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回憶 022】沈家野史:為何鄉下土改逃過一劫,因為祖父無意中救過...... (Patreon)
Content
未談祖父到皇仁書院任教的經歷前,補充一段有趣的「家族野史」,同時也是有趣的近代史考據。
既然我們在大埔縣祖家的「階級屬性」屬於地主,祖父又是反共親國知識份子,後來還舉家投奔港英,為什麼家鄉能逃過五十年代中共建政後的土改?當然,也不是完全逃過,自然也是被「共產」掉的,但據說也不至於家破人亡,在當時的情況,已經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父執輩相傳,那是因為祖父在鄉下時,無意中救過一個人,而我們不知道那是他從香港回去之前、還是之後,但相信那時候,他已經開始地下電台的工作,相信自然也認識有關抗戰網絡。至於怎樣拯救,我完全不得而知,但據說那真的是literally救了人一命,詳情我不知道,也許是從日軍手中。
總之,想不到,那個小伙子後來表露身份,他的父親不但是中共黨員,而且大有來頭,就是中共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
而這個小伙子,就是後來做過政協副主席、廣東省省長的葉選平。
這個故事,印象中小時候依稀聽過,當時也不以為意,現在為了做資料搜集,再和叔伯核實多一次。故事的結局,就是雖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但當事人感激救命之恩,於是在五十年代土改時特別關照,改變了家族的「地主成份」(也就是「摘帽」)。
但我第一次聽時,就發覺和我聽過其他很有趣的oral history一樣,有一些明顯盲點。
這裏的關鍵是correlation。
葉劍英一家是客家人,家鄉是梅縣,也就是我們大埔縣的旁邊,葉家和祖父家族的鄉里認識,並不為奇。祖父從事抗日工作,無意中救過小伙子,而不知他父親大有來頭,這也無甚奇怪;當時連整個「英軍服務團」都與中共東江縱隊有合作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謂常態。
唯一問題是:如何論證因此令家族鄉里倖免於難?很多時候,老人家的回憶都頗為主觀,「我做了A」-> 「歷史出現B」,就覺得是自己改變了歷史,而我們作為學者,通常都會存疑。
不過我們一家性格都是偏向沉默寡言,很少「吹水」,這事知情的人也不多,相信這樣說,也是有一定根據。於是,我做了一些考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