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國際米蘭在7月24日出發,在大阪及東京完成了一系列訓練,並與艾拿素、巴黎聖日門兩支球隊進行熱身賽。是次比賽當然與商業宣傳有關,國際米蘭的高層包括CEO 安東尼利、副總監巴欽都隨隊出發,主席張康陽與體育總監奧西里奧則在東京與大軍會合。

日本迎來近十年最熱的夏天,大阪的體感溫度曾經上升至40度,但施蒙尼恩沙基並沒有因此而減少訓練的頻率,幾乎維持「兩天三練」的日程,即使需要與日本國際米蘭青訓學院交流、與贊助商或商業夥伴在訓練場進行活動,很多時都會在訓練時間後進行,盡可能減少對訓練的影響,不過八月初也正好是慣常體能儲備期的尾聲,所以也看得到兩場熱身賽球員的身體狀態比較糟糕。

【第一場:艾拿素】

陣式照舊萬年352,前鋒先由Lautaro搭檔Correa,中場Barella移到左邊,新人Frattesi靠右,Calhanoglu居中。

兩翼起用同樣衝擊流的Dumfries與Gosens,身後三人則有新人Bisseck加上Bastoni和DeVrij,門將由Stankovic擔任。

圖:正選名單。

天氣酷熱,加上長居陸上競技場設計比較老舊,通風並不好,所以入夜仍然相當難受,所以雙方比賽的節奏不快,都是分段發力。艾拿素中場有Brozovic三番四次轉移破解壓逼,另一位新援Fofana又非常出色地輔助組織者,國際米蘭的中場出現很多空檔,而且Calhanoglu與Barella身體狀態不佳,速率跟不上對方的步伐,甚至一度被壓住圍攻。

圖:Fofana有能力在圍困中強行推進破局,國際米蘭的壓逼幾乎無效。

圖:即使已經被圍困,Brozovic仍然有能力找到出球路線破解壓逼。

圖:Calhanoglu幾次防守都落後。

國際米蘭的進攻在這場比賽有一些變化,就是兩側的區域人數會適時增加,不像之前一樣經常讓翼衛單打獨鬥,放大了Gosens與Dumfries兩位球員的缺點,Frettesi、Barella在兩側連繫翼衛、Lautaro適時回接提供層次,都讓兩翼衛得到一些衝擊的機會,創造傳中。在這個層面上,國際米蘭球員不再局限於中、長距離的斜傳突擊,而是更多嘗試小範圍的傳跑配合來拉扯防線,雖然失誤的次數不少,尤其是小範圍技術不足的Dumfries,以及Frattesi在短傳配合穩定性上也有缺陷,導致效率低下,但這種試驗在熱身賽還是值得花時間的。

Lautaro雖然身體狀態不好(從幾次門前失機都可以反映到),但在策應意識上明顯成熟不少,甚麼時候應該支援中場,甚麼時候在兩側做軸帶動後排,甚麼時候壓制對手防線縱深,都顯示了閱讀球賽的能力提升,但這個版本的Lautaro無法提供進攻連貫性,Correa作為副手一直負作用,都打斷了國際米蘭整體的進攻節奏和氣勢。

圖:Frattesi不參與中場組織,作為「Third Man」協助壓制防線,Dumfries連續得到接球、傳中的機會。

圖:國際米蘭嘗試在邊線小組配合,發揮Dumfries與Gosens的衝擊力。

下半場Thuram上場與Lautaro合作,效果比上半場好得多,中場當Sensi、Asllani同時上場,控制力和技術含量有很大提升,Dimarco與Cuadrado的翼衛組合也明顯與上半場特點不同,國際米蘭下半場控制大增,艾拿素在換走主力後也缺乏質素去突破,國際米蘭沒有再入球非常可惜,但前鋒群把握力低也不是罕見的情況,還是專心用數量去換質素。

【第二場:巴黎聖日門】

正選陣容很可能就是恩沙基「目標」,除了門將只有Stankovic沒有選擇外,前場Thuram與Lautaro,兩翼一個控球一個衝擊,三中場與三中堅是上賽季「杯賽戰力」,都幾乎是最強陣容。

圖:正選陣容。

這個比賽日的中午曾經暴雨,加上國立競技場本身的設計,比賽場地的溫度比之前舒適得多,兩支球隊的節奏亦比較快,巴黎方面有很多擅長單點爆破的球員,國際米蘭一直都束手無策,但勝在球隊開局初段慌亂後,站穩陣腳,利用不斷的換防來解決問題,這個階段Acerbi、Dumfries展現了上賽季後段作為防守戰術關鍵人物的作用。

有Thuram在場與Lautaro輪流發力,對整體推進至關重要,進攻有連貫性之下有過不錯的機會,尤其是Thuram有能力完成轉身、橫跑的動作,彌補了力量上的不足,讓前場可以有更大的流動性,Barella、Mkhitaryan都有更多機會走到禁區前沿去等機會,甚至Lautaro也有過不錯的射門、傳球空間,Thuram的作用在幾個回合中,還是明顯的,問題在於跟Lautaro之前發力的時間配合,以及他與Lukaku特點上不同下,怎樣跟這群球員踢出不一樣的套路,當然也要解決Lautaro和Thuram都更慣於左路活躍的問題(球隊前場沒有左腳球員)。

圖:巴黎的防守非常強勢,國際米蘭開局受壓。

圖:Lautaro在中段開始發力,協助中後場的推進,帶動橫向轉移。

圖:Thuram雖然不如Lukaku踢得「硬淨」,但能帶來不同的特點,可以在人縫當中轉身,並且完成轉移。


下半場Thuram被換,中後場的體能也明顯不足,巴黎方面越踢越兇,很長時間保持球權,Lautaro的失誤導致失球姑且可以算是中前場的配合和體能分配出現問題。 不過這個階段也找到了另一亮點,就是Stankovic,兩場比賽除了精彩撲救外,也有不少精準的長傳發起進攻,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在強度頗高的壓逼下,冷靜判斷傳球的目標,而不是盲目大腳,有時甚至懂得利用「踢波底」的方法,將球盡量踢高踢遠,讓隊友可以重組防線,筆者這場比賽的下半場正好坐在Stankovic龍門的後方,可以看到更好觀察他傳出去的球軌跡,以及更為貼近Stankovic的「視角」去判斷傳球對象,因此印象更加深刻。

其實之前已經收到一些消息,說不能排除Stankovic作為二號門將的可能性,原因是連恩沙基這樣的教練都對小將信服,熱身賽長時間擔任正選就是一個例子。Twitter上已經一片聲音希望球會重用Stankovic,但如果像Radu一樣被投閒置散的話,倒不如借出去繼續練級更好。

圖:當遇到危急關頭,Stankovic會選擇踢高球,但不是盲目解圍,而是會選擇前場能夠接應的球員去「賭博」,例如這一球揀選了前場有三位球員聚集的位置,當中包括有身型優勢的Dumfries,最終由「解圍」變成一次反擊(Marquinhos在門前胸口回傳)。

圖:Stankovic不是一味高球,有需要的時候會用低平球讓隊友接得舒服,包括反勝的一球也是他發起。

【個別球員評價】

現場觀看比賽時,有些感受會更加深刻,例如上面提到Stankovic,在轉播鏡頭可能無法看清他在用球時的實力,但在龍門後方觀看的話,比較一目了然。

Thuram是另一個在鏡頭畫面中比較難感受的,就是他雖然身高1米92,看起來也算高大,但跑起來非常輕盈,柔韌性很好,有些抬頭動作非常輕巧,而且之前一直看比賽,在鏡頭前他的速度不似太快,但現場的話,他的長腿加上身輕,非常難纏。

另一個是Asllani,大家應該都清楚筆者對這位小將的評價很高,在現場能夠感受到他在比賽中的「能量」,活力驚人,跑動的速率非常高,而且防守時的積極性很強,說幼嫩的話他肯定有地方需要進步,但怎樣都差不到一季只值500分鐘上場機會,尤其是左右腳的出球非常純熟,對艾拿素下半場與Sensi掌控球權,對巴黎第一個入球的假身斜傳,都看出潛力,甚至以身體狀態而言,這兩場比賽Asllani比Calhanoglu更加輕巧(不過正選球員都有這個問題,應該是恩沙基的訓練量影響)。

Frattesi反而相反,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他的存在感不高,一些短傳、串連亦都頻頻失誤,但進入Final third之後,他卻能夠在傳、射都交出水準,這是觀感和實際上比較明顯的。個人認為Frattesi腳下技術不錯,但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體系,尤其是反擊時的傳球時機,這兩場比賽有點盲目盤帶,但身體跟不上腦袋的情況。

【結語】

盡管「第四」前鋒未到來,正選門將也欠缺,但大致陣容和人腳都已經落實,現在恩沙基需要把握時間讓新援在融入體系的同時,提前發掘他們的特點,尤其是Thuram可以適應更多重踢法的球員,至少在意甲賽場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威力,但這種「按球員特點調整」的做法,也是恩沙基的弱點。

Lautaro未來一賽季的狀態很關鍵,沒有Lukaku之後,球隊前場再沒有可以分擔身體對抗的球員,Scamacca和Thuram只能偶然客串,但要求他們像Dzeko在賽季末般做「棄子」似乎也很困難,筆者對Correa離隊不樂觀,那麼Lautaro要做對抗核心之餘還要兼顧入球,很可能會出現提前枯竭,需要謹慎。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8月2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