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Join the new SimpleX Chat Group!

Content

父親的床邊故事當中,影響我比《三國演義》、《水滸傳》更深的,卻是福爾摩斯。

當時新雅出版了一套兒童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兩本、兩本地分批推出,前後出了12本,我是非常期待地追購的。第一個吸引我的故事名叫《紅髮會》,由於父親分兩晚才講完,而有一個很好的hook,就直接驅使我自己找書去看原文。另外,印象較深的還有《第二塊血跡》、《三個同姓人》、《銀色馬》等等。

後來逐漸發現,福爾摩斯的推理情節並非我最鍾愛的,反而是維多利亞英國的時代背景,令我非常入迷。而六十年代在英國讀書的父親,也彷彿和那個時代是perfect match,這是很難形容的魅力。他的英文不算是牛劍腔,但某幾個字的發音非常Victorian(例如「very」),福爾摩斯那些戴高帽紳士、英式俱樂部、馬車、永續下雨天等場景,就在我童年腦海中不斷出現。

福爾摩斯的不少情節,都滲入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國際關係,例如出現過「波希米亞國王」,不時有德皇、英德爭霸的影子,福爾摩斯的哥哥經常處理「國家機密」,好些故事以當時的海軍競賽為背景(例如《海軍協定》、《布魯斯帕亭頓計劃》),也會出現異國風情,例如有《希臘譯員》、《四簽名》的英屬印度起義、華生的阿富汗戰爭、美國摩門教組織、拿破崙石像等。這樣的世界,令小時候的我覺得世界很大。由於柯南道爾的世界觀是英國本位的,這自然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福爾摩斯外冷內熱、poker face的冷靜,其實很能反映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核心價值。這一套,也可算是我自小給予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和美國人那種natural high的daily conversation,先天的格格不入。

我到英國後,曾專門找到貝克街221號B的福爾摩斯博物館朝聖,而且去過不只一次。我在美國讀書時,其中最喜歡的一個課程,卻是來自英國的Linda Colley教授前後兩個學期的英國近代史,當中講述第一任實質首相的起源、英國與帝國的關係、英國人如何在制度與理念之間一路走來等,都很有現實應用價值。

直到現在,每次走到那些英式酒吧、或Irish Pub,都感到莫名親切,其實那就是來自福爾摩斯世界的童年情懷。家庭教育,確是不能取代的。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