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馬克龍領導的法國,其實一直希望恢復過去的榮光。在馬克龍眼中,西非、北非作為法國昔日勢力範圍,正是法國在特朗普、拜登時代的舞台。

今日法國採取的姿態,自然與殖民宗主國的立場有別,而是以合作、發展為導向。例如馬克龍在G20會議上,多番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非洲發展,希望塑造一個更繁榮、穩定的西非,讓法國在當地有更多潛在的經濟、戰略合作可能。這並非純粹空話,馬克龍已經牽頭組建了多國「撒哈爾反恐聯軍」(Sahel Force),由馬里、毛里塔尼亞、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乍得等五個前法國殖民地組成跨國反恐部隊,與法軍一起在撒哈爾地區巡邏反恐,大概是繼出兵馬里反恐後,法國近年最大的外交動作。

此外,在阿爾及利亞獨立55週年,馬克龍對這個昔日法國「不可分割一部份」的態度,也在國內引發強烈爭議。在法國統治期間,為數眾多的法國人和其他歐洲人,都來到阿爾及利亞定居,到了1950年代,已經有100萬歐裔人口在當地居住。在20世紀多次大戰,阿爾及利亞的穆斯林社群都與法國站在同一戰線,法國移民更將阿爾及利亞納入自己的法國國家認同中。

然而,在阿爾及利亞穆斯林社群當中,獨立呼聲早就蔓延,最終爆發了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在這場持續8年的衝突,法國投入40萬部隊,其中還有相當比例是阿爾及利亞穆斯林士兵(「哈基人」),期間將超過二百萬阿爾及利亞山區居民,強制遷徙至平原,以防他們加入起義軍,雙方虐待戰俘的事屢屢發生。最終雙方死傷記錄,也被法國視作機密不予公開,非官方估計,有50萬阿爾及利亞穆斯林喪生。

最終阿爾及利亞獨立,上百萬歐裔後代匆忙撤離,效忠法國的穆斯林則被視為叛徒,其中九萬人逃亡至法國南部,另有十數萬留在阿爾及利亞的哈基人慘遭殺害。長期以來,法國對於自己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統治鮮有反思,歷屆政府也從未對當時的戰爭行為道歉。法國右翼對那些從阿爾及利亞湧入、曾經效忠法軍的穆斯林並不友善,認為他們不能與法國價值融合,始終是另類。

馬克龍當選,卻打破了上述種種禁忌。競選期間,他就曾到訪阿爾及利亞,在演說中公開指法國當年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統治是「非人道罪行」。這態度贏得阿爾及利亞高度讚賞,但在法國國內,僅有半數法國人支持他的表態,足以反映阿爾及利亞問題在法國社會,依然充滿爭議。不過西非、北非領袖,對馬克龍的好感瞬間大增,假如他真的要鞏固法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卻是大有可為。假如美國讓法國在非洲盡「大國責任」,不當「free rider」,對美國也是有利無害。至於另一昔日殖民大國英國,又能否重振雄風呢?

小詞典:「黑腳」(Pied-Noir)

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歐裔人口及其後代。在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過程中,這些歐洲移民及其後代被稱為「阿爾及利亞人」,而居住在北非的穆斯林,則被稱為「原住民」。在殖民時期,「黑腳」與「原住民」的經濟、政治地位不平等,是引發戰爭的一大起因。阿爾及利亞獨立後,「黑腳」湧回法國,卻被法國社會認為「受穆斯林同化」,始終存有芥蒂。

信報財經新聞

Files

Comments

Good Year

以佢既法國左膠個性, 應該都係搞出個大頭佛

Brett Ho

如果英法穩返前殖民地,德國統領歐盟,美國管好後花園;咁真係好強嘅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