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在過去一年,不少朋友問如何定義「Police State」,警察和政權的應有關係為何,又如何能夠有效監察,反映警政問題,已成為此刻香港各界最關注的焦點之一,恐怕在可見將來,也不會改變。在我的本科國際關係,定義何為「Police State」並不難,找出一系列條件比較不同地方警政系統的優劣也不難,但要說出「國本為警、警為本國」這樣的哲學,就往往無能為力。過往社會對於警察的想像,正是處於這種平面狀態,或過份集中在表層,至於「警政」的本質是什麼,其文化意涵與政治關聯是怎樣,認受性又如何等等,縱然值得研究,卻未成為顯學。

旅歐犯罪學者、港大名譽研究員林慎的最新著作《警國論》,文采斐然,自成一家,並不是一般意義上分析警察的書籍,而是把警政研究上升到哲學高度的重要嘗試。坦白說,我對哲學是門外再門外的門外漢,作者以維根斯坦後期哲學體系為骨幹,以正統論作框架,這些都完全超越我的專業。但他從世界各地警政歷史中如何形成體系,談到警察扮演怎樣的角色,是權力牽制、鞏固邊界,還是構成當地人民特有的身份認同與共同價值,從而逐一剖析警政在世界各地是怎樣的概念,這一部份,具有相當國際視野,見人所未見,絕對值得細讀。

林慎將警察活動視為生命形式的理解,讓我們得以從另一視角,了解警察和示威的互動本質,發現當中的多樣性和流動性,形成了「雙重警政」之局,這樣的敘述,相當耐人尋味。另一印象深刻的是,林慎借用劍橋學者Bottoms & Tankebe本屬政治科學、後來應用於犯罪學研究的想法,也就是理解「認受性」為權力擁有者與受眾之間的持續對話,並應用在示威現場。這樣的mandate,和政權本身的認受性並不構成必然關係,有心者以此連繫想像,卻也能解釋在過去一年,香港警察認受性創歷史新低之源由。

本書作者文學素養深厚,也順手拈來的談及多個由歷史續寫的生活經典,如同文末提到Thomas Mann所說的「文人非政治」,其實是德國歷史和傳統文化對英法民主的回應,而非現在常演繹的那句「我不談政治」。文人與政治的分別常被混淆,正如不同字詞之間往往蘊含了全然不同的脈絡,單是警察來自希臘城邦「polis」一詞,已值得無窮想像,而我們需要了解這些差異,才能不掉進語言偽術的圈套,「為未警而警」。願不同世代立場的朋友,也能多角度思考討論這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是為序。

延伸閱讀:

▶️ 獨裁者的僱傭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bMIqYInGQ
⏺ 當英國左膠學者大讚港區國安法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068562

Files

Comments

Nobody

Thanks, will check on Kindle.

Benjamin Chiu

Google play book 版本睇得幾辛苦,default 係 2 pages in 1 sheet, 要用 flowing text 先睇得舒服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