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文仙尼毫無預警的離隊之下,史巴列堤要接手一支百廢待舉的意大利,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完成選兵、制訂戰術,而且不僅需要處理好眼前的歐國杯外圍賽,而同樣的重要的是需要通過一步步的調整來應對未來的大賽,這些對於史巴列堤而言都不是簡單的任務。

與球會級別賽事不同,國家隊賽事更需要梳理好戰術邏輯,提升下限,文仙尼剛上任就定下控球、跑動壓逼的方針去活用意大利傳統的特點,一度讓意大利以不敗之姿完成歐國杯的備戰,並且奪冠而回。但這種踢法上限不足,球員的能力以及無法進一步提升球隊的競爭力,縱然文仙尼先後祭出無鋒陣與中鋒陣混搭使用、三中堅體系等,始終都未見起色,加上大面積的球員頹勢,致使意大利也繼續掙扎。

史巴列堤作為風格相對現代化,而且更加重視技術細節的教練,怎樣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戰術轉型是個最大的難題。對陣北馬其頓與烏克蘭兩場比賽,史巴列堤一度因自身的戰術風格與球隊排斥而出現困難,但亦都找到了糾正的方案,最終保住了出線的希望。

圖:兩場比賽的正選陣容,對北馬其頓一戰,史巴列堤嘗試直接採用自己的戰術,保留中鋒Immobile、採納Zaccagni與Politano在兩側衝鋒。但第二場的思路有明顯轉變,Raspadori與Zaniolo上位取代表現低迷的Immobile與受傷的Politano,Tonali、Cristante、Mancini受傷亦都讓史巴列堤作出了被動的調整。

【翼鋒使用改變,邊中結合的思維調整】

以翼鋒作為進攻重心是史巴列堤戰術理念當中重要的一環,但無論是羅馬時代的Mancini,到最近期拿玻里時代的Kvaratskhelia,史巴列堤球會時代都欠缺出眾的本土翼鋒球員可以撐起體系,Politano是難得在國際米蘭與拿玻里時代都一同共事的球員,Zaccagni亦都在文仙尼離開之後終於獲得了正選機會,但兩位球員的質素與身體條件很難支撐起整支球隊的進攻,在Chiesa傷情反覆、Gnonto仍然幼嫩的情況下,非常考驗史巴列堤進攻思路。

對北馬其頓的比賽,史巴列堤原本的構想是通過兩翼衝鋒帶動後排進攻,Zaccagni與Politano在嘗試單挑之後,Barella、Tonali以至於Dimarco等後排球員再適時插上,進入進攻三區之後,這些球員會在half-space區域完成互動穿插,盡可能開拓橫向進入中路的進攻路線。

意大利對北馬其頓雖然掌控球權,但場地的質素造成傳球的準繩度出現偏差,球速亦都難以加快,加上Politano、Zaccagni在兩翼的單挑局面幾乎毫無優勢,Immobile頻繁的拉扯策應亦都因為狀態低迷而徒勞無功,最終意大利很長時間需要依靠Barella與後排的DiLorenzo發起進攻,但顯然二人都不是最理想的人選。

Politano半場傷退令史巴列堤因禍得福,Zaniolo的登場增加了前場對抗的次數,球隊不再追求傳球配合,反而利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入禁區,打開紀錄的一球來自Zaniolo在混戰中帶來的空間,Barella成功起腳,這個改變亦都催生了史巴列堤第二場的戰術想法。

圖:Politano在右路單對單的局面都佔不到優勢。

圖:Barella與DiLorenzo在禁區前沿負責最後一傳。

圖:少數成功的邊線配合,Zaccagni與Immobile聯手策應,Dimarco快速插上完成傳中。

場地稀爛的情況,再加上轉播畫面的偏差,令觀眾都能夠感受到比賽的難度,後備出場Zaniolo擁有化繁為簡的特質,雖然他過於自我的比賽風格有時候對團隊有傷害性,但在人才缺乏的時代,史巴列堤替他找到合適的定位其實頗為重要。於是乎在對烏克蘭的比賽,史巴列堤起用了Zaniolo代替Politano,而這位剛剛租借轉會阿士東維拉的球員,可說是球隊表現最搶眼的一位。

他與Politano的比賽風格不同,Politano更擅長正面面對對手,繼而有序地完成三跳步切入,在拿玻里新賽季更加不少畫面看到他在中場區域大斜傳連接對岸的隊友,而Zaniolo擁有不錯的身體質素,而且敢於利用纏鬥的方式壓垮對手,繼而為隊友創造空間,這場比賽的對位是比他矮小10cm、效力愛華頓的Mykolenko,Zaniolo的優勢就更加明顯。

史巴列堤沒有讓Zaniolo像Politano一樣頻繁在右路最前端嘗試突破推進,反而注重在外圍建立支點,拉開Mykolenko,為後排的Frattesi、DiLorenzo提供插上的空間,加上Raspadori的技術更加細膩,能夠在中路完成傳接球配合(當然場地質素更好亦都減低了難度),這使得意大利這場比賽的進攻非常流暢,單單是前25分鐘已經完成7次射門,而且大部分都是不錯的機會。

圖:Zaniolo在邊線建立支點,引出Mykolenko後,Frattesi乘勢插上,落底完成傳中。

圖:Zaniolo在前場都會在邊線嘗試撕開防守,烏克蘭的球員必須跟防Frattesi,如果是中堅跟出去,就會讓Raspadori有單挑跑位的機會,如果是中場跟過去,中場就會出現空檔,就像以下畫面中的Barella一樣,可惜Zaniolo沒有這樣的閱讀能力,亦有可能是被Zinchenko遮擋了視野。

相比第一場希望由兩翼經營Half-space,甚至要求二人更多嘗試更進,第二場比賽史巴列堤把衝擊Half-Space的責任交付到中場身上,來自國際米蘭的兩位「Mezzala」Barella、Frattesi很好地完成了串連邊中的責任,不僅可以自己入侵禁區,更加可以為兩翼創造橫向的路線,尤其是Frattesi這場的作用明顯,他可以把組織串連的任務卸載到DiLorenzo與Zaniolo身上,充份發揮其插上的能力,Zaniolo之所以能夠得到單挑,甚至完成空檔的局面,Frattesi的跑動是關鍵之一。

圖:Frattesi從half-space內移,吸引Mykolenko的注意,Zaniolo連續在外圍得到空間用球。

圖:Frattesi不斷游走於對手左閘與左中堅之間,一旦對手溝通不足,就能夠取得搶點空檔,這球可惜隊友的傳球力度稍大。

圖:一個比較有趣的畫面,Frattesi、Zaniolo分別被烏克蘭球員盯防,Barella突如其來移到這一側,烏克蘭的球員無法作出反應,只可惜Barella這次沒有嘗試轉身,反而選擇保守的回傳。

相比首場的Tonali、次場的Barella,Dimarco在兩場比賽從Half-Space插上的次數更多,Zaccagni在第一場比賽已經有不斷從外圍拉開空間的畫面,第二場比賽面對烏克蘭更加進一步近乎放棄向內線發展的踢法,史巴列堤希望利用Dimarco的傳中能力來發揮右路的搶點優勢,同時應該亦都考慮到Zaccagni在個人能力上的缺失。上賽季這位拉素球員表現出色,數據亮麗,但文仙尼卻始終不給予機會,反而對年輕的Gnonto寵愛有加,除了傳聞中的不和因素之外,相信更大的問題在於Zaccagni欠缺單騎突進的連續性,這一點使他無法作為「變項」代替Gnonto的定位。

圖:Zaccagni與Dimarco左路配合,Frattesi與Zaniolo在後柱搶點,這球Frattesi雖然完成了頭鎚二傳,但其實身後的Zaniolo有直接攻門的機會。

【意大利的痛症:中場的換代】

自2008年歐國杯之後開始,意大利就陷入「尋找Pirlo接班人」的泥潭當中,一邊嫌棄老將的輸出,另一邊卻又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賽當中寄望Pirlo的餘暉。Jorginho的冒起為意大利提供了不錯的元素,相比傳統意大利的中場,Jorginho擁有更為出色的身體柔軟度,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到與Pirlo作為前場球員出身的差距,文仙尼圍繞Jorginho打造體系的做法亦都很好地展現了他辨材的眼光。

但隨著Jorginho的表現大不如前,Verratti亦都不間斷傷病甚至遠赴西亞,文仙尼留下來的中場體系已經到了換代的時候。Tonali、Barella、Frattesi都欠缺作為Regista的特質,Cristante更加難以與樞紐扯上關係,意甲前八球隊當中就只有Locatelli一位勉強算是Regista風格的球員,但他加盟祖雲達斯之後載浮載沉的表現亦都難以讓人信服,這樣的人員缺失,對於意大利講究半轉身斜傳、重視對角線反擊的傳統內涵而言,是個嚴重的問題。

史巴列堤利用DiLorenzo內收的踢法只可以解決到前場組織的層次問題,卻難以改變攻守轉換的效率,效法費倫天拿與AC米蘭利用中場與中堅交疊的做法可能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向,但考慮到費倫天拿原本有Amrabat、AC米蘭後期起用Krunic兩者都具備出色的抗壓條件,史巴列堤手上有沒有相似風格的球員可以使用?

圖:DiLorenzo作為half-back的表現稱職,但Zaniolo沒有Ala Tornante的特質,他的負擔只會越來越重。

圖:無論外界的評價如何,都不能否定Jorginho在意大利的獨特性,這一點跟Pirlo雖有不同,但本質相似。

【結語】

史巴列堤面對的問題是廣泛而深入的,意大利的頹勢亦都並非教練水平可以概括,兩場比賽史巴列堤對小組配合的心思得到不錯的回報和效益,對於兩側的運用亦都相信有更透徹的理解,但關鍵角色的缺失可以怎樣淡化,始終是一個難題,而且還沒把兩場比賽當中的防守問題計算在內,路途艱辛,任重道遠。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9月13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