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超第二輪的賽事,焦點之戰有「倫敦打吡」車路士與韋斯咸、「石油戰爭」曼城對紐卡素,當然不少得周六晚上的熱刺主場對曼聯。這些比賽都讓球迷們大飽眼福,當中話題最多、關注度最高的,當然是熱刺對曼聯的比賽。

關於這場比賽的失球分析,大家可以到小弟的youtube頻道觀看《戰犯在哪裡》EP.2。但只看失球的話,實在無辦法理解整場比賽的走勢戰術分野,到底曼聯現在的問題在哪裡?幾位球員之間的分工、前場球員的作用如何?熱刺這方面,兩場比賽的表現都並不穩定,從場面而言,即使兩場全輸似乎也有理據,他們的戰術上又存在哪些漏洞?本篇文章就繼續探討一下。至於車路士與韋斯咸的比賽,可以留意稍後整理的【賽事札記】。

熱刺這場比賽的正選陣容作出了兩個改動,首先是右後防的Emerson換成Porro、中場的Skipp位置則改Sarr取代。從兩個轉變可以看得出主教練Postecoglou對右路防守的不滿意。不過,Emerson上場比賽一記精彩的遠射破門得到不少讚賞,因此這場比賽被放到後備席上令人略感意外(因為即使考慮防守的話Porro也好不了多少),但Skipp上場勤力有餘、貢獻不足的問題則令他放到後備席上更容易理解。

曼聯方面,他們的正選陣容與上場對狼隊如出一轍,雖然對狼隊一戰的場面混亂,能夠獲勝帶有巨大的幸運成份,但坦夏一直以來就有「表現差不變陣」的想法,他更希望藉著戰術和士氣的調整,而不是人員的貶摘來帶起球員的自信心,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利用「羞恥心」來鞭策球員,始勿論如何,坦夏繼續相信融入程度不足,定位模糊的Mount,以及將熱身賽狀態不俗的Sancho放在後備席上,這些都仍然是值得商榷的決定。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熱刺中場分工:「五筒」的缺口與曼聯的壓逼】

熱刺主教練Postecoglou的「兩閘同時內收」變成2+3站位的做法相信讀者們都略有所聞,以Bissouma為中心,雙中堅與兩閘在其附近提供支援,五人的小組連同門將負責吸引對方的壓逼,一方面將對手的防線吸引上前,而更重要的是通過中路的人數疊堆來為兩翼突擊創造空間。

在五人小組以外,Postecoglou更加佈置了PapeSarr在右路作為「支點」,利用其身體質素進行背身護球,分擔中路的技術壓力,而且他的位置很多時會吸引Shaw上前壓逼,如此一來Kulusevski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空間完成突進,不過這位瑞典球員上半場的狀態平平,幾次單挑Lisandro都以失敗告終。

在這個體系之下,Sarr的角色就像是運輸線中的驛站,為身邊的球員提供遮風擋雨的地方,保持推進的穩定性,這種利用身體質素去護球的角色,是上一場比賽面對賓福特時,Skipp幾乎無法提供的,也可以看到Postecoglou這場起用Sarr的原因。

圖:Bissouma是後場組織的中心點。

圖:Sarr的位置在「五筒」的右側。

圖:Sarr利用背身護球,身邊的Porro就得到空位可以接應。

利用中路的技術能力、靠側的身體能力,再加上Maddison視乎情況回到中場線附近參與組織,使得熱刺在體系上有比較全面的破解壓逼手段,上半場中段可以搶回主動,甚至連續創造射門機會,都有這些運作模式的影子。

但體系的完備並不代表沒有缺陷。不能忽略的是,熱刺在開場的首十五分鐘非常被動,甚至一度連半場都無法越過,對於一支強調進攻,講究技術推進的球隊而言,不斷嘗試控球卻又一直走不出去包圍網,其實是極度危險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兩位中堅球員雖然有不錯的技術能力,但卻沒有足夠的組織思維,換句話說他們有能力穩定地把球傳出去,但具體要傳給哪一位球員、怎樣可以有效發動進攻,都欠缺足夠的想法,這樣的缺失造成熱刺後場的推進往往比較「一板一眼」,組織的時間會增加,進攻的速度會下降,甚至乎在兩場比賽當中,都會見到中堅在無壓力下直接把球權交予對手的情況,這都不是技術的差距,是視野的分別(上場Sanchez代替Romero之後,把技術含量也拉低了)。

除此之外,上場的Emerson以及今場的Porro在內收到中路之後的技術問題暴露,兩位慣於邊線活動的球員欠缺觀察四周的習慣(平時在邊線只需望一邊),因此面對壓逼時,很容易會被突如其來的壓逼打得手忙腳亂。Porro上半場至少三次在後場送上球權,被曼聯有突擊甚至完成射門的機會,非常危險。

曼聯正正是看中了熱刺後防這些問題,通過Bruno、Garnacho、Antony三人發動快速的壓逼,不斷回收球權,繼而通過攻守轉換、快速的轉移來打擊熱刺的兩側,由於Kulusevski、Son進攻時需要拉開寬度,頂在陣型前端,而兩閘又在組織時收到中路,因此兩側的空間就成為曼聯針對突擊的目標。只可惜Garnacho這兩場比賽反映出他仍然保持了「青年隊」的思維,對場上形勢的判斷力不足,而Bruno、Rashford又接連錯失入球機會,無法把握機會取得領先。

圖:Porro接球後慣性向中路望,容易被對手捉到,Mount與Garnacho合共三次搶走。

圖:Wan-Biassaka領黃之前一直緊纏Son,逼Son做不擅長的背身,令到熱刺左路的進攻無法開展。

圖:曼聯幾次中場搶截之後發動突擊,Garnacho都得到用球空間,但決定非常糟糕,一次傳中竟然不選近柱較空的Rashford,另一次強行射門而不傳給後插上的Bruno(雖然最後造成Romero的疑似手球犯規,但射門的決定明顯不是最好)。

圖:曼聯連續把握VanDeVen與Udogie之間的空隙插上,但Rashford、Bruno即使把握熱刺防線的不集中,都無法送皮球入網。

【曼聯的中場分工:模糊的定位,消失的存在感】

曼聯在上半場大部分時間在前場完成壓逼,即使在後場搶回球權,都會盡快利用對角線的傳球去完成快速的轉守為攻,這也是上賽季被利物浦大敗之後,坦夏在很多場比賽採用的踢法,希望利用前場的速度去為後場組織爭取空間,「先衝刺、後控球」。

這亦相信是坦夏選擇用Mount取代Eriksen的原因,他希望用跑動能力更強、擁有近距離支援鋒線能力的中場球員,而不是首先強調路線的梳理。但快速支援、大範圍跑動,想深一層就明白問題所在──你已經有一個喜歡亂跑的Bruno。二人的活動思維非常相似,出現的區域經常重疊,也讓身邊的隊友難以捉摸與二人配合的方式。

圖:中路接球之後快速斜傳、翼鋒接球後快速插上,坦夏對Mount的要求是快速為翼鋒提供支援。

圖:Mount與Bruno經常出現在同一條線路,角色模糊。

圖:Mount兩場比賽的觸球次數,位置上理應是Casemiro的「副手」,但後場的觸球次數寥寥無幾。

這兩場比賽曼聯的組織節奏都比較明快,亦因此Garnacho、Antony在兩側可以得到大量單挑的機會,上場比賽Garnacho面對Semedo時束手無策,今場有較多空間卻暴露了選擇糟糕的問題(上文提及)。另一側的Antony的問題亦都明顯,這位巴西球員踢法單一,而且欠缺起動的速度,兩位球員都難以完成爆破,Rashford的禁區內幾乎沒有得到過二人的輸送。

坦夏的曼聯目前對於後場快速突擊的想法明顯,整個夏天熱身賽亦可以看到球隊在這方面更加穩定、推進到前場更加有效率,但除了轉守為攻這個階段之外,其他時間呢?筆者個人觀感,這兩場比賽踢出來的效果,與蘭歷克執教時期很相似,大量的長傳,繼而利用前場的壓逼,再一次創造守攻轉換的機會,但大量榨取球員的體能之下,又是否有效呢? 整個夏天熱身賽,大家可以看到曼聯的投入度很高,坦夏甚至明言「沒有友誼賽,出場就要當正式比賽」,幾場熱身賽的防守動作亦都反映了球員們的投入度,但到開季時已經無以為繼,是否與這種消耗性踢法有關?

圖:即使去到禁區邊緣,曼聯仍然多時利用大斜傳轉移,雖說可以有效拉開防線的空間,但同時亦都要求翼鋒身邊的隊員快速支援,快速、快速、快速,球員的體能又有多少?

圖:Btw..這位國際米蘭球迷是甚麼玩意,Eriksen、Perisic的fans?

【中鋒的區別,傳控體系的運轉關鍵】

Ricarlison與Rashford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細節上卻有明顯的不同。二人同樣是翼鋒出身,二人同樣具備在中路踢球的身型,但二人同時欠缺在中路對抗的絕對身體質素。 不同的是Ricarlison在面對身體對抗時更加強悍(主要是對抗習慣上更敢於纏鬥),而Rashford則相對「以柔制剛」,懂得利用技術去淡化身體的消耗。

在傳控的體系當中,中鋒除了要具備用球能力,協助橫向轉移帶動進攻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身體對抗去掩護後排的球員。上文提及的Sarr就在邊線建立對抗點去掩護Porro,而上賽季的Weghorst則最大化自己的身體輸出讓Rashford有過一段絕佳的入球走勢。

Richarlison與Maddison今場比賽的互動嚴重不足,而且這位巴西人在對抗之後的用球判斷、質素都有限,這使得他空有一股蠻力,卻達不到理想的串連效果,連帶Maddison都無辦法在中路得到用球的機會,上半場的表現相對失色。

另一方面Rashford則展現了對中鋒位置的「適應」,縱使不是最佳的位置,即使不是最理想發揮速度與突破力的地方,但Rashford在有限時間裡,仍然發揮到中路串連的角色,帶動到身邊球員的突擊,甚至有一段時間,他不需要依賴中場的支援,獨自完成突進、分球等任務,只可惜曼聯現在的情況是:「當Rashford在戰術上「被犧牲」,那麼誰人去代替Rashford擔任Finisher?

圖:Ricarlison在前場接球,但第一時間沒有找到Maddison,而是找Sarr,但Mount的防守足以影響Sarr接球後的動作,最終丟失球權。

圖:Ricarlison有足夠能夠進行身體對抗,即使是一對二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贏得突進機會。

圖:但擺脫後落底,既沒有選擇斜傳給Kulusevski落底傳中,也沒有大腳找Son,反而陰陰柔柔去找Sarr,卻又完全不著邊際地傳給了Varane腳下。

圖:熱刺的第二個入球,「中鋒」Son現身接球,立即回給Maddison分邊,最後Perisic完成助攻,可以看到「中鋒」與身後球員之間互動的重要性。

圖:對比之下,Rashford在背身之後發現對手沒有緊貼,立即轉身突破。

圖:成功突破之後,Rashford再完成橫向傳送,為Garnacho又創造單挑機會,這位小將又一次錯失。

【結語】

如果從比賽過程來看,曼聯無法入球略顯遺憾,他們在上半場佔據了巨大的優勢,亦都利用針對性的部署取得了不少攻勢和射門機會,但疲弱的把握力使得他們的消耗變得徒勞無功,當下半場體能下降,曼聯就陷入了長時間的被動,甚至出現過熱刺連續控球近兩分鐘而曼聯無法搶截的尷尬,Hojlund的復出可以淡化中鋒的問題,但中場的問題又該如何處理?

圖:曼聯的Pass map,中後場幾乎沒有build up的結構,Mount與Bruno的位置亦都重疊,Hojlund復出就能解決嗎?

熱刺兩場比賽的防線漏洞頗多,但憑藉出色的組織能力、閘位與翼鋒球員的互動頻繁,最終拿下了關鍵的勝仗。不過需要注意的是Romero、Emerson、Sarr、BenDavies,四個入球均來自中後場的球員,這個問題也是球隊需要正視的。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讚好支持,如果能夠推介出去讓更多人認識、訂閱,更加感激不盡,文字有價、足球路漫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8月21日

Comments

Vincent Cheuk Yin Lam

Mount受傷對曼聯可能係好事 如果坦克因為球員表現差而續用,羞恥感好難理解,上年慘敗利物浦話想換走哂場上球員,結果又續用輸波11人

blnazefootball

早啲俾坦夏意識到現在既踢法有問題會好好多.... 坦夏既人事管理,我真係唔太懂...

Vincent Cheuk Yin Lam

唔知會用麥湯定艾歷神,以運動能力一定係麥湯,不是球星,但至少執行力唔錯,做下簡單掃蕩推進可以,目前起碼比mount 好,不過似乎唔係坦克杯茶 艾歷神傳球唔需要擔心,卡位意識都好,但體能下跌都明顯

blnazefootball

理想當然先用Eriksen做好進攻,拎到主動權(領先)再收返黎守,但理想歸理想,邊個負責擺個波入網,領唔領先到,都係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