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第一次殺進歐聯小組賽,連克烏完蘭勁旅薩克達以及西甲豪強皇家馬德里,來自東歐的舒列夫提拉斯堡不僅讓很多人重新明白足球並非強隊的天下,更同時勾起了很多人對於摩爾多瓦的興趣,而實際上,這支球隊並非位於摩爾多瓦,而是存在於一個不被承認的「國家」,生活在東歐的夾縫當中,受著經濟封鎖的困局,卻在歐聯演出了「奇蹟」,只要在接下來的比賽當中,擊敗疲憊不穩的國際米蘭,舒列夫甚至很可能昂首進入十六強。

【夾縫的爭議地,最後的蘇維埃──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位於東歐,存在於摩爾多瓦以及烏克蘭之間,有一個狹長而沿山谷而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做「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Pridnestrovian Moldavian Republic),一般稱之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Transnistra),下簡稱「德河」。名字並不易記,甚至有點累贅和麻煩,但這同時反映了這個「國家」的複雜。

圖:紅色的部分就是今日「德河」的位置。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羅馬尼亞聯合公國成立,管轄地區包括現今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的區域,後來改稱羅馬尼亞帝國,成為歐洲帝國們抗衡俄羅斯(蘇聯)勢力擴展南下的前線堡壘。

摩爾多瓦──烏克蘭就是羅馬尼亞與蘇聯雙方的前線衝突處,而「德左」正正就是交界之處。

1940年,蘇聯佔領羅馬尼亞部分地區,並在該地建立摩爾達維亞,「德河」撥歸摩爾達維亞管轄。一年後,羅馬尼亞聯同德國反攻蘇聯,不斷重新取回了包括「德河」在內的土地,更在該地區實行殘暴的統治,斯拉夫人與羅馬尼亞人的仇怨,由是而生。

*(當時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獨立為今日的摩爾多瓦)

二戰結束後,「德河」重新歸摩爾達維亞所有,隸屬蘇聯,大量斯拉夫人從嚴寒的俄羅斯地區南下定居,成為「德河」的居民,成為現今該區域主要的人口組成部分。

到了蘇聯倒台,摩爾多瓦成立,「德河」境內的斯拉夫人突然由「俄羅斯人」變成了「摩爾多瓦人」(摩爾多瓦人多屬羅馬尼亞族),因此紛紛表示反對,自行組建軍隊反抗衝突,並在1992年爆發了戰爭,經歷過「假」和談、俄羅斯介入,雙方在1992年7月21日簽署停戰協助,「德河」得到實際上的獨立。

這就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最簡單的歷史。如今的「德河」被喻為世界「最後的蘇維埃」,不僅僅因為國旗上仍然有蘇維埃代表性的鐮刀與鎚子,更在境內重要的地標,仍然可以找到蘇聯的代表性人物列寧的塑像。

圖:德河的國旗

圖:國會大樓前的列寧雕像。

由於不被外國承認,德河近三十年來經濟發展緩慢,他們的貨幣無法在外地流通甚至兌換,國內亦欠缺外國企業的投資和刺激。原本位於烏克蘭與羅馬尼亞兩個東歐大國之間,德河與摩爾多瓦可以趁著地理之便發展貿易,但偏偏由於政治的對立,使得他們對外的貿易近乎斷絕。

圖:德河的貨幣是以塑料製成,只流通於該地。

「德河」是不少嚮往蘇聯文化的旅客不可錯過之地,這裡保存了比俄羅斯更完整的蘇聯時代的建築,到過「德河」的人都幾乎認同,這裏的人並不富裕,但卻充滿熱情,他們雖然與鄰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卻不會敵視任何來自外地的旅客,這裡有懂得普通話的烏克蘭人,也有操流利英語的摩爾多瓦人,但主要的語言還是難以明瞭的俄語,因此不少旅客僅憑身體語言溝通,卻仍然留下了難忘的經歷。

圖:擁有蘇聯特色的名勝。

為甚麼「德河」如此落後,卻仍能保持獨立?主要原因是「電」。 原來在蘇聯管治時期,「德河」地區由於地理環境優越,設置了不少大型發電廠,一方面支援蘇聯的航天科技,另一方面成為摩爾多瓦地區的發電泉源,因此在蘇聯解體後,雙方雖然時有磨擦,但摩爾多瓦不得不依靠德河的電力供應。就在發電站以及俄羅斯天然氣雙重「威脅」之下,即使德河成為摩爾多瓦加入歐盟的障礙,他們仍然無法以強硬之姿來解決問題。

順帶一提,由於烏克蘭、俄羅斯、摩爾多瓦都無法干涉德河的內政,而這裡又是一個不被外國承認的困難國度,這裡成為了歐洲、亞洲之間黑市商人、罪犯的溫床,他們在這個「三不管」地帶中走私包括軍火、高價藥物在內的物資,因此也有一個說法,德河地區的人民只是「表面的貧窮」,實際上他們擁有能夠躲開監管的財富,當然,大家無法證實。

擁有自我的身份認同,但沒有自我的發展希望,有著「強大的外國勢力」撐腰,但同時缺乏外界的認可。「德河」的矛盾與複雜,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惡果,但這裡的人民沒有放棄堅持,也沒有放棄快樂,他們保持了東歐人們的熱情和美麗,比很多人自我的感覺幸福。

【舒列夫提拉斯堡──小國大驚喜】

「Sheriff」一詞在古時是西方徵收稅項、維持地方秩序的保安官,來到現在,有人將之稱為「警長」,總之就是比警察稍高級一點的職位,舒列夫的譯音就是由此而來。在「德河」的國內,舒列夫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支球隊的名稱,亦是全國第二大企業的名字,業務範圍包括油站、超級市場、電視台、電訊公司,涵蓋範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今天的主角,舒列夫足球隊正正是由舒列夫這間企業在1997年開始持有,其老闆 Victor Gusan在從商以前確實是一名警員,這也是企業、球隊名字的由來。

舒列夫提拉斯堡足球隊在1996年正式成立,這支位於首府提拉斯堡的球隊,在協商之下,成立於1997年加入摩爾多瓦聯賽角逐賽事,短短三年,2000年就成為了聯賽的冠軍,自此二十一年間,舒列夫足球隊贏得了十九次聯賽冠軍,當之無愧是當地的班霸球隊,也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球隊之一。本賽季成功進入歐聯的分組賽,摩爾多瓦聯賽亦為了讓球隊專注於歐聯外圍賽的比賽,將其聯賽的賽程調整,以讓他們養精蓄銳備戰外圍賽,在外交層面的關係僵化,足球層面卻有了不錯的協商。

球隊目前陣容的年齡結構合理,超過二十八歲的球員只有兩位後備門將,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除了六位「本土」球員以外,包括希臘、巴西、千里達都有球員在陣中,上一仗絕殺皇家馬德里的中場Sebastien Thill則來自立陶宛,堪稱一支「聯合國」部隊。

【舒列夫的球員介紹】

舒列夫足球隊常規陣式是4231與4141之間的切換。

1. 門將是希臘球員Georgios Athanasiadis是本賽季由希臘AEK雅典租借而來,沒有代表國家隊出戰的經歷,但他卻在歐聯面對皇家馬德里一戰高接低擋成功當選比賽的最佳球員。

15. 左後防的Cristiano來自巴西,雙足均衡,因此在國內聯賽以及外圍賽期間經常擔任右閘的角色,其往來的活力以及小範圍的靈活性成為了球隊後場活力的泉源舒列夫兩場歐聯比賽的四個入球,其中三個就是來自他的助攻。

2. 右中堅來自哥倫比亞的Danilo Arboleda擁有1米90身高,比較纖瘦靈活,擁有南美人的柔軟度,也能夠承擔後場的出球任務,在外圍賽期間,Arboleda與Cristiano在右路利用高頻率的移動合力封鎖了薩格勒布戴拿模左路的猛攻,使得上賽季對陣熱刺時發揮出色的Orsic兩場比賽均顆粒無收,甚至被提早換下。

55. 左中堅是來自秘魯的Dulanto,這位擁有意大利血統的中堅擁有1米96的身高,體重達到90公斤,是典型的後場「巨石」級球員,雖然腳下的頻率偏慢,但第一落點的控制以及對抗能力非常出色,在本年初從葡超加盟以後,迅速成為球隊的主力,甚至擔任隊長一職,足見其份量。不過由於腳下頻率偏慢,因此亦成為了歐聯小組賽兩戰Cristiano移鎮左路的原因之一,他需要巴西人的協助去保護外圍。

13/16 防線的最後一人並不固定,巴西人FernandoCostanza是歐聯兩場比賽的主力右閘,在外圍賽的後段亦是球隊的主力成員,這位同樣擁有意大利血統的球員在閘位的位置上身體質素相對出色,能夠承擔一定的對抗以及上搶任務,他登場時可以有效地保護Arboleda周遭的區域,使後者可以專注於協防Dulanto。 而另一位閘位球員是同樣22歲,來自千里達的KestonJulien,這位球員相對出擊能力更強,甚至有過作為左翼出場的機會,他主要是在國內聯賽中作為主力使用,去到歐聯賽事,或許是保守的考慮,因此使用率並不高。

31. 雙防中之一是租借而來的立陶宛27歲球員SebastienThill,擁有不錯的後排插上能力和入球數字,對皇家馬德里一役的入球並非偶然,而是Thill常規的打法。

21. EdmundAddo是Thill的搭檔,這位來自加納的00後球員同樣在本賽季才正式加盟。相比認知中的非洲中場,Addo的對抗能力並不出色,但憑藉對球路預判的優勢能力,Addo很多時能夠快速完成抄截,並且作為轉守為攻的起點,他在爭搶第二落點的迅速亦成為保護防守強點Dulanto的關鍵一員。筆者認為這位球員的思路清晰,技術與戰術意識出眾,潛力不俗,是值得留意的目標。

10. 主要司職左中場,來自哥倫比亞FrankCastaneda,同時亦是球隊的隊長,腳下技術出色,跑動力強,亦有一手死球處理的能力,在外圍賽的7場賽事當中,合共交出2入球3助攻,成為球隊晉級的主要功臣。

9. 馬里翼鋒AdamaTraore由於與英超狼隊的翼鋒同名同姓而受到更多的關注,而憑藉跑不死的體能以及強悍粗暴的突破能力,他早早就成為了馬里國家隊的主力,對薩克達與皇家馬德里兩戰均貢獻入球或助攻,受到關注也是合理。

前鋒位置是舒列夫最大的弱點,臨近轉會窗完結時,主力射手Luvannor選擇離隊他投前往沙特阿拉伯發展,這使得舒列夫突然失去了前鋒線的主力,近兩場歐聯雖然由烏茲別克的Yakhshiboev擔任主力,但其出身實際為翼鋒,在前場的支點作用上猶有不足。

22. 進攻中場,也是球隊的進攻核心DimitriosKolovos來自希臘,先後效力過彭拿典那高斯、奧林比亞高斯,在七月底才正式加盟,迅速成為球隊的主力和核心。Kolovos的技術能力非常出色,擅長在小範圍完成擺脫突破,並且為隊友創造進攻空間,在面對薩克達與皇家馬德里的前場壓逼Kolovos都能夠從容不逼地在人叢當中完成擺脫,策動反攻,是當之無愧的進攻核心,這也是筆者特意將他放到最後一員寫的主要原因。

【舒列夫的足球風格】

舒列夫的足球風格相對簡單易明,沒有太多創新的思路,也沒有標奇立異的特質,他們在攻守進退方面都貼近歐洲大陸的球隊,在傳統的防守反擊當中,滲入了現代的壓逼,壓榨體能的輸出來彌補技術上的差距,薩格勒布戴拿模就是在這種不斷衝擊的打法當中倒地不起,年齡相對老邁的皇家馬德里也在這樣的風格當中吃盡苦頭。

圖:舒列夫明確的4231站位。

圖:舒列夫不會龜縮後場,而會主動在前場壓逼。

後場的防守主要圍繞身高體壯的秘魯中堅Dulanto,他的上搶對抗、第一落點的判斷能力非常出色,但相對上行動能力低下,他需要身邊的隊友圍繞其活動來更加防守的層次感。而為了在低位防守時,不讓Dulanto與Arboleda之間的空檔難以填補,防守中場Addo或Thill會主動收到雙中堅之間完成封鎖空間,使得對手難以強行破開空間完成射門。

圖:Dulanto主動上搶,右中堅與左閘會收到其身後隨時包抄。

圖:在禁區組成臨時的五人防線, 令對手無法起腳。

舒列夫的進攻方式非常簡單,在失去Luvannor後,他們無法在前場以支點建立進攻,因此只能通過兩翼不斷的衝擊來換取進攻次數,後場球員在得球後往往會迅速利用長傳來越過中場線,避免與對手在中場區域糾纏,爭取時間讓翼鋒能夠在對手邊路球員協防之前完成單挑。對陣皇家馬德里的比賽,第一個入球正正來自於後場的長傳,一記對角線的傳球令皇馬中場的壓逼失去效用,左閘Cristiano的快速插上完成助攻。

圖:Cristiano接到後場長傳,此時舒列夫投入進攻的人數已經比皇馬對等。

除此之外,憑藉不斷在外地招攬球員,舒列夫陣中擁有不少「武器」,進攻中場Kolovos、防守中場Thill,都有非常出色的戰術作用,他們各司其職,有突破、有遠射、有傳中,令舒列夫雖然整體的對抗能力有所欠缺,但各類元素一應俱全,成為他們屢次創造佳話的基礎。

圖:Kolovos是前場少數用球點,舒列夫越位的入球來自他在邊線小範圍吸引了四名皇馬球員,然後交予隊友完成傳中。

圖:Thill在入球前就已經施展過遠射的功力。

圖:皇馬再次放空Thill,造就舒列夫的奇蹟勝利。

【結語:讓足球帶我們認識世界】

沒有舒列夫,人們或許對這個處身於夾縫中的「國家」毫無興趣,但足球作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它擁有著由足球出發,帶動其他範疇的無限可能。或許我們對於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的處境無能為力,各國之間的紛爭角力也不可能因為一支球隊而突然消除,但至少憑藉足球的魅力,讓我們瞭解到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國度,一個人們活得貧困,卻保持熱情的國度。

筆者在過去數年,由於國際米蘭的「出色」表現,屢屢爭取到歐霸的資格,籤運讓藍黑軍團屢屢遇上來自東歐,容易被忽視的小國球隊,以色列、保加利亞,這些憑藉足球很少去接觸和認識的地方,卻有幸地讓筆者慢慢發掘,就像保加利亞班霸盧多格德斯,來自革命者的流放之地拉茲格勒,就像這一次的提拉斯堡。或許FIFA想著手改革世界杯,所謂讓小國參與的想法,正源於此,但他們卻沒有考慮過,假如冰島、舒列夫,他們沒有在國際賽場上展現「奇蹟」,就像北馬其頓一樣,人們會執著的,或許只是那些在維基百科上的「名字」,真正讓足球帶人們走到世界,不應只在大賽的舞台。

Comments

Peter Parker Yip

連國際關係政治都撈埋😂😂邊夠你玩😂😂抵課金畀你,繼續努力呀B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