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介📖】《觀滄海》: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海上帝國 (Patreon)
Content
這本書是歷史學者林梅村的12篇論文結集而成,不少考據內容並不易讀,但整個宏觀脈絡非常好懂,而且填補了我們世界觀的盲點。我們的官方歷史教材,通常把西洋歷史、中國歷史分割處理,但近年不少研究都強調兩者「自古以來」的交流,例如在明清之間,大明大清和印度、伊斯蘭文明都有非常緊密的互動,而且互為影響。近年香港出現過的亞述、阿富汗等文物展,就包括了不少東西文化交流的文物,台灣的故宮博物館更有不少充滿伊斯蘭圖案的青花瓷,背後的故事都很有趣。
關於「青花瓷全球化」,另外有一本專著很值得讀。簡單而言,明朝雖然在鄭和下西洋後實行海禁,但禁之不絕,沿海一帶工匠甚至和印度、伊斯蘭商人合作,把青花瓷出口業發揚光大。近年每一艘被打撈出來的沉船,幾乎都發現青花瓷,連不少往來各大文明的傳教士,就像今天的空姐空少,都會順道運送這些產品,再呈獻給西方的達官貴人,結果青花瓷的fusion,就彷彿同時為幾個文明度身訂造。
這本書最inspiring 的,就是以非國家個體 (non-state actor)的角度,通過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幅古地圖,考據為「鄭芝龍航海圖」,重新演繹了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真正identity。根據傳統「國民教育」,鄭成功就是反清復明的「民族英雄」,但在國際關係角度,這樣的演繹從來都是一個笑話;鄭氏父子其實統治了一個海上帝國,實力比當時在同一海域的荷蘭人、日本人、西班牙人都要大。
鄭芝龍先是在葡屬澳門學習了海上經商基本功,與及當時海上貿易通用的葡萄牙語;然後到了日本做生意,娶了平川氏家臣之女,產下一子就是鄭成功,因此又通曉日語,在鎖國的日本享有比荷蘭商人更多的方便;再到台灣當翻譯官,反映他可能又通西班牙文、荷蘭文,在當時中國當中,國際化程度無出其右。
鄭芝龍的海盜集團,其實是龐大海軍,一直在包括明朝、滿清在內的不同國際勢力之間遊走,其實就是以福建一帶默許海上貿易的「一國兩制」特權為憑藉。後來鄭成功攻下台灣為根據地,而依然控制福建一帶,海上勢力則涵蓋日本至東南亞,所謂「反清復明」,其實不過在爭取一個獨立藩屬國地位,去鞏固這樣的海上帝國地盤。這些蹤跡,從鄭氏父子留下的文物,其實有很清楚的反映。只是後來歷史學者為了各種各樣考慮的政治正確,才把鄭芝龍簡單貶為「海盜」、「貳臣」;鄭成功明明是割據一方的跨國諸侯,則莫名其妙成了「愛國者」。
後人看香港本來想當精采的海洋歷史,又會變成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