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國疫情持續,北京、深圳、珠海近日出現沒有源頭的本地Omicron個案。按常理,病毒不會憑空出現,必需透過傳播鏈,才會感染新患者,但不少中國地方官員不敢接受「可能出現本地感染」的推論,不斷找替罪羔羊。繼南深圳的「倉鼠行動」後,北深圳政府則推測本地不明個案源頭為國際郵件,決定將收到國際郵件的市民的「健康碼」變為黃色,要求他們3日內完成一次核酸檢測。

根據《中新經緯》於上周三(19日)刊登的報導,北深圳市民日前收到從香港過關的境外包裹後,其健康碼突然在上周二(18日)由綠色變為黃色,代表「可能曾與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存在接觸」。有關北深圳市民起初並不明白健康碼為何會轉色,直到她前往醫院進行核酸檢測途中,收到工作人員電話,向她詢問「有否收過境外包裹」,才恍然大悟。

她抵達醫院後,發現在「黃碼通道」內,另有兩人同樣因曾接收境外包裹,而需進行核酸檢測;自己亦被告知需在接下來的7日內,接受3次核酸檢測。《中新經緯》記者向北深圳市「便民熱線」查詢,工作人員只表示「深圳市民在這段時間收到境外快遞後,健康碼有可能會變為黃色」,但未有提供更多資料和統一政策規定。

直至北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於上周四(20日)起,透過不同媒體和渠道發佈新聞稿後,規定才變得清晰。根據新聞稿,北深圳市民若近期收到「國際快遞快件」,便需要「在3天內完成一次核酸檢測」。新聞稿亦有對北深圳市民作出「溫馨提醒」,例如提到「國外疫情高發期間」,市民購買境外商品時,要加強預防措施,當中包括在接收境外郵件或物品時,要「正確佩戴一次性手套」,以減少直接接觸。

不過,這項防疫措施的大數據管理似乎做得十分一般,有人更在微博表示,自己的健康碼在收貨前已變為黃色。居於北深圳、有近13萬人追蹤的微博博主「木生Lau」於上周六(22日)發帖,指自己的健康碼近日突然變為黃色,「然後接到一個電話,說我需要7天三次核酸,才能轉綠,因為我收到一個國際包裹。」他說該國際包裹為上月購買的雪茄,「可快遞員還沒給我派送呢,就給我變黃碼了。」無奈下,他唯有建議粉絲「近期千萬不要海淘(境外購物)」,並指當國際包裹入境中國,不管收件人是否已簽收,其健康碼都會變為黃色,「馬上過年了,現在哪兒也去不了。」

「收國際快遞後變黃碼」的話題在微博引起熱議,有超過120萬人追蹤的微博帳號「深圳身邊事」轉發相關新聞後,有中國網民在評論區發揮創意,表示自己為免染疫,打算將香港寄來的包裹繼續存放在快遞櫃內,「讓它先自行隔離14天再取。」此外,亦有人建議在國際包裹的封裝日期上,另外加上14日作為風險期,「這段期間即便入境也不應該配送,配送以後還把收貨人變黃碼的做法,有待商榷。」

儘管中國地方官員近期均推斷本地不明個案的源頭為國際郵件,但究竟病毒是否真的有可能「郵件傳人」?根據《BBC中文》上周二刊登的一篇報導,不少醫學專家都認為透過物件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很低,香港大學生物醫學教授金冬雁更表示「通過接觸表面造成感染的概率是十分之一」,並補充指此類型傳播的風險有限,因接觸到的病毒量十分低:「一般只會造成輕微症狀,或者無症狀;並且不太可能造成聚集性感染。 」

對一直嚴格執行「清零」政策的中國而言,北京冬奧舉行在即,卻不能開放普通市民入場觀賽,經濟表現亦因「清零」政策大受影響,都令這個「泱泱大國」進退兩難。為求轉移視線和責任,將病毒源頭歸咎於來自「外國勢力」的國際郵件,或可抵擋一時,但長遠而言,總不能對「流感化」的變種病毒無限期要求「清零」下去,否則實體經濟有可能崩潰。但習近平早已把威信壓在「清零」身上,一夜之間改變政策,卻可能造成種種「思想混亂」。而且中國疫苗成效不及國際疫苗,假如放棄清零,而出現大規模致命感染,卻又可能造成管治危機。

中共20大前夕,如何解決這難題,看來好戲在後頭,走著瞧。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