倒真的很像《無間道》的陳慧琳診所,clients有華人、也有本地白人。由於五叔的英文自小就很好,其實普通話也很好,最擅長使用精準文字傳遞訊息,這對打入本地圈子、和不同華裔圈子,自然大有幫助。

有趣的是,幫忙這診所處理行政的,也是我們的親戚:祖父弟弟(也就是我叔公)的女兒,她們從小到大也算是一起長大的。她本來在香港一間歐洲銀行KBC(比利時聯合銀行)的人事部工作,在移民加拿大的專才計分榜也是很高分,差不多同期移民過去。她覺得移民的主因是下一代在香港讀書壓力太大,希望轉換環境,而大概不知道1997年後還能否根據同一計劃移民加拿大,於是就在1995年離開。和銀行相比,五叔的診所自然沒有那麼忙,於是她也逐漸在溫哥華享受人生,愛上行山,也開始了跟隨五叔的信仰學習,人生的軌跡,就徹底改變過來。

所以我在加拿大的親戚,經過九十年代的移民潮,早就遠遠多於在香港。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