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台灣,港式茶餐廳越來越多,但「港式」和「香港」,就像「民主成份」和「民主」、「依法」和「法治」,畢竟「略有不同」。是否有香港味道,一坐低就知道。

就像這一家,老闆似乎是台灣人,用了兩句TVB潮語來做生招牌,而TVB在真香港人心目中已經非常負面,單是這一點,已經反映一二。廣東話「最緊要係開心」,唔會講「最緊要是開心」;「肚唔肚餓呀」,唔會講「肚唔肚餓啊」(也許純粹是某種輸入法沒有這些字),台灣人不會有這種執著,但香港人條件反射就能分辨。

香港人不會自稱「港仔」,而這裏的menu卻充滿「港仔奶茶」、「港仔紅豆冰」之類,實在看得尷尬。不過香港的台式食店也是充滿「台妹波霸奶茶」一類「特色」,這就是「在地化」吧。

「十大招牌」,明顯是抄翠華餐牌,但翠華的豬扒包之類的「名菜」,畢竟有一些value adding的特色,奶茶也supposed是即席拉茶。假如不得其法,簡單如一杯凍檸茶,都會索然無味。

這樣說,自然不是對台灣的「台港茶餐廳」苛求。記得到過一些大陸「港式」茶餐廳,魚目混珠程度過份得多;又記得在澳門到過一些新移民開的「葡國餐廳」,完全抄得徒具外型,味道完全是中菜,字眼也是甩皮甩骨。

難道正宗港式文化,十年後就此絕跡?

Files

Comments

c

相信有不少本身做飲食嘅香港移民以後會延續港式茶餐廳

Stanley Lau

十年後,無一個地方會有齊一整套的香港文化,只會零散地坐落四週,或者在元宇宙的時代,會有一個元香港作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