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關於九龍城寨的研究專注當中,不少都是探討其建築、社會、民生、文化,但以國際關係角度剖析的,就只有這本。這是針對1841-1949年(即中共建政前)的城寨外交,詳細講述了這塊「三不管地帶」為何得以長期作為「國際關係飛地」(enclave)存在,以下為重點:

1. 大清1898年租借新界時,堅持九龍城寨主權,並非為了戰略原因,而是一種外交部署:在力有不逮時,即使要失去國土,也要留下一條尾巴,好讓日後爭取回歸時,論證其實一直在「行使主權」;而從中國本部走到這塊飛地之間的路途,也合法化了中國維持對新界的影響力。

2. 這方面的智慧,大清、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暗合的。此所以除了九龍城寨,俄羅斯租借旅順、大連時,大清也保留了一塊飛地「金州城」;英國租借威海衛時,大清同樣保留了境內一個要塞。今天普京在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立傀儡親俄政權,也可算是「倒鉤外交」的一種。

3. 九龍城寨興建於鴉片戰爭之後,乃大清重臣耆英的心血結晶,當時九龍鄉紳出錢出力,真的打算以此為南方要塞(大清最南端的橋頭堡)。如此重要的戰略價值,恐怕不是今天九龍人所能理解。

4. 英國租借新界時,遇到鄉紳反恐,史稱「六日戰爭」,及後英國怪責廣東總督處事反覆,乾脆出兵佔領了九龍城寨和深圳。雖然不久撤軍,但自此中國就未真正管理城寨。至於英兵佔領深圳,當時也有呼聲要完全佔領,因為深圳才是區域已發展的樞紐,只是因為擔心其他列強效法擴大地盤而作罷。假如英國殖民深圳...... (下刪萬字)

5. 國民黨北伐成功後,收復漢口、廈門等4個英國租界,又收回各國關稅特權,士氣大振,港督金文泰非常擔心國府會以九龍城寨為切入點,收回新界、甚至全香港,於是曾建議英國殖民部儘快「租斷」新界,方案包括以威海衛交換、加碼、作為對華友好的籌碼(英國本來支持北洋政府)等,但都被倫敦否決。

6. 二次大戰後,中英依然為九龍城寨主權談判,最終英國堅持拆卸城牆、改建公園,但總算作出一定讓步,同意公園由兩國共同委任董事會管理,變相承認了中英共管九龍城寨的國際法律地位,這可算是中國國力上升的體現。至於「中英共管」這法律概念,更有無窮可塑性。

7. 二戰期間,日治香港出現了不少反英宣傳,當時香港似乎也有一些華人相信「大東亞共榮圈」論述,也就是日軍協助亞洲人趕跑了西方殖民主義者。於是不少華人對英人打落水狗,作者認為這反映英國百年管治不得民心。究竟這是否屬實,還是日方單方面文宣,言人人殊,不少其他報告就有相反記載,但也可以從另一角度理解當時港人的「漢奸行為」。

8. 作者認為,二戰後中國掀起了強烈反英情緒,因為英國作為盟國之一,拒絕歸還香港,還要拆卸城寨,都令中國人感到背信棄義。國內其他反英行為以廣州為總部,沙面等地發生了多次遊行示威,假如不是國共內戰,也有可能真的提前收回香港?

9. 1946年,發生香港印裔警員槍斃小販案,與及英軍越過新界邊境槍斃廣州人案,都涉及最敏感的種族衝突、邊境衝突、「送中」爭議,令人想到鴉片戰爭導火線之一的林維喜事件,只是近代無人再提及。這兩起案件,加強了港人聲援城寨主權的輿論,這也是英國最終部份妥協的原因。

Files

Comments

R.

謝謝教授分享。 深信許多曾在九龍寨城長大的人也未必知道以上提及過的歷史。希望香港的市區重建局和城規會對這個獨一無二的小社區多多珍重,前瞻性的決策,例如連結教育、保育文化和多元種族的融和。而非大量停車場和豪宅置入設計。

Napoléon

假如英國殖民深圳,地緣政治上香港同中國就隔咗層... 中國經濟都唔會起飛得咁快 香港可能而家多個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