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東京殘奧會結束,在獎牌榜,中國拋離性地一枝獨秀,96面金牌排第一,超過41面金牌的第二位英國一倍。而事實上,自從2004年雅典奧運開始,中國就長期壟斷殘奧會獎牌榜第一位,而且都是以類似的比例奪冠。

這背後的結構,首先自然還是「舉國體制的優越」。我們也許以為殘奧的國際關注不及奧運,所以中國這類舉國體制的國家就不會投放類似資源去交「KPI」。這對其他舉國體制國家而言是事實:例如北韓,一直不太願意承認國內有殘疾人的事實,到了2012年才開始參加殘奧,而且還是勉強派出一、兩人意思意思就是。俄羅斯的殘奧表現也相對一般,明顯不是資源投放重點。

而中國則是有系統的栽培殘奧運動員。這一來也是國力投資:壟斷殘奧獎牌榜也是一種「大外宣」,只要不是當年東德參加奧運那種大規模造假,足以宣傳國力、人道、溫情、社會制度,其實很化算。二來也是社會福利的一部份:通過鼓勵殘疾人運動,去制度化針對殘疾人的社會福利,其實也是相得益彰。中國殘疾人總數八千多萬,多於不少人口大國的總人數,當政權願意正視他們的存在,總是一件正面的事。

至於天時地利,也有不少其他背景。例如鄧小平是最高領袖的年代,國內其中一個最有影響力的人是「太子」鄧樸方,他因為文革被逼害跳樓而不死,弄至雙腳跌斷,文革後成為中國殘疾人代言人,官居政協副主席,這多少對國家正視殘疾人有促進作用。鄧樸方近年因為習近平「去鄧化」而逐漸銷聲匿跡,但在江澤民時代依然炙手可熱,而中國申奧成功,正是江澤民一大政績,自從知道了要主辦殘奧會,針對殘奧的舉國體制,就開始在那時候啟動。

某程度上,殘奧的機制,似乎也特別有利舉國體制的國家。甚麼運動員算是有殘疾、怎樣分類、怎樣組成團隊,對一般國家而言,都是被動根據國際殘奧會的定義來加入,但中國一來擅長根據制度倒果為因地「屈機」,二來有了壟斷性表現,也可以反過來影響制度。假如中國運動員的奧運表現,出現了不少全虹蟬那樣的「機器式樣板」,殘奧選手的故事,就往往更容易宣傳勵志一面。《環球時報》胡總投訴國際社會不重視中國殘奧成績,反映中國「大外宣」正開始針對出擊了。

Files

Comments

Meowssss

如果比賽腦殘,直頭同宇宙第一!

wai leung

如果殘奧金牌既運動員同樣有優厚既獎金既話,相信中國殘疾人仕應該唔只8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