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這是日本駐港領事館昔日檔案整理出來的歷史文獻,從另一個角度描繪了昔日香港。這種在中國民族主義觀點、英國由上而下視角以外的第三方眼界,對我們重構真正的香港,非常有參考價值。事實上,早期的香港鄰近周邊地區,幾乎就是一個世界列強各自樹立勢力範圍的小冷戰,即使是日本、俄羅斯等國,也曾對香港有一定野心。日本雖然在二戰期間才佔領香港,但明治維新後,戰艦就不斷在香港進進出出,外交官日記對港英的防務最感興趣,都反映了日本帝國時代的戰略眼界。以下重點尤其值得注意:

1. 19世紀時,大清行銀本位制,香港也是,墨西哥銀圓一度是最主流貨幣,而日本也生產銀圓,原來曾兩次努力游說香港,讓日本銀圓成為香港流通貨幣。雖然正如墨西哥銀圓的流通,並不代表墨西哥就是影響中國的大國,但這對墨西哥經濟,自然利遠遠多於弊;日本希望拓展銀圓的國際認受性,除了經濟誘因,自然也有戰略考慮。第八任港督軒尼詩是當時的「親日派」,曾親自訪問日本促進港日友好,不斷希望說服倫敦,讓香港使用日圓,但最後還是被否決。然後第二次機會來自國際金融風暴,銀圓價格下跌,墨西哥減少出口銀圓,印度乾脆使用金本位,香港商人則主動要求以日本銀圓應急,但也是被倫敦否決,情願使用中國國貨。這兩次的否決,大概反映了英國對日本崛起的戒心,雖然英日同盟隨之簽訂,但並不代表英日真的推心置腹;後來日本也放棄使用銀圓,計劃就無疾而終。

2. 不過當年香港市面早已流通日本銀圓,香港也有日資公司進駐,看見日本的影響力,早已在香港紮根。日本也委任熟悉中港貿易內幕的英國人,調查市面上的真假日本銀圓,國內鑄造銀圓的技術,也是從港英鑄幣局引入機器和技術人員,可見日本希望成為香港發鈔銀行,背後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所在。

3. 原來大清帝國一度要求派駐總領事到英屬香港,倫敦也一度同意,但被香港英人強烈反對,擔心成為「第二權力核心」而作罷。其實倫敦的同意方案,即設一年觀察期,一旦出現,可能徹底改寫香港歷史,但清朝擔心一年後被趕走失面子,結果就失去了「第二政府」,雖然日後也通過海關派駐代表到香港,但始終沒有在地面活動。後來直到1997年,國共兩黨在香港都只能以半官方身份「工作」,原來是這傳統所致。

4. 香港作為國際逃犯天堂,也是「自古以來」的事。1874年,日本爆發佐賀之戰,即西南戰爭的前哨戰,一度傳出戰敗的士族領袖江藤新平流亡到香港,於是日本派人到香港追查,情節令人想到大明尋找建文帝的故事。

5. 香港早期的港督,真正的管轄區包括整個廣東、乃至南中國的商務,權力絕對不止處理一個香港;同理,各國的駐香港領事,也大都兼任鄰近地區代表。例如日本領事處了和港英政府交換公文,也監管廣東省,因此也會和大清地方官交換公文。此所以早期香港歷史的國際視野,反而往往和區域聯成一線,不像今天的孤島狀態。

6. 日本領事筆下的中法越南戰爭,居然是中英共同對抗法國:因為法國單方面封鎖台灣海峽,惹怒了英國,英國也擔心法國戰勝影響其獨霸南中國,於是禁止法國運送石炭等戰略物資,又默許香港出現反法罷工示威。最終戰爭也是在英籍的中國海關總督赫德斡旋下結束。不過在傳統史書,自然是英法殖民勢力聯成一線對付大清。

Files

Comments

Napoléon

仲記得當年斯諾登嚟香港,香港人不知幾自豪 最後又覺得對佢唔住,覺得佢忘記咗背後操縱香港嘅中共,令到香港早已失去政治中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