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陳冠中這本書,應該和日前介紹過的強世功《中國香港》一起讀,這其實就是後者的讀後感;假如是陳冠中小說粉絲,這本書對理解他的創作背景(例如《建豐二年》),也很有幫助。針對強世功的理論,陳冠中指出了很多粗疏、選擇性資料引述等問題,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香港獨特論」,這在上一輩文化學者當中應該是主流思想。

筆記重點:

1. 陳冠中認為,香港人爭取民主絕非近年的事(大陸學者的「英國人地雷論」),而是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省港大罷工,當時「六大訴求」其中之一的「普遍選舉」,就是民選政府。這場罷工參加人數有20多萬人,而香港當時總人口不過70多萬,實在是真正的全民運動,和今日永遠罷不成工的香港相比,格外有比較意義。

2. 陳冠中認為,「積極不干預」只是被香港部份精英重構的「神話」,成為「教條自由主義」,並被芝加哥學派利用,其實麥理浩、夏鼎基屬於「晚期殖民地官僚進步主義政治」,政府屬於大有為。北京現在似乎也認同這觀點,重新爭奪「積極不干預」、「政治中立」等話語權。

3. 強世功代表中國的主權觀,在陳冠中筆下,有一個很學術的名詞:「施密特主權決定論」,又名「納粹法學」,與自由主義的法治觀相對。重點是「主權就是決斷非常狀態」,也就是關鍵時刻能用權的,就是「主權」;放在強世功演繹的香港現狀,就是中央「亮劍」,regardless of 法律條文表面上怎樣規範政府權力。這正是香港人和內地人對「一國兩制」根本理解的偏差。

4. 針對強世功的「天朝主義」,陳冠中提出了很有趣的觀點:邏輯上,天朝主義的論證,也可以助長分離主義活動。例如宋遼金共同組成的「中國」,可以說大遼才是全球大唐的繼承人,諸國都已經是「民族國家」,和東亞鄰國交往屬於「國際關係」,這都不是「天朝型態」的中國。這想起十多年前,曾推介一本中國軍事史專注《經略幽燕》,就是以「古代國際關係」角度,理解宋遼關係。

但其實,強世功並沒有將「天朝主義」等同同化政策,因為他列舉的中國歷史例子,反而能保持多元性,並不像今天的新疆、西藏、香港。這一點值得仔細分析。

Files

Comments

Dennis Ng

夏和麥針鋒相對,讀下舊policy address 和立法局紀錄就知,絕不是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