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面目全非,極左派高呼「形勢大好」,對香港在全中國的價值卻至死不悟。假如「一國一制」就是「大好」,為甚麼從前不強行收回?在中美新冷戰的未來十年,香港這個「白手套」對中國的價值,如能維持下去,只會比以前更重要,除了戰略上如是,金融上更如是。須知香港的角色,一直是中美「鹹淡水交界」的金融堤壩,一方面將中國的「河水」輸出世界,另一方面將世界的「海水」導入中國。沒有了香港調節「水位」,中國就同時面臨「河水」乾涸(走資)、與「海水」倒灌(過熱)兩大問題,這種功能,絕不是所謂「香港只佔中國GDP不足3%」的論述所能涵蓋。無論持甚麼立場,要預測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都必須冷靜分析中美新冷戰下「海流」與「河流」的趨勢,以及香港自身制度優勢,才能走下一步。

中國的美元荒,與港元的新角色

中國經濟近年發展迅速,但在可見將來,「美元荒」會越來越嚴重。在經濟轉型下,中國需要的美元越來越多(例如用在「一帶一路」大撒幣),加上中美貿易戰、各國生產線逐漸搬離,能吸收的美元卻越來越少。2018年3月,中國首度錄得貿易逆差,到了今天,中國的外匯儲備看似龐大,但淨值大概只有一萬億美元(三萬億儲備減去兩萬億外債),不過香港這個「小地方」的兩倍而已。

因此,港元作為中國「影子美元」的角色不但不會改變,反而只會加強。在金融世界,香港的「白手套」角色,說穿了就是港元的「白手套」角色。在聯繫匯率這個港英年代建立的機制下,我們依賴美元的信用支撐港元發行,發行後的港元轉過頭來,又可以兌換成美元。以往港英還只是上下其手的中介人,現在改朝換代,中企源源不絕到來,這個「白手套」就可以無中生有,以資中企的海外擴張大計。

中國在香港Cap「影子美元」的方法,一個是讓中企在香港上市,另一個是舉債。在「美元荒」下,加上美國開始揚棄奧巴馬時代對中企中門打開的國策(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正是那時代的產品),逐步嚴打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中企自然要尋找既安全、美元又充沛的地方避險,也就是香港。近年中概股急速從海外回流香港「第二上市」(同樣以阿里巴巴為代表),中企美元債的規模不斷增加,若說中國用這方法不斷在香港「印銀紙」,並不為過。香港可以如此「無中生有」,全靠港元美元的聯繫匯率,因此聯繫匯率對香港的重要性,還不及對中國的重要性。由於聯繫匯率成了中國金融安全的生命線(金融安全自然也是中國十多種「國家安全」之一),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即使香港外匯儲備充足,去年底,中國人民銀行也罕有地向金管局借出一千億美元,因為這是一場「錢生錢」的操作:用數以千億計的美元,去穩定匯率,從而能支撐中國企業在港數以萬億計的集資,槓桿以十倍計。

就算中美繼續脫鉤,甚至美國有朝一日封鎖中國外匯收入,中國政府也有後備方案:大可以推動「港元國際化」,讓一切外貿與金融交易皆以港元結算,令外商賺得港元後,再在香港的自由市場回收美元,整個過程可以減少對美元的exposure,又能保持外匯穩定。港元其實是世界第九大交易貨幣,幾乎與排第八的人民幣平起平坐,高於紐元、韓圓、新加坡元。中國有機遇在一國之下,擁有排第八、第九的雙軌貨幣,是其他國家沒有的金融穩定優勢;假如聽從極左派搞秦始皇式「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豈非自毀長城?

人民幣國際化的幾個可能性,都離不開香港

長遠而言,中國總要掙脫美元霸權。但理想是一件事,日本、歐盟、乃至海灣國家都有過這理想,做卻是另一回事。在如今格局,人民幣國際化這過程,也始終需要依靠香港這個「白手套」推動。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在上海自貿區、或深圳示範區開放人民幣資本賬,不搞外匯管制,「在岸人民幣」就有大幅貶值的風險;人民銀行為了遏止跌勢,只能增加在岸利率,這又隨時導致國內的樓市泡沫爆破。反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就算貶值,因為有中港防火牆,中國政府再怎樣抽高離岸息率,也不會拖累香港經濟,因為港元有聯繫匯率作為最後防線;更不會拖累內地經濟,因為在岸的離岸息率也有防火牆,不會自由流通。香港上述功能,對中國而言,全球獨家。

中國政府也了解目前的危機,並嘗試另闢蹊徑,未來最值得關注的是「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由於數字人民幣的區塊鏈特性,中國政府可以有效追蹤每枚貨幣的走向,可以有效杜絕走資,這才是中國重中之重的「國家安全」。然而這恐怕也離不開香港,因為中國政府只有在香港發行「數字人民幣」,才有以下好處:

l  增加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

l  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因為香港的金融機構需要交出手上的美元/港元,換取數字人民幣;

l  確保人民幣國際化,擺脫對SWIFT的依賴。

此外,我們也要留意中國會否推動「特別提款權」(SDR)這一籃子貨幣的國際化。早在2009年,人行行長周小川就曾提倡以SDR取代美元的國際地位;隨著人民幣被納入SDR,這建議對北京更具吸引力。在「美元荒」的大環境,中國若在香港發行新的SDR產品,更加巧妙地發揮香港的「白手套」角色,也是解決困局之道。

香港一個市場,承擔中國的整個避險功能

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說過:「香港資本市場根本不是香港的市場,而是中國的、國際的市場。」這是老實話。香港資本市場對中國的賣點主要有三:一是影子美元,前部份已談過;二是嚴格把關;三是互聯互通。現在再說嚴格把關。

最近瑞幸咖啡做假帳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對中國會計準則的高度關注,而香港人在整個案例中有獨特角色,月前的文章已有介紹。中企在港上市集資cap美元,法例上絕對可以用回內地的會計準則,以彰顯「一國」的「制度自信」,偏偏九成的中企卻要「勾結外國勢力」,不惜工本,也要遵從香港的國際準則,原因就是要「做靚盤數」,吸引外資奉獻資本。雖然各大銀行聘請了大量海歸內地精英、二代三代,負責累積「社會資本」,但說到compliance、due diligence,卻非香港人不可。可見香港與香港人,在整個「白手套」的運作,同樣重要。

單是「影子美元」+嚴格把關這兩大香港「白手套」功能,就可以解釋何以中概股「回家」,「回」的都是香港、而非上海的科創板,因為科創板是用人民幣計價交收的。無論名稱怎麼樣,中國的納斯達克根本不在上海,而在香港。國際形勢對中國越不利,對港交所卻遠有利,乃至令其一夜間成為新經濟、生物科技股中心。假如西方摧毀香港,又有誰能為中國提供「影子美元」和「Compliance」?但香港這兩者的重要性,卻還及不上這「金融白手套」的第三功能:「互聯互通」。這方面,連同香港人應該怎麼做,才能捍衛自身的最後優勢,下週再述。

明報筆陣,2020年8月31日

Comments

IvanHana

估唔到教授, 經濟金融都有獨到分柝

Napoléon

快快手取消聯繫匯率啦

Annie Ng

國安法後的香港,對中國的價值已不再一樣。美國視香港為一國一制,中國公司在香港上市,或在上海上市,國際投資者會視為相差不遠。美國要封殺中國創匯能力,會同時封殺香港。因為香港也是中國的,不是英國的,也不是自治的。 中央已不信香港有制度優勢,它相信自己的體制優勢。公司在上海上市,外資以美元兌人仔買股票,國家可以取得美元,只是公司拿不到。外資買不買,就是信心問題。外資信中國就買,不信中國,也不會信香港。中央認為與其靠香港的制度,不如自己去取信國際。

Far Silly

但嚴格把關在今天的香港真係有嗎?

Good Year

其實大陸的所謂的3萬億有咩 係從來無公開的

Good Year

外滙管制四隻字 已經不用講取信 早D返屋企訓覺

Anonymous

說起來1997樓市大跌都是因為港元被追擊,金管局大手買入港元,導致利率抽升,樓價大跌

K小白

點講都無用 响習帝嘅戰狼外交同強力霸權之下 香港已經唔會有任何價值😂😂😂😂

Chun Ming Tsui

講乜都冇用! 香港政府唔珍惜香港,一味擦鞋。 呀爺又唔珍惜香港核心價值,根本,一啲都唔值得再幫呀爺搵錢!

Wesley Hong

Agency problem. The management would sell out Hong Kong without any hesitation to max their own compensation out, not the benefit of the society as a w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