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雖然我們家的基本家訓是不談政治,但祖父母的親國民黨和英美、厭惡共產黨的傾向還是很明顯可以觀察到。祖母雖然沒有讀太多書,但她這方面的情緒,似乎比曾經和國民黨合作的祖父更強烈。

除了鼓勵她的兒子們到英美讀書,她晚年告訴我們,每次投票都是投給李柱銘,然後出現了公民黨,就是投給余若薇。她一直拒絕到老人中心一類地方社交,因為看不起民建聯一類蛇齋餅粽的作風;一位叔婆有次被發現曾跟隨社團的蛇齋餅粽活動、和為某候選人派傳單,一直不敢讓她知道。到她病逝的一刻,她都以祖父和英國人會社的良好關係自豪,而在她家中,看不到任何香港已經「回歸」的痕跡。

這背後的原因,我想除了祖父的經歷之外,和她在印尼的童年陰影,也應該有一定關係。

從她在印尼還有大量親戚、以及是帶著嫁妝回鄉下與祖父結婚推論,她在印尼的家人應該屬於小康。而百年前,這些有一定資產的印尼華僑對印尼共產黨非常恐懼,與今日高度依賴中共做生意賺錢的態度,全然不同。

印尼共產黨的歷史比中共更早,成立於1914年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年代,由左翼荷蘭人馬林組建,早期曾經與印尼國父蘇加諾的民族主義路線合作,目標先是推翻荷蘭人管治,然後建立共產國家。但一如其他國家的共產黨,這類似「國共合作」的路線不久就因為「左毒上腦」,要「立即實現社會主義」,而變得越來越激,開始不斷策劃糧業工人罷工、鐵路工人罷工等,終於在1926-1927年先後在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發動「大起義」(其實是騷亂),但得不到一般社會組織、大家庭支持。結果荷蘭殖民當局強烈鎮壓,拘捕了萬多人。自此,印尼共走向地下化,到了二戰後才浮上水面,一度與蘇加諾再合作,結果在蘇哈托推翻蘇加諾後,成為印尼排華的藉口,帶來估計過百萬人被殺的大悲劇。

祖母的童年,相信就是在華僑家庭的反共氣氛中渡過;而到了六十年代的印尼排華大屠殺,不少印尼華僑都認為是受到共產黨連累。這些慘痛經歷,假如有直系家人在印尼承受,感受自然和我們單純閱讀歷史大不同,從而成為一生對共產黨的陰影,就不難理解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