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雖然英超的球迷大多把目光放到了聯賽杯的決賽,不過這場由熱刺主場對陣車路士的比賽亦都值得關注。熱刺雖然在之前接連被李斯特城及AC米蘭擊敗,但上一場比賽相對輕鬆的情況拿下韋斯咸,他們在調整人員組合之後收到的成效不錯,養病的干地理該有更大的本錢向舊東家展開狙擊,賽前熱刺乘紐卡素少踢一場的情況以42分稍稍壓過喜鵲進佔前四位置,這對於以歐聯資格為目標的熱刺而言算是個不錯的鼓勵。車路士方面,不勝的走勢似乎已經成為了車路士的代名詞,多場比賽死氣沉沉、成績亦不如預期都說明了樸達的困境,盡管高層已經多番發放信任的訊息,但球迷的恐嚇信多多少少道出了期望與實際的巨大落差。

Bentancur的重傷、Son與Perisic狀態低迷,新援Porro亦都遲遲未能融入,熱刺的正選陣容與韋斯咸一戰分別不大,Ricarlison與BenDavies的上場提供了陣容的平衡,Skipp與Hojbjerg聯手坐鎮中場。 而車路士方面,樸達選擇了Loftus-Cheek與Enzo坐鎮中場,Sterling與Ziyech分居兩側,形成一個與中路Felix有所連繫的保護。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車路士不對稱的進攻模式】

車路士本場比賽擺出的人腳非常進取,即使是兩閘的James與Chilwell都有不錯的助攻力和推進能力,因此車路士在開場時的策略都較為進取,他們在防守時將Loftus-Cheek與James都推前對位壓逼,希望可以限制Ricarlison的接球,以及針對BenDavies與熱刺的雙防中用球能力並不出色的問題。

圖:車路士實行高位壓逼,Loftus-Cheek亦都加入到前場四人當中,逼使熱刺長傳。

因此車路士在比賽的初段可以憑藉熱刺的長傳球連續獲得球權,連續發起進攻。在獲得球權的時候,車路士將進攻的側重點放於左路(又或者是因為只有左路能夠建立起進攻),Felix、Sterling與Chilwell形成一個三人小組,嘗試壓制Skipp、Romero與Emerson的防區,亦都因此在比賽的初段,我們能夠看到Romero多次貢獻對抗與攔截,全因車路士在這路發起的猛攻。

樸達一直以來對於進攻小組的配搭意識非常精準,他能夠準確取材,建立一個元素互補,可以自然流轉的進攻模式,以應付不同的對手。這場比賽Chilwell的活力、Sterling的衝擊、Felix的技術對抗,原本是一個不錯的小組,加上Enzo能夠不時從後組織去承托三人的運轉,應該可以應付大部分的對手,可惜的是,熱刺的三中堅五後防陣式在邊線有足夠的人數應對,同時Havertz作為中鋒對於強側的支援亦有非常有限,這使得進攻的方向很難在前場完成轉移,再加上Havertz的壓制力不足,Dier可以肆無忌憚地離開自己的防區進行干擾,就進一步加大車路士中場的壓力,每次轉邊都需要由後場負責,進攻速度被嚴重拖低。

圖:車路士左路的進攻小組。

如果留意車路士賽後的Pass map,可以體現到車路士這場比賽右路進攻的疲弱,原本Loftus-Cheek對抗、Ziyech技術組織、James的衝擊,這側亦都是不錯的小組,但三人的狀態同樣低迷,佔據球權的左路小組又遲遲未能進行轉移,右路的進攻幾乎不存在,Ziyech更多時候的角色只是對位防守BenDavies,甚至有時候由於James盲目上搶Ricarlison,而需要收到禁區內去完成補位,這種心理上的鬱結或許才是他在半場完結前魯莽犯規的源頭。

(其實Ziyech在世界杯之後,對於防守的投入度和積極性有了巨大的提升,換轉以前,他在對位防守之外應該不會理會其他防線隊友的漏洞,但近來的比賽他很盡職地完成輸出,可惜這並不是他擅長的領域,既然如此,右路是否更適合用一個速度和覆蓋力更好的球員?這是樸達的責任)

圖:Ziyech在進攻端得到的機會不多,卻長時間要回防BenDavies。

【熱刺對角線進攻解壓逼】

面對車路士的前場壓逼,熱刺在初段一度慌忙大腳以避免出錯,但當車路士的壓逼漏洞處處,熱刺球員亦都開始站穩腳跟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利用」這樣的局面完成突擊。連續利用Kane作為支撐點構建一個從後場到前場,從左到右或右到左的對角線推進, Lenglet有不錯的組織意識,因此他在進攻的時候會拉開寬度,而BenDavies則會插上牽制Ziyech,這樣Lenglet就能夠在相對寬闊的空間下揀選出球的路線。 而右路的Emerson與Romero雖然腳下技術不俗,但由於二人的引球推進能力並不出色,因此右路很多時會由Kulusevski回到中場線以後提供支援和推進,雖然左右兩側的推進方式有不同,但整體而言,仍然是以「對角線」為大原則去推進突擊,而當中最關鍵的一員就是Kane的長距離調動,由此可以對比出Havertz在中軸線上的貢獻不足,不知道是樸達的指令抑或是球員自身的選擇,Havertz在比賽途中的身體動作很少面向身後的隊友,大部分時候都會選擇側身向前,以向前進攻為第一要務,但這樣的踢法是否適合Havertz?

圖:車路士前場壓逼,Lenglet拉開寬度,Kane回接轉移,Ricarlison再現身接球挑傳。一次由被壓逼,到突擊對手禁區的案例。

圖:熱刺再一次大範圍轉移,這次BenDavies頭鎚二傳,Kane在禁區外遠射。

其實近兩場比賽熱刺亦都更加多倚重「雙前鋒」掩護Third-Man的進攻模式,在對韋斯咸一戰,Ricarlison與Kane掩護中後場,BenDavies與Emerson同時從邊線斜插禁區,形成一個非典型的入球。但這樣的運轉模式並非偶一為之,而是整場比賽有不少畫面看到,這場對陣車路士的比賽亦不例外,在「雙前鋒」回到中場線掩護之下,熱刺的後場會嘗試直接連繫從邊線斜插到中路的球員,在上半場末段更加有兩個進攻回合,熱刺禁區內的球員分別是BenDavies、Emerson以及Kulusevski,不見兩位前鋒的身影,這就是干地近兩場比賽的進攻特色,多多少少是因為Richarlison在特點上與Son的不同所帶來的變化。

圖:熱刺利用兩位前鋒的站位引走防守球員,弱側球員可以作為Third Man插上。 同樣的套路與對韋斯咸一戰打破僵局的入球相似度甚高。

【熱刺人員組合改變,進攻結構調整】

Son新賽季的狀態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打法上與Perisic的相沖多多少少影響了他的發揮,球隊缺乏中場的組織者去為其「拉弦」,削弱了他衝擊禁區的次數和空間,這是顯而易見的戰術問題。但另一方面,自從獲得神射手之後,Son的心態亦都明顯有所改變,更多執著於自己的射術而不是抬頭觀察隊友和敵人的位置,在無球跑動的時候往往優先選擇自己射門的路線而不是為隊友創造機會,這些都令到其他前場球員的壓力大增,特別是Kane需要進行更多的身體對抗以帶來平衡。

Richarlison的上場對熱刺前場帶來了不少的改變,這位巴西人縱然在用球時的輕率和粗糙使得傳射的效率和穩定性不足,但敢於對抗、樂於犧牲奔跑的踢法,很多時能夠起到牽制對手防線的作用,這亦不難理解無論是對韋斯咸抑或是對車路士的比賽,Kane能夠更安心於靠後位置接應組織,因為打手的工作有真正的打手代勞。 而且Richarlison雖然用球的穩定性不足,但至少有過不少在中鋒位置策應的經驗,在牽扯與組織階段亦都可以多多少少分擔到轉移的責任,這是Son無法/甚至提供的元素。 換句話說,昔日Kane─Son的黃金組合,在後者的「問題」之下,現階段並不如Kane─Richarlison來得務實。

圖:Kane在中場接球,Ricarlison快速插上牽制James,BenDaives把握機會從外圍加速,熱刺完成一次快速的右後向左前的斜向轉移,最終Kane的後排突進造成ThaigoSilva受傷退場。

圖:下半場初段的入球,源自於Ricarlison與Kulusevski連續背身對抗,敲碎了車路士的防線,最終Emerson與Skipp連番施射,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

【結語】

熱刺本賽季的穩定性不足,但至少在大部分的場次仍然發揮到足夠的實力以及競爭力,干地在歐聯兵敗之後決心將狀態不佳的球員移走,這個舉動對於Son、Perisic的體能恢復、心理建構都應該有正面的影響,代理教練史迪連尼在比賽當中對球員的指令清晰、換人的時機準確,而這場比賽亦都反映出Ricarlison、Skipp等後備球員的活力與動力可以提供到不同的元素,這是熱刺保持續航力的關鍵之一。

車路士面對的問題較為複雜,陣容臃腫導致的訓練困難固之然會令樸達的部署和演練出現問題,太多的人選亦都很可能會造成主教練選材的搖擺不定,這些都是管理層帶來的問題。但現在的車路士缺乏了足夠的「危機感」或「緊張感」,主教練樸達失去了成績的目標與壓力,大量球員的前途未卜亦都失去了專注,例如Mount與Havertz兩位球員的天賦與實力遠不止如此,但前者的續約事宜遲遲未定,在場上的定位亦都模糊不清,他已經長時間陷入低迷狀態,後者在身後人腳配搭不斷變換的情況下遲遲未能找到自身的定位和角色,這些都會影響了球員在場上的決心,而這正是車路士目前最為致命的問題,當對手Romero與Emerson每球必爭、每爭必衝,車路士的球員又有多少個能夠奮不顧身?這或許就是問題所在。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3月1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