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我們以往從中學開始,就會學習香港政府理財思維是「積極不干預」,然後到了大學,就會讀到不少學術文章質疑上述說法,而這一類觀點,近年又會被親北京輿論發揚光大。例如說港英的聯繫匯率、房屋政策,到讓英航、大東電報局壟斷,怎能算是「不干預」?

這樣說,自然是曲解了「積極不干預」的「積極」定義,但這裏並非談論這些。想說的是,「積極不干預」更是一種香港日常生活的指導思想:先假定只要政府沒有明確說不能做的,都可以做,沒有說清楚的有「無罪假定」,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達到目標。由於政府的框條相對較少(這一點在離開香港後更容易明白),香港人從小到大習慣了自力更生,充滿各種創意(不只是黃營文化一類的創意,藍營各種營商模式同樣充滿創意),相信市場機制,釋放了無盡潛能,這是香港奇蹟的一大關鍵。

現在政權要reset,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把「無罪假定」變成「有罪假定」,同時不斷增加各種各樣的法規,日常生活文化,就180度upside-down顛倒,變成「沒有說你可以做的你就不要做」。這一點,比單純的政制、民主、公平,更根本性地摧毀真正的香港核心價值。而這種「哲學」,連英國最高壓之時、乃至日治時期,都從未有過。

我在美國、英國、台灣、大陸、新加坡、日本長短不一的生活過,深深體現香港日常生活的獨特性和效率,哪怕是最接近的新加坡,也不能比擬。舉一個最簡單例子,防疫需要走入店鋪前掃QR Code,但也有開放式店鋪的QR Code放在店內。當你走入店中,而又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東西是否在內,究竟會先掃Code,還是先問?香港人的條件反射是後者,因為假如沒有貨,就連停留也不會;其他地方的條件反射卻是前者,因為SOP這樣說,店員會因此和走入店的人理論五分鐘,而拒絕用三秒時間回答「是否有那東西在內」這問題。

又像工作流程,在香港,各行各業都知道時間寶貴,任何程序、表格,都以user-friendly為原則,否則就是嚴重增加生產成本,就算是最官僚的公務員、最機械的按章工作,效率還是遠超其他地方。例如香港人很難想像在外國申請上網、開戶口、自動轉帳一類程序,往往要折騰一個月。

以往香港人面對低效程序,會知道這一定涉及政出多門的不必要流程,也反映很多程序依然以人手處理,就會有動力 / 壓力去「完善」。但在由上而下的地方,反正法規是這樣寫,員工跟隨就是,而且還必須在過程中刻意加點「input」,否則就連存在價值也失去。一來一回,香港競爭力自然倍增。

這類日常生活的文化,才是最受潛移默化影響的。一時三刻的自由收緊、民主倒退、洗腦教育,也許還可以推倒重來。但改變了思考方法,對人的影響卻是終生的,對地方的影響可以是永恆的。

這是世界級的災難。

Files

Comments

德州公

只可以講一句. 「我係 small potato唔會搞到我嘅」呢一句係幾咁反智.

Brett Ho

慘喇,留喺香港嘅應該發覺啲人做野嘅方向係愈向SOP,真係天知我城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