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世界杯進入八強階段,率先出場的是克羅地亞與巴西。克羅地亞在小組賽略有驚險的次名出線,接著在十六強戰當中一度被日本逼入險境,最終憑藉老到的經驗、大場面的駕馭能力涉險過關,他們在加時階段接連將Modric、Kovacic、Perisic等球員悉數換下,左閘Barisic在比賽末段多次倒地抽筋,這些都突顯了克羅地亞這群「老將」在不斷地消耗下的問題,因此他們面對養精蓄銳的巴西,也自然地被外界看淡。

巴西方面,在十六強同樣迎戰亞洲球隊,但他們卻幾乎兵不血刃地完成一場壓倒性的比賽,斬殺了韓國。Neymar的復出讓巴西小組賽後兩仗一度沉寂的進攻回復生氣,對於空間利用的敏銳度,大幅提升了幾個腳法細膩,但頭腦過度熱血的前場球員的效率。這屆賽事的巴西踢法盡展務實,他們在紮緊籬笆的情況下才會施展進攻手段,甚至會利用低效的後場倒腳橫傳來等待機會,這使得雲高爾也不禁稱之為「反擊球隊」,實際上現在的巴西應該是更貼近歐洲球隊講究戰略、重視整體,強調控球作用的風格,他們的秀麗和行雲流水,都是建立在後場穩固的基礎上實行的,這與過去能夠憑藉單騎突進來製造亂局,甚至有種互拼刺刀的作風有所區別,亦正因如此,他們在控制能力一項上理應不輸予克羅地亞,加上體能更加充沛的情況下,賽前是晉身四強,甚至是上線決賽隊伍的熱門候選,也不難理解了。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克羅地亞的中場保障】

Sosa因為累計黃牌而十六強「被逼」輪換,這次養精蓄銳回到正選,對於克羅地亞而言是個絕大的利好,戴歷利用這位史特加後場的發動能力,與Perisic、Kovacic之間形成一個有層次感,而且兼顧組織、傳球、突破的小組,成為了球隊的強側,而通過Brozovic與Modric、Livaja這樣的中路球員利用腳下技術完成轉移,他們可以讓Kramaric得到了弱側對抗的契機,因此對陣日本一戰,Sosa缺陣的情況下,克羅地亞確實地失去了一定的進攻手段。

而Kramaric在之前的比賽不僅是弱側的進攻手,還可以利用纏鬥與對抗的作風去為Modric的身邊製造出空間,再加上有Juranovic這樣兼具防守與動力的右閘球員保護,這使得老隊長能夠在罅隙當中安心策劃組織。戴歷多年來無法解決的「Brozovic─Modric」共存問題亦都得到適當的緩解方法(即使是2018年世界杯都有這樣的問題,但當時由於Rebic與Rakitic這樣的球員超額輸出,加上有大前鋒做掩護,因此一些問題沒有表層化,但幾個重要元素的缺失,中場的問題就明顯放大,直到小組賽Kovacic開始頻繁插上、Kramaric進入正選右翼位置,問題才紓緩。)

本場比賽面對巴西,戴歷讓Pasalic出任右中場,Kramaric回到中鋒位置,前者繼外圍賽和友誼賽之外,再一次作為「Fake Winger」出現,這個思路與安察洛堤在皇家馬德里使用Valverde的做法相似,關鍵的目的就是要讓Modric減少體能的輸出,或許戴歷也考慮到上一場對陣日本過度消耗帶來的潛在隱憂,亦很可能是由於要針對Vinicius這一個突破強點,而做出有關的針對性部署。

圖:Pasalic防守時會協助對位Vinicius。

克羅地亞開場的跑動和壓逼力度非常之強,球隊對於減少消耗戰有一定的想法,三位中場短短25分鐘就已經超過50次的向前施壓,Kovacic與Modric不斷在巴西的中場線附近接球,甚至雙中堅都有引球推進的畫面,這些都是克羅地亞開局的想法。但前場缺乏強力的支點引領,克羅地亞的進攻只能依靠兩翼的「盲傳」來完成最後一傳,Perisic即使有過搶點的機會,但都在貼身防守之下無法調整好步伐。這樣的踢法在Modric與體能下降之後無法持續,加上巴西開始加大壓逼的力度,克羅地亞只好把精力投放到掌握節奏身上,Modric也開始回到中後場活動去協助解壓。

圖:25分鐘51次壓逼,克羅地亞三中場開局的頻率驚人。

圖:Kovacic會利用身體對抗阻止對手。

圖:克羅地亞的球員集中在中場線附近完成控球,難以開展到前場。

【巴西的後場結構】

巴西這屆賽事更加堅決地使用一個類似於zona-Mister的踢法,即所謂的「三個半後防」踢法,右後防(EderMilitao、Danilo)在進攻時內收,與雙中堅、單防中形成「3+1」的菱形站位,負責掌控中後場的節奏。而左後防(Sandro)以及右中場的Raphinha則在兩側外圍作為控球點、持球點負責支援Vinicius、Neymar(Paqueta)等球員進行衝擊。在對韓國隊一戰,Danilo甚至以左後防的身份出現,利用其逆足的條件,在進攻時收入中路,去向內側路線提向更直接的支援,而最直接連繫的人物,當然就是Neymar這個自由的角色。(Danilo被換下場之前,是全隊觸球次數最多的球員),這時的巴西由「3+1」變成了「3+2」,整套打法跟哥迪奧拿的曼城有一定相似的元素,通過增加中後場中路的路線來為前場製造空間和引導前場利用空間。

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巴西前場球員只要能夠做好對抗的角色和職責,那麼就能夠將後場建立的控球轉化成進攻,Richarlison與Vinicius在十六強中越踢越起勁使得韓國隊的圍剿戰術徒勞無功,也是大勝一場的基礎所在,這樣的狀態對陣克羅地亞的時候如果能夠延續,對他們而言肯定是個利好的消息,特別是Neymar現在的後排插上比以往需要更多時間,因此巴西的後排進攻實際上非常依賴Paqueta的跑動,只有前場球員能夠創造足夠的空間,這些中場才能夠做到有關的職責。

圖:Danilo收到中場中路組織,Neymar來到左路接球推進。

本場比賽,巴西正選對比韓國一戰沒有作出更動,沿用Danilo出任左後防,而球員亦都繼續在進攻時向中路提供直接的連繫,開場早段巴西連續利用長傳連接Vinicius,目的企圖是壓制克羅地亞的右側防區,但沒有收到足夠的成效。他們面對克羅地亞快速的壓逼和不斷調整方向的做法,很難在前場收獲球權,而每次依靠後場搶回球權後,又需要更長的組織時間,因此Neymar、Vinicius與Raphina在上半場都只是各有1次在對方的禁區成功觸球,巴西隊的進攻更多依靠死球來創造,進攻效率低下,而且連貫性嚴重不足。

圖:Neymar拉邊與Vinicius配合,把克羅地亞的防線拉開,幸好Brozovic及時干擾。

圖:Richarlison的狀態不差,9次成功傳球當中製造了4次機會,但全場只有少得可憐的用球數據,這是戰術上的問題。巴西在中場區域的用球的時間非常長,前場三叉戟幾乎沒有連貫地得到進攻機會。

【兩隊的調整】

下半場巴西率先作出調整,對陣韓國一役能夠前場多點開花的局面沒有延續到這場比賽,反而幾位進攻球員都陷入了迷惘,Raphinha的問題最為明顯,他幾乎在Kovacic、Sosa的接力壓逼之下失去了作用,因此Antony將表現平平的Raphinha換下。

另一方面,Neymar更加頻繁地從half-space走入禁區,當Rodrygo隨後將Vinicius換走,巴西這時候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增加向中路突進的路線,希望利用更多的球員與Neymar完成連繫。但Neymar的最後一擊都被對手龍門神勇化解,幾次黃金機會都未能好好處理,他們沒有把握Lovern移動頻率緩慢的契機,最終導致了難以破局的情況。

圖:Neymar移到克羅地亞中場身後接應Danilo的傳球,Vinicius收到中路利用Lovern與Juranovic之間的空檔。

圖:Neymar跑到克羅地亞防線身後,利用Lovern身旁的空間完成一次近門施射。

克羅地亞方面,他們的換人有更強的目的性,Petkovic與Vlasic希望加強高空的連接能力,但這樣的目的並沒有收到效果,Petkovic護球之後無辦法成功將球摘出(當然也因為克羅地亞後排已經沒有足夠的人接應第二點),他們的進攻始終無法在核心區域轉化為威脅,當Perisic對上Militao沒有佔到優勢的時候,格子軍團的進攻就更加顯得乏力。

圖:即使Petkovic偶有神來之筆,但跟進的Brozovic已經失去了踩穩腳步的體力。


【失球】

Brozovic與Kovacic的體力枯竭可以說是影響了克羅地亞的整個走勢,他們再沒有餘力去為Modric「護駕」,長時間的輸出加上對陣日本時的消耗,在下半場的中後段,Kovacic只有零星的進攻,Brozovic更加連基本的控球動作都完全散開(加時上半場的遠射亦是),這樣的情況下,三個中場的控球優勢就接近失去。Neymar在中路發起進攻,過程中幾次克羅地亞球員都出現遲緩的情況,包括Brozovic、Modric都沒有做好遮擋路線的工作,這使得克羅地亞的防線難以預判進攻路線,最終釀成了失球。

圖:Brozovic與Modric、Kovacic之間的站位出現問題。

圖:Brozovic無法及時移動壓逼Rodrygo。

圖:Neymar與Paqueta配合,Brozovic再一次無法做好保護工作。

不過,巴西在最後時刻沒有管理好自身的節奏,主教練Tite也沒有做好了鞏固勝果的調整,他們的球場還企圖利用克羅地亞全員壓上的空檔發起反擊,但這樣的情況實際上也是把自己暴露於人前,正是源於一次自身失誤,巴西中場給予克羅地亞轉守為攻的契機。在過程當中,巴西的中場線已經失去了保護的作用,Casemiro已經沒有足夠的速度可以回到有關的位置,後防球員亦只能做好遮擋的本份,最終克羅地亞略帶幸運成份地奇蹟追平。如果從最後時刻來看,Tite大有本錢可以用Fred直接換下Antony、Rodrygo這樣的攻擊手,甚至動用BrunoGuimaraes、Fabinho這樣的球員來重新構建三中場的站位,雖然把後備出場的球員換下似乎有點問題,但從比賽的進程來看,對位換人遠遠比不上三中場重新構建來得合理,特別是Neymar在最後時刻對於防守的作用微小的情況下,「犧牲」Antony這樣的球員理應情有可原,但Tite沒有這樣做。

圖:Fred壓逼成功後,選擇向前插上,Antony、Rodrygo、Neymar都沒有人有意識要協防Casemiro。

圖:克羅地亞解圍成功後,巴西前場幾位球員都沒有參與反搶,Casemiro被逼壓前對位Modric,但就造成身後的空間被利用。

圖:當克羅地亞成功穿越中場線,巴西的防守已經失去了防守層次。

【結語】

克羅地亞的晉級讓人感到足球的熱血成份,在後備兵源實力差距明顯的情況下,三中場搶開局的做法有冒險的精神,但最終Brozovic仍然貢獻了超過15公里的跑動,Modric更加完成了十二碼大戰,這樣的踢法既是體力的考驗,更重要還是心理上的磨練。 兩場比賽240分鐘的消耗對克羅地亞而言是個巨大的打擊,但憑藉這樣不完整的陣容、老化的骨幹走到了四強已經是難能可貴,Modric可以再有機會踢兩場世界杯的比賽,這對於很多中立球迷而言是個福氣。沒有人知道四年後的克羅地亞還能否踢出這樣的動力和韌性,又或者說,回到球會層面,都已經很難看到這種連續加時、連續消耗,而且在密集賽程下的畫面。

巴西再一次倒在八強,這次的對手由對抗型的比利時換成歐洲技術流的克羅地亞,Tite的歐化戰略沒有與南美風情做到了完全同步,在Neymar無法連續輸出的情況下,巴西在這場強強戰當中的進攻變得零星和破碎,盡管他們的進攻質量不低,但一旦給予了對手喘息和重組的空間,也埋下了被扳平、出局的伏筆,對於巴西足球的未來而言,Neymar的年齡漸長,他也沒有餘力再支撐起大局,過度對抗化的前場球員最終的路向又會如何,以往森巴風情又會在甚麼情況下再次展現,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2年12月10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