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未來學】「恐怖谷理論」:為何我們恐懼擬真機械人? (Patreon)
Content
中國科學家聲稱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製造了「基因改造嬰兒」,引起國際社會廣泛討論。其實即使沒有「基因新人類」,人工智能催生的「智能機械人」,也會早晚出現,同樣會對人類世界、國際倫理造成深遠影響。
首先,自然是人工智能機械人可能消滅一批工種,導致人類將來大規模失業,這在現實中其實已經發生,例如店鋪的收銀員、清潔人員、醫院中照顧病人的送藥員等,都在首要被裁汰之列。然而人工智能畢竟也能催生現在沒有的新工種,並非完全是危機,反而是人類社會適應過程帶來的問題,卻值得深思。
2018年初,英國愛丁堡的一家連銷超市引入了一款名叫「Fabio」的機械人,當「客戶服務助理」。Fabio是英國赫瑞瓦特大學 (Heriot-Watt University)於2014年開始研發的產品,功能包括與顧客對話、迎送、幫客人找尋商品位置等。這間超市引入Fabio,應該只是測試自動化銷售的前景,而不是打算立刻完全取代活人。而他們似乎也是對的,因為事情並沒有科幻小說想像那麼簡單。
當Fabio獨自「上班」的時候,就立刻出現很多問題,例如現場雜聲太大,令它聽不清楚客人說話,導致語無輪次;它對顧客的用處也不立竿見影,像有客人問它啤酒放在哪裡,Fabio的回答是套套邏輯的「在酒精飲料區」。最致命的是,這個「另類員工」對客人的親和力嚴重不足,假如超市的任務是在十五分鐘內吸引顧客免費試食,根據實驗,真人員工能成功吸引到12個客人,Fabio只吸引到兩個,還有些顧客被Fabio嚇到,故意避開它。
總之,實驗結果顯示,除了機械人本身未夠「智能」,顧客對機械人產生的恐懼,更是科學研究未能完全理順的副作用。Fabio並非常見的機械人,其實是有人類五官的,至少在臉孔設計上,它是設計來跟人類互動,跟進入輻射區工作的「功能型機械人」不同,它是一個「社交型機械人」。
問題是正因為這樣,人類對「類似人類的東西」,反而一向有莫名恐懼,如果Fabio像《星球大戰》的R2D2,而不是人型,被它嚇到的顧客可能卻少一點。
要理解這現象,我們必須參考早在1970年,日本機械人學者森政弘提出、後來被稱為「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不気味の谷現象)的理論假設。
他認為人類對於機械人、人偶等「類人型物體」,有一種共同的好感和反感增減模式,例如模仿人類的機械人,因為與人類很相似,所以我們對這品種比起其他形狀的機械 (例如一條工廠生產線、一部衣車),初時會產生更多好感和親近感。但當機械人與人的相似性越來越高,到達某個臨界點,我們就會突然感到它「太像人類」,產生莫名的恐懼和嘔心,好感度急速下降,在圖表上就好像一個山谷,於是被稱為「恐怖谷」。
「恐怖谷理論」雖然已有數十年歷史,似乎卻是今天人工智能進軍服務業的最大挑戰。
小詞典:森政弘 (1921-)
日本機械人科學家,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除了研究科技,也研究科學倫理,例如人類對非人類產生的情感反應,以及機械人與宗教等議題。1970年發表「恐怖谷理論」論文,1974年發表《機械人中的佛》,1988年創立機械人製造比賽,是普及機械人的先驅人物。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