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曼城在較早時份被愛華頓逼和的消息讓阿仙奴上下士氣大振,2023年香港時間第一個「開球」比賽,英超榜首的阿仙奴迎來了近年的剋星白禮頓。對於兵工廠球迷而言,這肯定是既興奮又忐忑的晚上,一方面期待球隊能夠全取三分拉開與曼城之間的分差,但另一方面,阿仙奴與白禮頓兩支球隊此前十次的對碰,阿仙奴有八次不勝,最近兩次包括上賽季四月份、以及十一月的聯賽杯都被白禮頓擊敗,這不得不令阿仙奴球迷感到擔憂。

圖:過去十次雙方對碰的戰果。

沒有太多的輪換,沒有太大的戰術改動,兩支球隊的正選陣容與周中的比賽幾乎如出一轍,阿仙奴方面只有左後防位置Zinchenko代替Tierney,其他中前場球員包括核心Odegaard、Saka等人仍然披甲。白禮頓這邊廂,日本國腳三笘熏繼續得到正選機會,中鋒位置則繼續由比利時國腳Trossard「客串」。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白禮頓「線」的思維】

意大利籍教練迪些比(DeZerbi)在意甲年代已經對技術足球有一定的認識,其麾下的沙素路甚至被喻為「綠巴塞」,他們在組織時的思維模式非常具有觀賞性和侵略性。 在轉戰英超之後,得益於前任在控球解壓時的思維模式,讓迪些比可以擁有一班有足夠技術駕馭其組織體系的人腳,讓球隊在短短時間就能夠逼和利物浦、擊敗車路士。不過,這場比賽面對士氣如虹、活力充沛的阿仙奴,白禮頓早早就被對手的跑動衝散,早早的失球亦都打亂了組織的部署,要直到第十分鐘之後,阿仙奴攻勢放緩,白禮頓才能有序地展開組織。

迪些比在意甲時代最為人熟悉的,是陣型會展開成三至四條明確的橫線,然後每一條橫線都會部署「比對手多一人」,盡可能將對手從防守陣型引出,繼而利用前場球員往返接球和跑動,去牽扯更大的進攻空間。這樣的部署不僅需要球員有出色的心理質素,面對對手壓逼而冷靜地找到「空出來」的一人,同時亦都需要傳球時有縱向穿透的思維,一步步地打穿對手。 這種人數優勢的思路,在白禮頓時期就開始融合原有樸達的踢法,他們不拘泥於橫線,而是更加自由地在各個區域形成人數優勢,主要原因是白禮頓的中後場球員的技術更加平均,他們不需要像沙素路一樣依靠個別球員去策動。

這場比賽白禮頓面對阿仙奴的防守,不斷地利用中路的球員現身接應來吸引Xhaka的壓上,繼而利用Lallana的跑位去牽制Gabriel,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右路的March與Lamptey得到二對二,甚至二對一的人數優勢,完成進攻。上半場白禮頓的攻勢大多源於右路的進擊,反觀左路三笘熏一直難以得到一展身手的機會和空間,這位日本國腳要等到下半場才能得到更多進攻的權限。

圖:阿仙奴防守時前場呈4-2站位,Xhaka的位置會靠前。

圖:當白禮頓的中場Grob或Gilmour現身接球,Xhaka會上前跟進,而Lallana會嘗試利用Xhaka留下的空檔,吸引Gabriel的上前盯防。

圖:這次白禮頓雙中場同時現身,中路出現四對三的人數優勢。Dunk把握機會向前推進,直線連繫右中場March,March即時將球傳到右側插上的Lamptey

圖:面對人數劣勢,Martinelli忍不住向前壓逼,暴露了身後的空間讓Lamptey突進,在March的配合下,白禮頓成功壓到底線傳球,最終Lallana的二傳、Trossard的射門搏得角球。

下半場的白禮頓將「人數優勢」的想法調整,他們不再執著於要先引出阿仙奴的中前場球員才開展進攻,反而更加直接地利用人數優勢去壓制阿仙奴的防線,這樣的做法不僅有逼使阿仙奴兩邊中場進一步回收的想法,更重要的想要利用更多的直接進攻去讓阿仙奴防線感受壓力。日本國腳三笘熏在這種踢法之下,不再需要頻繁地在中場線附近接應後場的組織,反而可以更加直接、正面地挑戰White,而白禮頓機動力較強的幾位中場球員包括Grob、後備入替的Sarmiento與Enciso則可以活用自己的跑動優勢。

阿迪達在比賽中途先後將兩名閘位球員White、Zinchenko換下,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與Lamptey與三笘熏下半場在兩側加快節奏而形成的消耗有關。後來更加將樞紐Thomas與Odegaard先後換下,阿仙奴變陣五後防的站位,正是要增加後防線上的橫向人數,以求抵消白禮頓的衝擊,此舉正正反映了迪些比最後階段的策略成功。而三笘熏本場賽後得到不少英國媒體的讚譽,亦都反映了下半場其十足的侵略性。

圖:白禮頓球員大膽壓上,在最前線形成人數優勢,冨安健洋逼於無奈要向前撲,三笘熏成功得到空間完成入球。

圖:即使未有形成人數優勢,白禮頓亦會利用走位配合去利用阿仙奴防線的空間。Ferguson向後接應將Saliba引出,Grob插上,可惜長傳的力度稍大。

圖:Ferguson的入球形式向上圖非常相似。球員首先在中場接應,然後快速插上,三笘熏這時的橫移影響到了Saliba對於長傳的判斷,最終的猶豫之下沒有提前解圍(估計是知道三笘熏的位置而不敢向橫解圍,但又稍一猶豫而沒有回傳予門將。

圖:當然白禮頓的風格並非一味長傳,他們亦會利用中場插上後形成的空間,來完成接應,引導後排進攻。

圖:白禮頓在下半場的進攻威脅有所提升。

【阿仙奴:Odegaard的接與其他人的跑】

阿仙奴方面的分析,或許可以圍繞著Odegaard的個人表演,這位挪威天才已經在近八次英超上陣當中直接參與八個入球,在世界杯歸來的比賽當中,Odegaard開始更勇敢地在線與線之間接球並且完成擺脫,與此前比賽當中一旦面對貼身糾纏就會立即回傳有所不同,他開始更加多嘗試利用腳腕技術去擺脫對手,甚至會利用身體倚住對手來爭取傳球的角度,這大大增加了對手的防守難度。

而且,阿迪達在前場球員的分工工作上做得非常精細,球員與球員之間能夠很快地意識到「接球」、「跑動」兩者的區別,這使得阿仙奴的球員能夠很好地一邊創造縱深,另一邊為持球者提供接球的路線,當中最大的得益者當然是Odegaard這位中場核心。

圖:Odegaard回到後場接應,Estupinan攤手表示「為甚麼會無人跟防?」

圖:Nketiah原本與Xhaka一同起動插上,但意識到後場的空間後,立即急停。如果換轉其他球隊,很多時會是中場急停接應,前鋒繼續插上,但阿仙奴這樣以中鋒策應為主的踢法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前是Lacazette與Jesus),亦因此Odegaard的傳球可以得到發揮空間。


圖:Martinelli的入球前,防守中場Thomas拼命插上,扯出空間讓Odegaard前往接應。

圖:Odegaard接球之前,Martinelli已經心領神會地向中路加速,而此時中鋒的Nketiah沒有與隊友競走,反而向後跑動,吸引到Dunk的注意,成為了這次攻勢的一個「無名英雄」。

阿仙奴目前的進攻變化不少,Odegaard的傳接球能力非常出眾,是阿仙奴最主要的進攻起點,但在十月初期開始,Martinelli更多更頻繁地向中路疾走的跑動模式亦都成為了常規的手段,這位巴西球員擁有不錯的平衡力,使得他可以在加速當中保持一定的對抗性,而且向中路奔跑亦都可以進一步發揮其射門的能力,這有效抵消了Jesus離開禁區策應之後的懸空問題。 不過Martinelli要作為「正中鋒」,問題不僅在於他缺乏中路對抗的重量,而是他的擺腿空間會受到限制,如此一來他正式往中路發展的話,就很容易走上了當年Rashford的迷惘之路,因此個人認為假如確實需要Martinelli客串中鋒角色的話,應該是放大其跑動的優勢,而非集中在策應與對抗方面,否則就很可能會影響到了球隊的未來。

【結語】

賽後迪些比表示,球隊雖然輸球,但至少展現了一定的競爭力,以及讓球迷看到了白禮頓的足球,這一點也算有道理,若非三笘熏第二個入球越位,白禮頓能夠或許能夠在最後時刻創造出一些讓球迷更加興奮的場面。迪些比沒有執迷於後場的組織,反而會利用更加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撕咬阿仙奴的防線,這一點對於中游球隊而言,非常重要,畢竟沒有足夠的實力利用同一樣的方式去應付所有的對手,必要時調整模式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但在此之前,他必須要正視球隊的防守問題,白禮頓連同世界杯前的六場英超比賽合共丟失十三球,對上一次在聯賽完成零封,亦都是迪些比任期內唯一一次完封對手,已經是十月中對陣森林的比賽,這對於白禮頓而言,會造成一定的隱憂,縱使他們似乎也沒有降班的危機。

阿仙奴方面,乘著排名第二的曼城以及第三的紐卡素同時失分,他們已經將領先優勢擴大到七分,此前能夠在十六輪聯賽取得43分或以上的四支球隊都全數成為當屆的聯賽冠軍,阿仙奴這次又會否完成近乎「奇蹟」的任務呢?Odegaard在世界杯後的狀態進一步提升,而更重要的是,巴西前鋒Jesus傷缺之後,Saka與Martinelli很勇敢地分擔到了終結者的任務,二人在兩場比賽當中不僅繼續完成了外圍策應的工作,而且更多地在禁區完成最終一擊,這樣的全面性當然是阿迪達樂於見到的。 當然,他們的防守仍然存在不少明顯的問題,但在下一道「牆」來臨之前,阿仙奴能夠收割多少分數,拉開多少差距,或許會成為決定最終排名的關鍵。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數據網站圖片

完稿日期:2023年1月1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