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上賽季英超的冠、亞軍曼城與阿仙奴在社區盾的對決,為來季的英超揭開序幕。兩支球隊今個夏天的備戰取態非常不同,曼城的集結日期因應歐聯決賽而稍遲,熱身賽亦只安排在亞洲之行,哥迪奧拿選擇用訓練為主的模式備戰新球季;阿仙奴方面卻密鑼緊鼓地安排友誼賽,即使在社區盾前夕三天,仍然與摩納哥完成一場酋長杯的比賽,可見阿迪達希望「寓賽於操」的目標。

阿仙奴方面有Gabriel Jesus與Jorginho因傷缺席,但夏天的轉會讓他們仍然能夠以強陣出戰。Timber如同此前的友誼賽一樣出任左閘,Havertz作為中鋒,而Rice則與Thomas鎮守中場,三個新援同時上場並且對位解決了傷兵問題。 曼城方面,Kovacic取代Gundogan作為正選,DeBruyne的位置則交由Alvarez代替。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初段:阿仙奴謀定後動,曼城中路試探】

比賽初段,阿仙奴的取態相對謹慎,沒有盲目的壓逼,中場與後防之間亦都保持緊密,盡可能觀察曼城的動向,才決定發起防守的時機。Rice在這個階段的角色非常重要,這位前韋斯咸隊長可以更加自由地壓前配合Odegaard與Havertz限制Rodri、Kovacic的接球路線。而Thomas則留在三人的身後避免Haaland與Alvarez回到中場接應。

在一系列的熱身賽時,阿迪達曾經將Havertz、Trossard等人放在「8號位」,但二人的防守意識並不足夠應付,因此阿迪達在後來把想法調整,Thomas/Jorginho回到正選,Rice在身前連接,加厚了中路防守,也發揮到Rice大範圍跑動的特質。 這場比賽曼城雖然開場前十五分鐘佔據了球權,但卻幾乎無法與Haaland和Alvarez的雙前鋒連接,阿迪達中場的組合應記一功。

圖:Rice配合Odegaard、Havertz封鎖Rodri及Kovacic接球。Thomas在三人的身後「執漏」。

圖:阿仙奴的中場防守距離非常出色,Rice能夠判斷到退守的時機,令曼城無法加快進攻節奏。

今場比賽曼城沒有繼續WM的三中堅體系,Walker、Akanji均作為正宗的二閘出戰,中路的組織則交由Kovacic、Rodri、Stones負責。面對阿仙奴非常緊密的442防守陣型,曼城球員與邊線的連繫距離過長,更重要的是失去了Gundogan、收起了DeBruyne之後,Haaland身後的空間亦都幾乎「無人營運」,無法做到邊中結合的效果去拉扯對手的防線。最終只能依靠Kovacic在中路強行突進,嘗試去貼近雙前鋒,不過效率偏低。

Haaland身後空間的問題,其實在歐聯決賽的時候已經暴露過,彼時國際米蘭利用三中堅輪流前壓去阻止Gundogan、DeBruyne組織收到巨大的成效,但「得益」於Foden登場,這個情況才有所緩解。

圖:Kovacic的推進無功而還。

圖:Haaland在前場成功爭奪第一落點,但身後幾乎無人支援。

【中段:阿仙奴連環進擊,曼城調整破局】

或許是發現曼城球員未在最佳狀態,沒能製造威脅,或許是觀察過後找到了主動的時機,阿仙奴在二十分鐘左右開始加強了防守的強度,包括Havertz、Odegaard、Martinelli在內的幾位球員將「切斷傳球路線」改變為「衝擊持球者」,Thomas亦都適時參與到前場防守當中,令到曼城在上半場末段不僅難以組織,門將Ortega甚至出現過一些危險的失誤。

比較有趣的是,阿迪達似乎也明白到「師傅」的部署,這場比賽亦都收起了「邊衛內收」的踢法,在組織時主要依靠雙中場與雙中堅發動,兩閘則在外圍支援翼鋒。唯一不同的是,具備帶球能力的逆足閘位Timber更多嘗試走入Half-Space為Martinelli製造單挑空間,而White則會走外線去讓Saka有條件切入遠射。

這個階段的阿仙奴充分展現了夏天備戰充足的優勢,部分球員在單對單對抗都處於上風,最明顯是Saka連續面對Akanji都能夠擺脫完成傳中、射門,讓曼城後場受到很大的考驗,可惜的是Havertz在門前跑位的靈活度不足,只依靠一名球員搶點去解決經驗豐富的曼城球員難度亦都很大,因此阿仙奴場面的優勢始終無法轉化成射門甚至入球。

圖:阿仙奴球員的壓逼力度在中路加大,令曼城後場組織困難,甚至出現失誤。

圖:阿仙奴右路的進攻,Saka為White製造邊線空檔,為Havertz創造了一次幾乎是全場最佳的射門機會。

圖:Timber逆足左閘的身份,經常進入Half-space壓制BernardoSilva,讓Martinelli在外圍單挑,這個角色在之前的熱身賽由冨安健洋擔任。

曼城在上半場中段開始受壓,情況去到下半場亦沒有太大的改善。哥迪奧拿在半場時其實作出了一些調整,BernardoSilva移入中路支援雙前鋒,企圖營運運輸線,右路的進攻任務則交由與Walker 換位的Stones前壓接手。但這樣的改變並未能影響阿仙奴的防守部署,Rice與Thomas的強勢令到曼城的中路難以開拓空間,因此哥迪奧拿這位很少利用換人名額的教練都不得不嘗試調整。

圖:BernardoSilva下半場移入中路協助組織。

Rodri在比賽的中段位置一度前移,靠向Alvarez與BarnerdoSilva協助連接組織,為外圍進攻的Grealish、Stones創造更多的空間。不過這樣的做法阻擋了Grealish橫向推進的路線,因此Foden在58分鐘入替Grealish,接下來到了64分鐘,Palmer與DeBruyne換走Haaland與Kovacic。 連續的調整讓曼城重新站穩陣腳,中鋒身後的三人變成BernardoSilva、DeBruyne、Foden,技術含量有明顯的提升之餘,配合Alvarez的大範圍游走,流動性和行軍速度都更快。

當曼城的中路能夠利用技術取得立足點,阿仙奴在這個階段就受到了不少考驗,尤其是Saka與Martinelli在攻守快速轉換的情況下,無法像上半場一樣保護兩閘,Rice與Thomas又不能貿然離開中路移防支援,當曼城球員在滲透時,阿仙奴的防守球員不得不聚集在中路,如此一來外圍就會暴露空間,曼城因此找到了破局的缺口。

圖:哥迪奧拿利用Odegaard治療的機會,集中跟右路的進攻小組溝通。

圖:Rodri在這次「暫停」後,加入移到前鋒身後活動,近距離支援Alvarez。

圖:Foden出場之後,曼城的中路改為三個擅長小範圍技術的球員支援中鋒。

圖:Foden走到中路接應,阿仙奴的防線不得不收入中路。Timber移防Foden,就漏掉了Palmer,小將完成了出場後第一次射門。

圖:中路吸引防守內收,外圍就能得到進攻空間。

圖:Foden後場擺脫壓逼,阿仙奴的防線下意識收入中路,Walker、Palmer,甚至加上DeBruyne在右路取得人數優勢,最終DeBruyne搶到Tierney的解圍,助攻Palmer破門得手。

【末段:阿仙奴的反擊號角,曼城的失勢頑抗】

失球之後的阿仙奴出現過大約八分鐘的混亂時期,當時Foden、Rodri都先後獲得過絕佳的機會,幸好Ramsdale的神勇演出為比賽保住了懸念。 Nketiah、Fabio Vieira、Smith-Rowe相繼登場注入活力,配合同樣後備登場的Trossard、Tierney齊聚左路,阿迪達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針對今場大量跑動輸出的Walker、Stones一側,希望以體能、人數兩方面的優勢去壓倒曼城。

圖:阿仙奴在左路聚集人手,集中攻擊Walker與Stones。

圖:Stones在邊線被Smith-Rowe輕鬆地搶走腳下球,阿仙奴在前場獲得一次突擊機會,可惜Saka幾乎無壓力下傳球力度過大,令Fabio Vieira無法起腳。

曼城在比賽末段防守得非常吃力,防守陣型多次被瓦解,部分球員更加在移防時出現不集中、緩步跑等問題,這顯然與熱身賽強度不足有關。對比阿仙奴球員在最後階段仍然能夠保持強度,尤其是Thomas與Odegaard踢足全場仍然可以掌控大局,這一點阿迪達的備戰功不可沒。

圖: White憑藉曼城的防守混亂取得角球,Trossard最終取得入球。 當時可以看到曼城的中路防守非常混亂,Stones、RubenDias、Rodri集中在一點,Akanji沒有起步的意欲去阻止White,當時是需要Foden全速回防把球擋出界。

【結語】

一邊通過積極而密集的備戰,提前進入作戰狀態,另一邊則集中在訓練場上完成調整和融合,兩支球隊踢球風格相近,但備戰方面取態卻有明顯區別。這場比賽阿仙奴在士氣、身體狀態、持久力各方面都明顯佔據上風,但面對曼城老而成精的技術,仍然只能勉強收獲平局,這場比賽很好地檢驗了球隊的實力成色,也為阿迪達的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哥迪奧拿一向有開季實驗戰術、逐步調整的風格,更喜歡把球員的最佳狀態留到三、四月份的衝刺期,因此阿迪達的課題不僅在於開局搶佔高地,更需要讓年輕人有足夠的持久和穩定性。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8月7日

Comments

Anonymous

鏝今場初段build up 企位有啲白禮頓影子,只係雙中堅拉比較開,6個人既基底加上門將7人,只投5個人去逼搶既阿仙奴早段根本無可能逼到鏝後防去做長傳

blnazefootball

早段阿仙奴亦都冇太大的防守強度,好多時只係遮一遮線,就退番後場 去到中段開始發力,幾個進攻球員都嘗試防守果陣用埋身破壞曼城球員既動作 發動既時機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