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這本講述中共在香港地下黨近百年歷史的著作,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由於家學淵源,不少提及的人名就算不直接認識、也感覺十分熟悉,對香港昔日的大時代、大格局,充滿感受。對書中提及的地下黨故事,其實沒有感覺太多新鮮感,反而是以下涉及「國際香港」的枝節,充滿可塑性。建議大家可留意:

1. 董建華的父親船王董浩雲,一生熱愛中華民國,但近年卻被中國政治正確化妝為「愛國父子」。入面提到董浩雲在美台斷交後,依然努力力挽狂瀾,曾提議以「聯邦制」解決中國問題,在今天看來,無異大逆不道。至於東方海外的海上大學神秘沉船事件,和董建華的後半生關係重大,也間接影響了香港氣運,值得再三研究。

2. 香港「自古以來」是革命基地,無論歷朝歷代、乃至各國流亡人士,都以香港為基地。單是中共建政前,除了有大量高級幹部以香港為大後方,十大元帥當中不少都到過香港,也是以香港為收容各界(左翼)名流的避風港。中共建立連接香港與各地的「紅色通道」,和後來黃雀行動的「民主通道」、乃至過去一年的「隨意門」,都彷彿異曲同工。

3. 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的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都很值得過去一年的社會運動參考。當時工聯會非常勇武,有專人武力防止「右傾」工人上班,而廣東省全力財政支持罷工工人工資,才是罷工能持續下去的原因;這些組織結構,都是今天香港工會所無,自然罷工永遠罷不成。省港大罷工最終無疾而終,也是因為港英逐步找到了替代勞力、工商界利益開始受損、廣東逐漸不能負擔財政開始,這些死症,我們又是似曾相識。

4. 共產國際原來和香港人也有直線聯繫:香港左翼工會領袖蘇兆徵除了加入了中共,也直接被蘇聯的共產國際相中吸納,甚至一度被內地擔任總書記。幾次大罷工期間,也有蘇聯人出入香港。假如中共是由香港人領導,結果可能和今天完全不同。

5. 二戰期間,東江縱隊其中一個香港根據地是長州,那裏的武器庫、「勇武手足」都具規模,日軍也放任不管,令長州全島成了中共根據地。今天很難想像香港的離島,原來曾有近代史上的重要角色。

6. 1949年,英國其實曾增兵防衛香港,美國也有默契,令中共投鼠忌器。作者認為毛澤東不收回香港,除了戰略考慮,也是不希望和列強直接對抗之故,只是這點逐漸被歷史學家淡化,去配合官方論述而已。

Files

Comments

Napoléon

雖同為逃犯天堂,但隨著中共嘅介入, 睇怕往後入嚟嘅已經唔係值得尊敬嘅反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