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超第二十一輪焦點賽事,熱刺主場迎戰曼城。兩支球隊賽前都有刺激勝利慾的「元素」,紐卡素被韋斯咸逼和後,讓熱刺有了進一步追趕前四的希望,在賽前兩隊的差距只有4分,並不是一個難以追趕的分差,加上主教練干地因膽囊炎而入院,這使得球隊上下更希望能夠以勝仗去支持主教練。 曼城方面,阿仙奴被新官上任的愛華頓無情擊倒,榜首的優勢有所收窄,曼城若然能夠擊敗熱刺,就可以在多踢一場的情況下將分差縮窄至只有兩分,對於哥迪奧拿而言,縱使英超的寶座遠不及歐聯重要,但若然能夠保持對榜首的狙擊,對球隊、球員們都是最好的激勵。

本場比賽,熱刺方面的用人並沒有太大的驚喜,新加盟的PedroPorro與Danjuma都在後備席上,狀態平平的Richarlison仍然難以爭取到正選位置。曼城方面的變化與驚喜則較多,哥迪奧拿將中場兩大核心DeBruyne與Gundogan都放在後備席上,選擇起用BernardoSilva與Alvarez輔佐Haaland,而後防線証Stones因傷缺席的情況下,哥迪奧拿選擇將Lewis放到左後防的位置,讓Walker對位Son,算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動,也是哥迪奧拿這一年來不斷調整人員組合的延續。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曼城:中後場缺乏勇氣,大中鋒帶來的體系失衡】

本場比賽曼城進攻的時候更接近3214的站位,BernardoSilva獨自在四人鋒線的身後游走支撐,Lewis照例內收到中路協助Rodri組織,三位球員在理論上形成一個正三角,哥迪奧拿理應是希望利用這個技術小組去牽制熱刺的雙中場,繼而為Haaland與Alvarez創造回接、反跑的空間。 由於Haaland與Alvarez同樣擁有出色的縱向跑動能力,一旦熱刺的中堅需要離開位置前往中場補防,這兩位前鋒就可以抓住空檔完成後上,但這只是理論層面的想法。

曼城後場的3-2五位球員都缺乏引球推進的決心,也沒有嘗試利用跑位、換位去帶動熱刺的防守,他們都害怕丟失球權後被熱刺的前場快速反擊,因此很多時都「守住位置」,漫無目的地完成短傳。Lewis與Rodri甚至一度在中場位置互傳六次,期間熱刺球員並不需要任何的移防,這種進攻的節奏幾乎不可能為鋒線的二人創造出跑動的空間,除非熱刺的球員都處於昏睡狀態,但顯然在對手的主場,此次幾無可能。

圖:曼城組織階段呈現3+2+1的站位

圖:Haaland會嘗試將Romero引出,然後利用其身後的空間,但這次Romero早有預備,有預留轉身的空間,Hojbjerg亦都提前犯規阻止BernardoSilva傳球,化解危機。

圖:Kulusevski與Son防守時對雙中場的支援非常貼身,這使得曼城很難從中路開展進攻,只能不斷橫傳短傳。

再加上,這場比賽Haaland與Alvarez的互動嚴重不足,這使得即使熱刺的中堅被引出空間,二人仍然沒有好利用,最終變成了長時間的一對一,甚至Dier的夾擊下,變成一對二的困局。 之前的比賽,哥迪奧拿利用Gundogan與Alvarez輔佐Haaland,正是要好好活用二人的縱向衝擊能力,前者有意欲與意識,後者有速度和爆發力,這使得即使Haaland回到中場接球,曼城仍然有足夠的威脅力去推動縱向進攻。 但本場比賽BernardoSilva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體力在中場的纏鬥和接應,雙前鋒又缺乏互動,進攻逐漸變得一潭死水,Mahrez與Grealish在首循環的比賽下半場尚且能夠利用自由度來抓住進攻的空間,但這場比賽哥迪奧拿將二人固守兩側,兩人接球後又缺乏單挑突破,強行創造空間的決心。 換句話說,哥迪奧拿不僅在中後場組織撕扯防線、雙前場互動拉扯空間,以至於最後手段的個人能力強行開闢,三條道路都行不通,亦因此上半場曼城的數據非常尷尬。

圖:Haaland與Alvarez輪流現身接應,但另一位通常都只守住位置,而沒有嘗試斜跑。

另一方面,Haaland加盟以來的入球率驚人,這位挪威前鋒展示了自己的速度、對抗以及射門的觸覺,讓英超的後防球員擔驚受怕,不過數據顯示Haaland加盟之後,沒有讓曼城更進一步,各項數據上曼城亦沒有如預期飛躍進步,反而在世界杯後出現了更多不穩的情況,賽和愛華頓、被修咸頓在杯賽淘汰等情況接連出現,中鋒Haaland的入球數字已超越去屆的神射手,但曼城的入球總數卻不如上年同期,這些問題都讓人不禁思考現在曼城的不足的漏洞。

筆者在賽季初期就提到,為了保護Haaland這一點,哥迪奧拿刻意調整了後場的體系以至於用人的標準,從夏天開始就將Ake扶正為主力,在轉會窗最後階段又引入適應三中堅的Akanji,擢升Lewis,淡化RubenDias與Laporte的角色,這些都反映出哥迪奧拿對後場用人的思路改變。

重用覆蓋範圍更廣、移防更有效率、甚至能夠切換三中堅與四後防體系的球員,這是哥迪奧拿最明顯的做法,原因是因為曼城的前場失去了Foden與Jesus這種反搶能力出色的球員,DeBruyne與Gundogan也不可能全場將反搶的速度保持,二人的體能也會開始因為防守而出現問題。 之所以會花一段文字去講後場的架構、體系平衡,目的就是嘗試去理解哥迪奧拿把DeBruyne與Gundogan收起的原因,畢竟哥迪奧拿奇招不奏效一回事,但本身不是瘋子,有些思路還是可以找到原因去嘗試分析的。

Alvarez、BernardoSilva的正選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哥迪奧拿對於反搶的重視,以扼殺熱刺反擊為先的戰術考慮,進一步解構的話,為甚麼曼城今場比賽球員的勇氣不足,單兵作戰時的冒險精神嚴重缺乏,是不是因為過去一星期,教練團隊強調了熱刺的反擊銳利,使得曼城球員心中有所顧忌所致? 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在Haaland反搶未夠及時,而且大中鋒的局限很難每次反搶都完成起動的情況下,其他球員必須要分擔好反搶的輸出,包括體能與跑動的輸出,包括速度與路線的結合,才能夠抵消這種不足。但可惜的是,DeBruyne與Gundogan這兩位適應多年的前場球員有心無力,其他球員臨時拼湊而成的反搶默契與意識亦有所欠缺,這使得哥迪奧拿的反搶體系時靈時不靈。

(這裡很講講,很多人認為反搶就是單純「跑起來」,但其實不是,跑動只是反搶的基本,包括搶的方向、路線,都需要訓練,作為前場球員需要一邊封住傳球路線,一邊壓逼收窄持球人的用球角度,而其他球員亦需要意識到隊友的行動,快速選擇切斷的路線,協助編織一張包圍網,一旦有人在過程中判斷錯誤,對手就能夠抓住空間脫身,所以這不僅僅是跑,而是需要聰明地跑)

圖:曼城在前場傳球失誤,熱刺球員很輕鬆就能夠化解壓逼,甚至完成一次轉守為攻。

所以,筆者認為,Haaland加強了曼城的進攻,但怎樣可以在進攻威力加大的同時,也把防守端的能力和效率提高,這是哥迪奧拿近月來一直嘗試的方向,目前來看,Ake、Akanji、Stones、Lewis的戰術適應力再高,也難以讓人忽略他們在個人能力上有所不足,特別是判斷路線、單防的反應等「防守技術」的不足,幾位球員如果在一年前說會成為英超爭冠隊、甚至歐聯爭冠隊的主力,相信不少人會譏笑,只是太多人慣於把「哥迪奧拿點石成金」這事過度吹捧,而忽略了球員自身的能力問題,使得曼城目前的困局,沒有得到正確的審視。

(題外話,其實利物浦的情況都相似,大家在檢視利物浦低迷的時候,沒有好好正視高普的問題,很多人都在質疑利物浦沒有投放足夠資金去轉會市場完成收購,但Nunez、Gakpo等人悉數來投,是高普的眼光不足,抑或是教練團隊的策略存在問題,這些因為高普的光環而沒有得到正視。)

圖:曼城兩個球季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多項數據都有所下滑。

【熱刺的平衡之道與主場的力量】

熱刺近月來的戰績載浮載沉,部分人認為目前熱刺之所以仍然能夠守住第五位,全因主要的競爭對手集體崩盤所致。不過這個說法似乎抹煞了熱刺本身的戰力,他們的問題是欠缺踢出能夠適應各種對手踢法的足球,難以在聯賽的長途賽當中發揮出持續性,但熱刺在很多比賽都證明自己能夠在比賽的某個時段爆發出驚人的威力,包括尾段的絕殺、追和等畫面,都是實力和表現的證明,這至少是很多球隊不具備的特質。

本場比賽,熱刺的攻守平衡之道,就是利用大量的高風險組織來換取突擊空間,同時又利用高風險的壓逼力來延緩對手組織,這種踢法有效地令到球員們在攻守之間活動起來,利用跑動和衝擊力去彌補個人能力的缺失。因此之前的比賽即使Lloris有過多次在後場組織失誤的畫面,但干地仍然堅持從後場開始建立進攻,Dier、Perisic、Emerson等球員都在對手的壓力之下完成短傳的任務,一步步地化解曼城的壓逼,並且利用空檔完成推進,這種踢法對存心收縮防線的球隊難以奏效,但對於曼城不完全的反搶體系,卻非常有利。

圖:曼城的壓逼完全失效,被熱刺從龍門開始直抵禁區,可惜Hojbjerg的傳球選擇和力度都稍差。這個組織過程當中,合共有七位球員先後觸球,加上最後Emerson/Kulusevski,全隊大部分球員都參與其中。

圖:熱刺在前場的壓逼非常堅定,Dier甚至會放棄中堅位置上前壓逼,最終亦在有序的壓逼下完成入球。

圖:既然上文說到要冒風險,那麼當然也有暴露空間的時候,但幸好熱刺的球員利用跑動補上空間。

【結語】

Haaland與DeBruyne的組合進攻火力驚人,但不得不忽視二人對於反搶體系的損害,這場比賽哥迪奧拿嘗試為體系犧牲DeBruyne,但最終沒有收到良好的回報,哥迪奧拿似乎無辦法在現在的人員組合之下,找到了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換言之,在之後的比賽當中,他需要拿出更多的變化以及組合,因應對手的特點與風格來淡化體系的問題。

熱刺再一次憑藉主場之利擊敗曼城,這是他們連續四次在主場擊敗曼城,這多多少少得益於主場帶來的士氣提升,讓球員在跑動與對抗當中能夠保持上風,彌補了自身的防守漏洞。干地的缺席沒有削弱到熱刺在執行戰術時的一致性,這點值得讚賞,不過接下來的兩場比賽,熱刺將要面對加強防守的李斯特城,以及遭逢連敗過來矢志變陣三中堅堅守的AC米蘭,屆時干地可否繼續用這一套踢法完成突擊,面對堅守型球隊又會作出怎樣的改變?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數據網站資料圖片

完稿日期:202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