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新年度的全新公社課「國民教育」,一切內容自然100%政治正確,例如重點介紹中國輸出東江水予香港:

「香港的發展概略」則以內地向香港供應東江水一事,形容「國家眼見香港市民在生活上面對困難時,想盡辦法為香港解決困難」,問題要求學生「飲水思源」並舉出其他內地與香港緊密關係的事例,也從國學、遺址、人口來自內地等例子證明「香港地區與廣東割捨不斷」。(立場新聞報導)

中國在六十年代開始輸出東江水予香港,這是歷史事實,認識自無問題。然而陳述客觀事實,是否一定得出「飲水思源」這結論?

假如是昔日的通識教育,肯定需要學生多角度思考以下內容:

1.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雖然是兩個國家,但馬來西亞供水的價格,居然定在每立方米0.014港元的超級低價;相反「血濃於水」的東江水,售賣予香港的價格,卻定在每立方米4.8港元。究竟這天文數字的倍數差距,是如何產生?

2. 馬來西亞近年也有呼聲要加價,但依然願意尊重1920年代簽訂的協議,那為什麼香港不可以和廣東省重新訂下相宜的協議?

3. 假如「國家眼見香港市民在生活上面對困難時,想盡辦法為香港解決困難」,為什麼不免費提供?香港當年佔中國GDP的25%,究竟是誰解決誰的困難?

4. 東江水賣予香港的價格,不但遠高於新加坡得到馬來西亞食水的價格,而且也高於深圳東莞,大概是後者的5倍。雖然東江水輸送到香港是包括了過濾,但差價也不可能是5倍之多。這是否香港補貼國家去「共同富裕」?香港人有沒有bargaining power?

5. 香港其實可以更依靠海水化淡,十年前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有這建議。究竟是什麼原因,令香港食水不能自給自足?假如香港的海水化淡廠可以「完善」供水,是否代表東江水其實可有可無?

6. 在過去十年,東江水不少都被白白浪費,因為香港雨季充足,但已經承諾了購買的數字,卻也不容商議。如此「倒錢落海」,究竟對誰有好處?

以上問題,都有客觀事實數字支撐,也可以供不同角度思考討論。然而在「新香港」的學校,還可以討論嗎?假如得出政權不接受的結論,是否就是「違反國安法」,老師要報警讓學生即時還押?

Files

Comments

Kagan

海水化淡最大問題係土地vs效率,化淡廠佔地廣闊,但係output同香港人耗水量比較,簡直得啖笑。只怪政府冇好好控制人口,現時自給自足食水係好困難,就算同水塘配合,起化淡廠要夠用的話,根本冇噤多土地建廠囉

Polly Chow

為了下一代,更加肯定要出走

Carson

大陸要落幾多人來香港,香港點能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