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意甲的戰火再次重燃,新一年的首輪賽事就已經有一場矚目的大戰,由國際米蘭主場迎戰拿玻里。 國際米蘭賽前有30分,排在聯賽榜的第五位,而拿玻里則有41分排名榜首。 藍黑軍團本賽季的表現起伏不定,一方面在歐聯成功淘汰巴塞隆那晉身十六強,但另一方面在半季未到的情況下一度出現高達五成的輸球頻率,施蒙尼恩沙基的執教曾經備受批評,在進入世界杯賽期之前,國際米蘭才第一次在意甲聯賽擊敗過排名前列的球隊阿特蘭大,因此這場比賽即使有Lukaku事隔一百三十多日重回正選,外界仍然對國際米蘭的成績並不樂觀。

相反拿玻里在世界杯賽期之前,在意甲已經成功創造十一連勝的走勢,在歐聯賽事亦都高歌猛進,在利物浦、阿積士的小組當中,提前鎖定首名出線的名額,成為歐洲狀態最為火熱的球隊,甚至在賽前成為唯一一支五大聯賽未有輸球的球隊,因此即使他們在熱身賽當中被里爾擊敗,但仍然被外界看高一線。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國際米蘭迎來Lukaku的復出與Dzeko搭檔,防守較穩定的Darmian接替熱身賽的正選Bellanova出任右翼衛。 拿玻里方面,賽前傳出生病的Meret最終仍然正選上場,後防線上亦都相比里爾友誼賽一戰有所變動。

【國際米蘭的長傳快攻,拿玻里寬度開拓失敗】

國際米蘭在Onana進入正選陣容之後,就開始著力研究長傳的進攻方案,對陣巴塞隆那一役Lautaro就曾經接應Onana的長傳然後助攻Gosens。但由於Lautaro沒有足夠的爆發力去拓展縱深、Dzeko的對抗意欲亦都不足,球隊的長傳一直無辦法發揮到足夠的效果,直到Lukaku在本場比賽復出,二人在本賽季首度聯手正選上陣之下,長傳的效果有效地解開了拿玻里壓逼的枷鎖。

可惜的是, 本場比賽Lukaku的球感明顯不足,一些身體的協調明顯出現問題,靜態動作還能保持不錯的效率,但昔日比較出色的動態動作就頻頻失誤,這點使得長傳快攻的戰術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但至少Onana─Lukaku這個連線有足夠的震懾力,使得拿玻里的防線不敢貿然上搶,對於在十月底至十一月期間遭受多次圍搶而失誤的國際米蘭而言,這樣的直接連繫對後場的壓力減輕甚多。

圖:Onana、Bastoni、Skriniar在開場時有將近一分鐘時間進行短傳,引誘拿玻里的球員壓前,然後Onana以長傳連繫Lukaku,當時拿玻里有六名球員壓到前半場。

圖:當球越過半場,七名國際米蘭球員對六名拿玻里的防守球員,Lukaku難得地完成頭球二傳,可惜Dzeko被壓逼之下無法起腳射門。

除了Onana的縱向長傳之外,國際米蘭這場比賽也不時利用長距離的斜傳去策動突擊,如果有留意之前的熱身賽的話,對陣沙素路的時候,球隊同樣都頻繁地利用這種突擊的方式,快速完成斜向的轉移,同時利用寬度與縱深,在對手的防線創造更多的空間。但當時由於球員對於戰術的拿捏並不到位,Lukaku與Bellanova等人不時出現越位的情況。這場比賽國際米蘭同樣有利用這種斜傳的方式,Mkhitaryan、Bastoni都先後連繫Barella與Darmian,逼使拿玻里的防線「跑起來」,亦正因如此,國際米蘭兩名翼衛都先後有過射門的機會,可惜二人都無法把握。

圖:國際米蘭第一個具威脅的射門同樣來自長傳,但這次由左路斜傳Darmian,Darmian二傳讓Lukaku背身完成一對一,最後斜傳到小禁區,可惜Dimarco射斜。可以看到Dimarco插上的時候,拿玻里的防線已經被壓到傾斜,所以後柱位置才會出現這麼大的空檔。

拿玻里在上半場的用球非常謹慎,他們缺少往中路滲透的次數,而且非常依賴中後場球員穩住陣腳,這使得國際米蘭的球員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組防線,切斷他們拓展寬度的路線,在Dzeko與Lukaku輪流輸出體能進行防守(尤其是前者)的情況下,拿玻里很多時在兩側都陷入人數的劣勢,甚至一度出現難以回傳,需要強行推進的尷尬,因此上半場拿玻里幾乎沒有創造過具有威脅的射門。

國際米蘭球員在十月份內部會議之後的比賽投入度極高,他們在防守時展現的整體性以及互補的自發性都非常出色,即使有隊友出色紕漏,但仍然能夠憑藉對比賽的投入度來彌補缺口,這是他們在對陣巴塞隆那、阿特蘭大的比賽能夠獲勝的基礎原因。 不過,當然,國際米蘭防守並非沒有缺口,他們在下半場就一度受到拿玻里壓制,這點下面會再講。

圖:拿玻里一旦在邊線發起進攻,就會遭到國際米蘭球員包圍。

圖:拿玻里後場組織,Calhanoglu與Lukaku的防守位置重疊,Mkhitaryan意識到問題,從左路快速橫移填補空間。

圖:拿玻里球員被國際米蘭球員盯防包圍,無辦法在左路發起進攻,只好轉移到右路,留意Mkhitaryan這時又立即加速回到自己的防區。

圖:即使拿玻里成功轉移到右路,但國際米蘭的球員已經重新組織好包圍網。

國際米蘭在上半場鞏固了防守之後,之後增加了在中場搶截的次數,包括Skriniar、Bastoni兩名邊中堅在內,都會壓到中場線附近去進行壓逼甚至搶斷,希望擾亂拿玻里的控球節奏,雖然一度被Osimhen突破形成與Acerbi單對單的局面,但整體而言,國際米蘭還是有效地將拿玻里的威脅降低,甚至一度利用中場絞殺連帶策動突擊。

圖:Bastoni壓前到中場線對位Anguissa,最後成功搶得球權,由Dzeko斜傳Barella,後者再利用後腳直傳,由Lukaku完成射門。

【國際米蘭先發制人,拿玻里弱點攻擊】

下半場的比賽,雙方都希望改變拉鋸的局面,特別是國際米蘭方面變得更加主動出擊,或許是因為上半場的防守鞏固而收獲信心,或許是打算挾著主場之利,希望在雙前鋒體能透支之前盡快壓制對手,下半場的國際米蘭增加了前場壓逼的次數,甚至一改在中後場佈防的戰術,兩翼衛開始前壓搶截,兩名邊中堅繼續維持中場線的切斷,這增加了拿玻里後場的壓力。

如果從比賽的前六十分鐘時間去看,本場比賽國際米蘭由開場的後場佈防,到中段開始投入中堅輪流上搶,再到下半場初段的翼衛都參與壓逼,一步步地提升防守的壓力,這點讓狀態未如理想的拿玻里出現了更多的失誤,甚至有一段時間難以保持球權,Osimhen在45-55分鐘這段時間內接球的機會寥寥可數,這正是恩沙基這場成功的地方。

圖:下半場國際米蘭開始在前場進行壓逼。

Mkhitaryan一次的斜傳加上Dimarco完成的傳中,國際米蘭最終憑藉Dzeko的頭鎚破門取得領先,國際米蘭壓逼的力度亦都因此開始放緩,一步步地回歸到開場前的佈置。但這樣的做法並沒有收到最好的效果,首先是Lukaku因體能與狀態問題被換下之後,球隊欠缺了壓制縱深的能力,這使得後場的壓力無辦法釋放,即使Gosens連續嘗試個人突破都無功而還,接下來登場的Dumfries、Gagliardini的技術亦不足以支撐起後場的組織推進,因此國際米蘭最後階段雖然有不錯的抗壓能力,但卻失去了解壓的餘裕。

拿玻里方面,史巴列堤開始增加了中路的人數,以及中路強行突進的手段,目的是要針對Calhanoglu與Acerbi兩位中軸線的球員,前者由於防守位置感的薄弱,很容易就會被調動,而後者則因為要專門應對Osimhen而難以抽身上搶,因此當Raspadori、Ndombele先後上場之後,國際米蘭的中路多次出現缺口,而拿玻里就憑藉禁區前沿的快速轉移,完成了幾次具威脅的斜傳掠頭而過,如果不是國際米蘭的球員將士用命地纏鬥,甚至在部分的對抗當中不惜身體,這場比賽拿玻里很可能會完成逆轉(包括Calhanoglu門前糾纏Osimhen阻止並跳頂、Barella奮不顧身地爭搶球權、甚至Dumfries最後時刻橫跨兩個場區用犯規阻止對手反擊)。

圖:Calhanoglu沒有守住中軸線,拿玻里兩名球員入侵禁區前沿,Acerbi被逼將Osimhen交予Bastoni,但DiLorenzo的插上就讓Dimarco出現一敵二的尷尬,可惜拿玻里沒有人包抄後柱。

圖:Ndombele接球時Calhanoglu上前壓逼,但Ndombele一個轉身就輕易擺脫完成突進。

實際上這個頑疾已經困擾國際米蘭多年,一個能夠出現在適當位置的「四號位」球員或是一個擁有足夠身體能力去阻止對手突進的中場球員,始終都是國際米蘭缺乏的人選,Gagliardini的速率極慢、Brozovic同樣有身體質素不足的問題,Vidal當日老態盡顯都尚且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情況實際上亦都非常能夠反映中場的弱勢。 史巴列堤下半場加強這方面的針對性打擊,特別是Ndombele的登場進一步刺激到進攻的活力,或許正是由於法國人突破後的選擇遲疑,史巴列堤賽後亦都緊張地抓住球員進行了輔導。但亦都由此可以看到,目前的國際米蘭還是非常倚賴整體的協作和投入,個人認為這樣並不是好事,但這種說法已經強調幾年,球會始終未有解決的意思。

【結語】

對於拿玻里而言,新一年立即陷入失利,滋味當然不好,特別是他們在主力球員都幾乎沒有世界杯任務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如此明顯的下滑,更加令人難以置信。史巴列堤昔日就有「虎頭蛇尾」的毛病,但很多時都是出現在主力球員過度被消耗之下,但這次顯然不是理由之一,熱身賽延續到正式比賽的疲態,到底是心理壓力抑或是戰術上出現難題,都需要史巴列堤正視,特別是上半場的謹慎作風,與上半賽季他們的狂野互爆有強烈的對比,似乎是有一定的心理包袱。

施蒙尼恩沙基難得地在強強對話當中全取三分,縱使幾位前鋒當中只有Dzeko的表現穩定而出色,但Lukaku跑動時的牽制作用猶在,欠缺的是比賽的感覺;Lautaro這兩賽季的進步明顯,下半場登場之後的兩次傳球水準極高,這些都是之後可以倚仗的東西。欣喜的是恩沙基延續了敢於求變的戰術想法,這場比賽利用Onana加入傳控體系,Acerbi與Calhanoglu組成雙中場的移位去牽制對手,確實地收到不錯的效果。接下來就看轉會市場的動向,可否幫他們完成進一步的提升,去追趕前列。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1月5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