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日前在英國觀賞了一場concert;or,嚴格而言,是一場唱幾首歌的 talk show。但沒有觀眾高呼「回水」,因為入場的期望值,就是那種昔日情懷。何況主角是一位已經83歲的老人家:美國非裔音樂天后 Dionne Warwick。

整個演出,其實是兩年前關於她的紀錄片《Don't Make Me Over》 的現場版。每播幾分鐘電影,然後她再講解背後的故事,非常像上課:事實上,她也開宗明義這是一場「人生課」。

當然,入場的觀眾主要還是想聽她唱歌,而她自然也知道以她83歲的身體,不可能唱出壯年時的水平。然而清談加上最後的演唱,前後全長三小時(包括20分鐘休息),對一位老人家而言,已經足夠疲累。何況這還是一個全球巡迴演出。

在音樂會的上半場,她只有在開頭和結尾唱了兩首歌,下半場則在最後階段一口氣唱了六首首本名曲;其他部份,都是和紀錄片的導演chit-chat。她唱歌還保持了一定水平,起碼有歷盡滄桑的韻味(相較下,就算汪明荃歷盡滄桑也唱不出這種味道)。反而她說話就明顯開始不太清晰,聽得出帶假牙的發音,畢竟歲月不饒人,令我想起讀書時探望美國老人院的非裔百歲長者。

雖然紀錄片在BBC免費播放,但配合了現場解說,還是有不少小故事充滿歷史感;聽見真人發聲和看電影,感覺當然非常不同。例如她談及被列根總統任命為衛生大使之後,成功逼使列根說出當時幾乎是禁忌的「AIDS」這個字,就很有趣。

Dionne Warwick 歷年唱片銷量超過一億張,得過不少格林美獎、包括終身成就獎,也是第一個得到格林美獎最佳女歌手的黑人,有一定歷史意義。到了最後謝幕,聽她親口唱首本名曲《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有點人生謝幕的感覺,加上又有她和兒子同場合唱,雖然知道出現了無數次,還是有點莫名感動。

然後,看見身旁呼呼入睡的大媽,更令人感慨,這就是人生。

▶️ 《If I Can Dream》:「貓王」Elvis Presley 最有社會意識、最壓場的世紀金曲,為何沒有大紅大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sA5nRFiAU 

Files

Comments

Elaine Yip

欣賞那使人感慟的歌詞及一番美意~

Vikki Wong

我相信現場環境一定係温度適中燈光陰暗,所以個人比較容易放鬆,好容易唔小心就會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