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四叔最後修讀了物理學博士,據他自己笑言,最初選擇物理只是為免讀工程、而在港大又要被我父親教。但從其他叔伯處得知,他應該是從小到大都喜愛物理的。例如五叔回憶說,他小時候和四叔在家中的「遊戲」,就是四叔考他甚麼是相對論。

我對物理自然一竅不通,但物理學和國際關係、近代中國政治,卻也甚具關聯。相信家中對政治最有興趣的四叔,對這些也感到無比吸引。全球首次有華裔得到諾貝爾獎,就是1956年的美籍華人楊振寧、李政道的物理學獎,當時轟動全球。國共兩黨和美國政府,都在爭奪這批優秀華裔科學家的政治忠誠度。最終李政道留在美國,並與楊振寧翻臉;楊振寧則逐步被中共統戰,最終在今天,已經歸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雖然一般人覺得物理學很遙遠,但由於五、六十年代的中共以「自主」研發原子彈為提升國力的一大標記,頗多青年以學習物理來「救國」。金庸離開《新晚報》創立《明報》後,也是通過一場反對「寧要核子、不要褲子」大辯論,來宣示自己與左派陣營的決裂。總之那個年代的青年,要做「大事」,不會想到讀文史哲,反而會以物理為榮。而楊、李二人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都是非常年輕的青年才俊,分別只有35歲、31歲,後者更是歷史上第四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這對當時無數華裔青年的鼓舞作用,可想而知。

楊振寧逐步被中共拉過去的故事,說來也有一些身邊前輩的見證。他在美國教學期間,得以名正言順和中共接觸,正是通過類似「保釣」一類愛國切入點,從而踏足中國大陸「認識國情」。這期間,香港的左派新聞工作者,又是承擔了重要白手套角色。其中一位經常採訪楊振寧的香港左派記者,是我母親的一位好友,後來成為《大公報》主筆的葉中敏,她與楊振寧也算是忘年交,楊教授對她相當信任,更授權讓她寫自傳,保證有問必答云云。只是這位葉auntie也是大忙人,不會有耐性學術性地整理文件,最終只出版了小品文形式的《人情物理楊振寧》,實在不無可惜。

事實上,中共統戰楊振寧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坊間也有頗多野史講述。楊振寧八十歲後再婚的「傳奇」故事,其實已經對鞏固其忠誠度沒有關鍵作用,因為真正關鍵是他髮妻的父親、也就是他的外父,本來是中共階下囚、國民黨高層的杜聿明將軍。杜聿明和蔣介石關係密切,絕對是其愛將,在淮海戰役被俘虜,而中共在他女兒在美國與楊振寧結婚前,已經發現了他在黃埔舊生的影響力具有龐大統戰價值。於是中共對他(相對)十分優待,在戰俘營也為他度身定做儀器治療頑疾。

1959年,杜聿明被列在第一批特赦名單中獲釋,其時楊振寧不但已經是他女婿,也已經獲諾貝爾獎,全球知名。此舉明顯是要杜聿明對楊振寧夫婦「做工作」。楊振寧夫婦在七十年代訪問中國大陸,一大原因就是探望杜聿明。後來杜聿明又被中共委任為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最後甚至做到政協常委,成為對台統戰的一張王牌。至於李政道,因為沒有人質在華,就安心在美國終老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