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甸史密夫在擊敗曼聯一戰展現了非常出色的閱讀能力,並且勇敢果斷地抓住了曼聯的弱點完成的致命的一擊,但攻守體系不平衡帶來的問題困擾著這位主教練,而他最終也在「貪心」的戰術想法當中迎來五連敗,黯然離開。在稍感意外,卻又符合情理之下,維拉選擇了昔日利物浦的傳奇謝拉特執教,這位率領格拉斯哥流浪打破些路迪壟斷局面的少帥退役後選擇遠離主流媒體,更加沉穩地將戰術思維灌輸到球隊當中。從流浪到維拉,謝拉特在理所當然被視為紅軍未來掌舵人之前,他需要不斷累積經驗,豐富戰術的底蘊,這樣才能在強調戰術多樣性的時代中久存下去。

謝拉特接手維拉,不僅要糾正前任戰術上的矛盾,同時也需要將自身的想法移植到陣容當中。幸好維拉得益於夏天出色的轉會運作,不少位置都擁有足夠的人員儲備,加上元素搭配得宜,讓謝拉特很快就能夠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四場三勝的成績效果顯著,僅負曼城一戰更加在末段掀起過一陣反擊浪潮,令到外界對這位紅軍神奇隊長有著更多的期待,也更加期望他回歸晏菲路時展現的魅力。

【基礎陣式:聖誕樹】

維拉上賽季成功的陣式為433,彼時雖然有過轉陣4231的時刻,但大部分的時間甸史密夫都以這個陣式出戰。而謝拉特在蘇超時期的主要陣式同為433,這樣就他也順理成章地將陣式移植到新球隊當中。不過謝拉特的433,在站位上更貼近於聖誕樹的4321陣式,兩翼與中鋒的站位緊密,三人很多時會聚集到同一個區域,更酷似雙進攻中場支援中鋒的方式,讓中場與前場之間能夠順利連接起來。回想英超賽季之初,紐奴帶領的熱刺同樣憑藉一個類似於4321站位的陣式去完成中路的封鎖和快速的推進,謝拉特的想法其實更貼近於這種思路。

圖:與常規的433不同,維拉前場三人會更靠近中路活動,更近於聖誕樹陣式。

圖:前場的「3」流動性很高,位置並不固定,有時會從「2+1」轉變成「1+2」的站位。

當然,聖誕樹陣式對於兩翼的保護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在比賽中途,我們不難發現維拉的球員會切換成不同的站位,例如對陣水晶宮的比賽將Young回收形成的442,又如對李斯特城一戰增加中堅數目的532去應對狐狸城的雙前鋒衝擊,這樣反映出謝拉特不拘泥於數字,而是會按實際需要而調整站位。

圖:對水晶宮的下半場,Young回收變成442站位。

圖:對李斯特城的末段,維拉排出三中堅應付對手的雙前鋒。

【自由人:左傾戰術的核心】

格拉斯哥流浪的左路組合Barisic、Kent以及Morelos在謝拉特手下迅速成長為蘇超最強大的進攻小組,他們三人同時兼具技術與速度,既可以單兵作戰撕開對手的防線,又能夠通過小範圍的滲透配合去創造射門的空間,當中Kent的角色尤為關鍵,這位利物浦青訓在體系當中可以自由選取攻擊的位置,他利用難能可貴的球賽閱讀能力,游走在對方防線的空隙當中,牽制對手的防線繼而達到發動進攻的目的。

來到維拉,謝拉特也不忘將這個想法加入到球隊當中,但缺乏完整的備戰期下,要找到這樣一位能夠透徹理解主教練意圖,並且可以適時地閱讀比賽能力的球員並不容易,幸好,他發現了老將「楊教授」Ashley Young。 夏天從國際米蘭免費回歸,上賽季干地手下的奪冠功臣,Young在意甲的一年半間增加了對比賽的理解能力,多年來戰術的適應性讓他很好地接掌了「自由人」一職,通過不斷地在對手陣型內鑽營游走,帶動了整體進攻的效率,謝拉特上任四場以來已經交出了兩次的助攻,一時間得到了重用。

圖:Young會在中路現身接球策應。

圖:Young敢於在對手防守球員之間轉身推進,吸引防守壓力。

不過年老的Young始終欠缺了昔日的突破能力,瞬間爆發力不足、身體對抗下滑,而且體力需要有所保留的情況下,Young的發揮始終無法持續90分鐘,但後備席上其實有一位同樣擅長在前場承擔多重戰術任務的球員,那就是阿根廷人Buendia。 這位前諾域治中場球員在加盟以來並沒有得到甸史密夫提供太多的權限,欠缺綠葉思維的Buendia失去了英冠chance create之王的光芒。謝拉特接手後也對這位阿根廷人寄予厚望,在對李斯特城一戰,漸漸熟悉體系運作的Buendia開始找到了發揮的空間,他一次又一次在李斯特城中後場橫移,並且利用個人能力完成擺脫二傳,使得球隊的進攻踢得流暢而出色,要不是Ramsey、Watkins、Cast等人在最後一射的處理質素欠佳,Buendia的貢獻可以得到更直接的展現。

圖:Buendia的突破擺脫能力更加出色,也更擅長傳出威脅傳球。

【游擊中鋒:Watkins的打手體質】

在賓福特時代,Watkins的位置自由,甚至有串演左翼鋒的經驗,這位前鋒的大範圍跑動和策應往往能夠做成局部區域的人數優勢,進而讓後排的隊員可以適時參與進攻。沒有強悍的身體質素,卻有勇敢對抗的決心,Watkins不遺餘力的纏鬥很多時讓對手的中堅手足無措,勤奮的反搶也為中後場爭取了回防的時間,上賽季加盟之初,Watkins就憑藉驚人的體力輸出協助球隊大勝利物浦,但這樣過度消耗的打法很難持續整個球季,特別是維拉上賽季有一段時間還失去了進攻核心Grealish。

夏天甸史密夫靜悄悄地完成Ings的收購,這一舉動表面上是代替射門效率不穩的Watkins,但從結果看來,甸史密夫是希望兩名前鋒同時上陣,互相為對手牽引防守火力,繼而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進攻效果。 可惜甸史密夫在雙前鋒的試驗過程中,沒有兼顧兩翼的進攻力量,同時還動搖了防守的根基,而Ings的受傷更加進一步削弱了試驗的基礎。謝拉特的上任對於Watkins的生涯可能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在蘇格蘭時期的謝拉特,對前鋒的策應能力要求甚高,前鋒可以放棄在陣型頂端完成對抗的任務,但卻必須要游走於各個戰區去完成支援,並且適時與翼鋒、中場完成換位進攻,對謝拉特而言,這樣的進攻才能夠保證陣型的流動性,增加對手防守的難度。

圖:Watkins會離開中鋒位置回後接應,而Young就會頂替他的中鋒位置,阻止對手中堅上前跟防。

圖:Watkins的大範圍策應很容易造成局部區域的人數優勢,這樣就能為隊友爭取進攻的空間。

現代足球對中鋒全面性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無鋒陣大行其道的世界裡,Watkins與阿根廷的LautaroMartinez都存在於一個「全能」而「全不能」的模糊領域當中,他們既擁有全能中鋒的一系列特質,對抗、反搶、二傳、突破、射門均有亮點,但卻由於沉迷於纏鬥與對抗,而丟失了技術的穩定性,最終變成了「全不能」的尷尬鋒將。謝拉特的體系強調的流動性很符合Watkins這樣的選手,在Buendia這位進攻核心逐步適應的過程當中,Watkins有望進一步與之融合成長為一對英超賽場有致命威力的組合。

【邊線思維:出擊邊衛與區域聯防】

兩翼內收到中路,中鋒回接球,三人的組合就能夠很好地將對手的兵力吸引到中央區域,邊路兩側的閘位球員就能夠得到更多的插上空間。流浪的右閘,隊長Tavernier的出擊能力一直被到業內人稱頌,這些年來不乏貢獻進球助攻上雙的成績單。謝拉特善用了這位隊長的特點來完善邊路奔襲的戰術,這樣的套路也搬移到維拉當中,在近來的比賽當中,不難發現「現金哥」Cash得到了插上禁區橫傳甚至起腳射門的機會。

圖:謝拉特沒有限死閘位球員必須要走外線,他們可以視乎情況向中路突進。

維拉在退防時,邊線的防守人員會有明顯的防區劃分,邊中場很少會「越過」防線而落位過深,而左中堅亦不會「越過」閘位球員到邊線區域,這樣的劃分雖然會減少了防守時的流動性,很難限制對手的快速滲透,但卻可以減少球員與球員之間由於溝通和默契問題而導致防線出現難以彌補的空檔。

圖:Young會防線的前面,而Mings會比閘位更靠近中路,這是非常合理的站位。

圖:這次Ramsey雖然與Targett有換位,但Young與Mings都反映他們不會「越界」。

圖:這次李斯特城左路的進攻,雖然Thomas處於空檔,但McGinn不會離開防守位置,而是交由Ramsey回防。而右中堅Konsa在過程中雖然沒有盯防目標,但仍然會讓出Half-Space的位置,將邊路聯防的責任交予Nkamba。

【壓逼:防守強點的「回歸」】

上賽季維拉利用Watkins作為壓逼的領袖帶動前場的逼搶,切斷對手的推進路線,甚至盡可以逼使對手利用長傳急攻。這樣後場的「防守強點」Mings就能夠利用身材的優勢,統治第一落點,並且以優秀的制空能力作為反擊的發起點。但甸史密夫為了提升前場的進攻效率,本賽季很多時候改以三中堅陣式,這樣每當翼衛壓上助攻,或是在前場參與壓逼時,兩側身後的空間很容易被對手利用,作為左中堅的Mings就必須更多地離開中路區域完成包抄協防,導致維拉在阻截對手第一落點的效率大為下降。

謝拉特回歸後,立即將這樣的問題糾正過來,Mings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雙中堅體系當中,並且繼續擔任防守強點的角色,這樣維拉不論是前場的壓逼,抑或低位的防守,都有了一位國腳級球員支撐,只要Konsa等球員附近能夠形成一個「襯托」突顯強點,防守的效率就自然可以提升,謝拉特上任的四場比賽雖然丟失了四球,數據上並不出色,但觀乎四個失球的過程,與其說謝拉特的防守體系出現了明顯的缺陷,倒不如說維拉在混戰當中的爭搶能力極為不足,無論是李斯特城的入球抑或是曼城的入球,都與維拉球員在爭搶當中落敗,繼而被快速突擊有關,這一點是謝拉特需要注意的。

圖:Mings不僅可以很好地控制第一落點,也有一定的單防對抗能力,對水晶宮的比賽有一次與Benteke單挑的防守,充分顯然他的特點。

【結語:流暢的進攻基礎,細節仍需琢磨】

阿迪達、蘇斯克查、林柏特,三位以名宿身份回到老東家的球員只有阿迪達能夠倖存過來,後兩者都存在單一體系下發揮出色,到資源豐盛時卻陷入選擇困難的問題,大球會的容錯空間極低也是他們命殞的原因之一。謝拉特回歸英超的首站選擇維拉被視為理想的場所,不僅在輿論上有更大的犯錯空間,球隊現有的資源也與他的理念有不少共融的地方,維拉的財政狀況也理該足夠讓謝拉特在冬天轉會窗進行一定的修補,這樣的環境很適合新手的練級。

而且謝拉特並不如阿迪達在上任初期貫徹功利主義,反而更加注重將進攻的理念加入的球隊當中,中後場的換位推進讓Ramsey、McGinn等球員在近來的比賽當中發出光芒,尤其是後者的個人推進能力更加成為打亂對手防守陣型的利器,Ramsey在Young的帶領之下,小心翼翼地完成左路的推進任務,活力充沛、技術不俗的小將也慢慢地找到了成長的路向。

圖:McGinn會利用個人技術強行突破對手的壓逼。

圖:Ramsey會拉邊接應協助後場出球。

在蘇超時期謝拉特的球隊非常強調高位的壓逼,但或許是初上任時以穩為主,不希望默契不足的前場球員出現過多的失誤,或許是維拉在英超的競爭力只屬中游,不似蘇超時的流浪有班霸的資本,謝拉特近來的比賽明顯減少了壓逼的次數和頻率,對利物浦的比賽或許無辦法看到一場壓逼大戰,他怎樣在解鎖壓逼當中為前場尋找到反擊的路向,這將會成為回歸晏菲路的看點。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