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世界杯結束不過一星期,英超就火速回歸,大部分前列球隊都展現出不錯的氣勢,除了熱刺以外,阿仙奴、利物浦、紐卡素、曼聯、車路士都在相對輕鬆的情況之下全取三分,特別是部分中下游球隊似乎在失球之後都快速「繳械」的情況下,反而令到部分比賽的後段內容變得乏善可陳。 壓軸出場的列斯聯與曼城的情況亦都比較相似,他們雖然通過針對性的部署希望抵擋猛攻,但上半場後段失守以後,下半場就立即出現潰敗的情況。

不過,在失球之前,列斯聯的防守思路確實值得分析,關於曼城的進攻近兩賽季已經有不少人進行分析,Haaland加盟以後,圍繞哥迪奧拿使用中鋒的研究亦都未曾止息,到了賽季中段,亦都靠近年末,筆者希望這次利用列斯聯的防守思路,從敵方的角度去看曼城,同時亦都希望藉著列斯聯的防守,希望讓一些對於「究竟怎樣防曼城」這個命題有所思考的讀者,有所啟發。 在此聲明,列斯聯這場防守並非完美,三個失球充分反映了他們防守的不足,但細節不足並非代表沒有思路,從失敗中分析其實亦都是抓住防守竅門的中途站。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曼城方面再次祭出三中堅配單閘位的人腳,小將Lewis上陣。 列斯聯方面面對大規模的傷病,Greenwood、Gnonto等得到了正選機會。

【封鎖中路,延緩組織】

列斯聯這場比賽放棄了之前所使用的442防守陣式,亦都並非將兩位翼鋒在防守時回收成為451的站位,他們會維持433,前場三位球員會保持緊密的站位,而且會減少對曼城中堅進行壓逼,防守時會非常注重要封鎖Rodri與Lewis的接球路線,換句話說,曼城的雙中場在接球時需要在中場線附近面對六位列斯聯球員的包圍,這樣就逼使曼城的前場球員必須要回到中後場協助組織,又或者通過中堅向前推進去連繫前場,組織的時間就會拉長,而這正是列斯聯的目的。

圖:三前鋒集中在中路防守,Gnonto壓逼Stones時切斷Lewis的接球路線,DeBruyne只能在前場回到中場線接應。

圖:網上亦有人製作圖像去解說曼城與列斯聯的攻守。

不過,這樣的部署在開場僅僅幾十秒就遭到考驗,Ake在無人盯防的情況下直接連繫Haaland,差點就開展了另一場殘酷的殺戮戰爭,這亦反映出曼城球員在開場時候的適應速度非常之快,他們在有了Haaland之後,並不拘泥了短傳組織,反而善用了中鋒去創造進攻的縱深。

圖:Rodrigo與Gnonto收到中路防守,曼城三中堅輕鬆傳接球,Ake長傳找到Haaland形成第一次威脅。

當曼城的球員開始將進攻的路線向兩側發展,希望利用兩名突破能力不俗的球員去創造進攻路線的時候,列斯聯的前、中、後三線就會快速向兩側聚集,盡可能形成人數的優勢去填補空間和缺口,Rodrigo、Gnonto有時甚至需要移動到防守中場的位置去完成協防。 由於曼城的中鋒Haaland只能做簡單的傳接球工作,列斯聯再放棄壓逼三中堅,這樣的部署就可以在讓球隊在組織階段投放更多的兵源去包圍曼城的中場(列斯聯放棄Ederson再加上三中堅,已經有防守的人數優勢,即使雙中堅需要夾擊Haaland,仍然有八名場區球員可以重點照顧曼城的五位中場,這是馬殊本場基礎的防守思路)。

圖:Rodrigo與Greenwood以及防線球員聚集,逼退Ake、Grealish與Gundogan的進攻。

圖:另一側的Gnonto亦都回收去阻止Mahraz與DeBruyne。

【左防區淪陷,曼城連環計剝開防守】

列斯聯的防守部署在中段開始收到成效,Grealish接球的次數不少但實際的貢獻不多,Kristensen的盯防非常有效,而Greenwood不惜氣力的協防亦都大大緩解了Koch與Kristensen的防守壓力,這使得曼城左路的進攻一直無辦法收到效果。 但另一邊廂,Struijk與Forshaw的防守表現卻明顯被隊友比下去,特別是前者雖然在比賽後段攻入一球,但難掩其在左路冒進的防守習慣,他讓身後的空間頻繁暴露,DeBruyne、Mahrez一次又一次利用交叉的走位來拉散列斯聯左路的防守,這樣的情況之下,需要兼顧反擊的Gnonto一旦無法如期落位協防,曼城就得以創造威脅。

曼城在這一側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們通過Mahrez與DeBruyne來回的跑動拉扯出空間,Lewis與Stones則在二人的身後形成掩護,一旦列斯聯的防守陣型因為Struijk與Froshaw的防守漏洞而左傾,曼城就會利用橫向的轉移去讓Grealish發展弱側攻擊手的威力。

圖:列斯聯防守球員集中在左路,使得中門大開,Gundogan完成橫向轉移。

圖:Struijk只顧盯防Mahrez而完全忽略自己的防守區域,Haaland觀察後直接加速,DeBruyne心領神會直傳。

圖:Struijk原本盯防Mahrez,但忽然被DeBruyne拉走,Mahrez得到空間直傳。左中堅的Forshaw的站位完全忽視身後的空間,讓Gundogan完成近射。

當防守陣型出現缺口,這很容易就會被擅長進攻的球隊抓住來不斷鑽探,直到失球為止。Struijk本場的防守表現糟糕,除了連番解圍失誤之外,最致命的是經常放棄防守位置,但又無法成功搶到球權,這種高風險的防守方式一旦連續以失敗告終,對防線的信心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面對曼城這樣的對手,接連給予對方射門機會其實是一個可怕的信號。下半場的時候,已經取得領先優勢的曼城進一步在列斯聯左路防守大造文章,缺口越來越大的情況之下,上半場撐過來的防守體系已經蕩然無存。

而除了Struijk這一側造成的心理影響之外,曼城的反搶能力出色同時列斯聯的反擊力疲弱,這兩項元素夾擊之下,列斯聯的失利就更加合理。Aaronson本場作為前場中路的球員,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皮球引導隊友進攻之餘,走位的時機亦都經常與隊友貌合神離,這使得列斯聯的反擊機會幾乎全數被揮霍,若非小將Gnonto本場比賽表現出色,多次在Lewis及Stones面對搶下球權,甚至利用靈巧的步伐完成突破,列斯聯這場比賽可能連射門的機會亦都會欠奉。

圖:Rodri與DeBruyne在幾乎沒有受到壓力的情況下穿透了列斯的防守,最終造就Haaland的入球。

圖:Rodri這場比賽跑動範圍極廣,貢獻一個入球之餘,更重要的是15次球權搶奪,扼殺了列斯聯的反擊機會。

圖:列斯聯的射門幾乎全無威脅。

圖:Gnonto的表現得到了Haaland賽後的讚賞。

【結語】

列斯聯本場的防守思路對於曼城而言是個不錯的考驗,曼城球員需要習慣在兩位「進攻中場」喘息間隙的時候自行尋找與中鋒的連繫路線,怎樣利用兩翼打開空間,怎樣利用中堅的突進來完成縱向連繫,這些都給予了曼城球員不錯的訓練。不過,列斯聯的防守徒有其形,卻無法在關鍵位置上完成搶球、用球的防守目標,特別是球隊在被敵軍進入腹地之後,都很容易出現進退失據的情況,這一點既是教練事前的指令並不完滿,同時亦都反映後防線上缺乏足夠統率全員的領袖。

根據轉會市場的消息,列斯聯正向薩爾斯堡紅牛求購奧地利中堅Maximilian Wober,這位1998年出生,身高1米88的紅牛隊長,前幾年一度轉投阿積士、西維爾等著名的球會,但表現只屬於中規中矩,未見突出,後來返回國內的薩爾斯堡,逐漸成為球隊的主力。 另一邊廂,列斯聯似乎亦都繼續向智利的左後防球員Gabriel Suazo發起追求,球隊在合約到期之後暫時屬於自由身。從兩則轉會消息可以看到馬殊對於球隊左路防區的不滿,而且兩位球員在原本的球隊亦都是球隊的隊長,相信這樣的特質正正是列斯聯防線所需,也貼近這場比賽的反映。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數據網站資料

完稿日期:2022年12月30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