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新香港」嚴打「外國勢力」,躺著中槍的目標之一,居然包括美國最受尊崇、不少香港名人得過的全球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

Fulbright Program是一項由美國政府推動的文化交流計畫,旨在透過人員、知識、技術的交流,改善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所以美國政府一方面挑選傑出的美國學生、學者、專業人士、科學家,到超過160個國家進行研究、學習、教授知識,另一方面挑選優勢的外地人士,到美國進行交流。

這計劃每年總共大約出產8000名Fulbright Scholars,到2020年為止,已有超過40萬名人士獲選參與交流,至2019年,已出產60位諾貝爾獎得主、86位普立茲獎得主、37名前任或現任政府首席人士,除了美國本土名人,也包括前波蘭外交部長Cimoszewicz、前菲律賓中央銀行副行長Brinas等人。

值得留意的是,Fulbright Program側重於人文社科領域,而非理工學科的國際教育交流,因此得主也普遍更具有社會意識。

Fulbright Program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參議員J. William Fulbright提出「Fulbright Act」,法案建議美國政府將海外的戰後剩餘物資就地變賣,並以得來的利潤,資助美國與當地的教育交流計畫。Fulbright的原意是希望透過法案,增加各地的教育交流,來增進相互了解,促進世界和平。

1961年,美國國會在上述基礎上,通過《1961年相互教育及文化交流法案》,在外國政府及教育機構需要分擔部分經費的情況下,將Fulbright計劃進一步推而廣之。

然而美國與中國、香港的Fulbright Program,在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終止對香港的優惠待遇後的2020年7月告終。諷刺的是,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正是第一個與美國實施Fullbright Program交流的國家,然而北京(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一直對Fulbright Program口誅筆伐,批評Fulbright Program是「美國文化霸權主義的軟性輸出」,甚或「暗裡扶植親美代理人」、「資助顏色革命」。

例如2020年,《文匯報》指控Fulbright Program「戴著推動學術交流的榥子」,「實情是美國為達到國防及外交政策的政治手段」。報導甚至認為,早於香港2012年實施「三三四」學制改革的時候,美國領事館就以協助改革為名,在香港「輸入」25名Fulbright Scholars,並由港美中心當中間人,旨在「滲透香港八所大學,設計通識教育課程、執教及培訓,變相操控香港高等教育重要課程」云云。時至今日,積非成是,Fulbright Program已被「新香港」定性為「外國勢力顛覆政權反中亂港工具」。

最諷刺的是,「新香港」市長鄭月娥本人,居然也是Fulbright Scholarship得主。這段經歷,近月已消失於像《維基百科》的條文當中,但曾幾何時,屬於林鄭月娥非常自豪炫耀的履歷,今天在她的官方網頁找到的競選小冊子,依然有以下介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Carrie 在 36 年的公僕生涯中,曾有過三段 被派往外國學習及駐外的經驗,令她眼界大開之餘,更從中了解到香 港獨特的位置及優勢,從而加強了她對香港的信心.......
第二段是1988年拿到美國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 Fellowship)(註),到美國華盛頓實習,她選擇了在聯邦機構裡的環保 部門學習,當時有不少具爭議性的法例,因商界的反對而困難重重。 這使她明白到政府要有效施政、服務市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至關重要......
註:傅爾布萊特獎學金,是美國參議員傅爾布萊特倡議,並於 1946 年成立的交流計劃, 目的是資助美國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交流,促進世界和平。//

由此可見,邏輯上,鄭市長幾年前依然毫無「政治覺悟」,深以曾接受美帝培訓為榮,並不符合「愛國者」準則。而根據中央對Fulbright Scholarship的定性,鄭市長作為美帝獎學金得主、重點栽培對象,明顯是執行「顏色革命」的代理人,毀滅香港的獨特國際地位,正是她打入中國內部、配合美帝的鐵證。

Files

Comments

Carson Wong

末段應為「愛」國者?

miuying yu

鐵證如山,來人,把她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