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干地淡然分手,施蒙尼恩沙基走馬上任,國際米蘭管理層的想法簡單易明,利用相似體系和打法的教練來減少戰術上的動盪,同樣使用三中堅體系,同樣擅長在利用低位防守換取突擊空間,「細恩」的球隊在各項數據、場面展現上都與干地有著不少相似的地方,馬路達與奧西里奧將其視為首選、放棄沙利在內的「名帥」,背後原因並不難理解。

然而,只有執教拉素的經驗,未來一賽季更加需要面對諸如艾歷尼、沙利與摩連奴等回歸的名帥,同時亦有史巴列堤、派奧利和加斯柏連尼等實力份子,施蒙尼恩沙基接手這支衛冕冠軍讓不少人感到憂慮不安,Lukaku與Hakimi的相繼離隊更加大幅削弱了國際米蘭的實力基礎,他們原有的進攻套路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加上原有三中堅的天然缺陷,施蒙尼恩沙基不僅要著手解決干地遺留下來的問題,也需要面對夏天轉會窗帶來的新挑戰。

夏天的國際大賽影響到主力的回歸時間、疫情限制出國令球隊失去了與強隊交手的演練機會,Lukaku的臨時出走更加大大打擊了球隊的夏天部署,這增加了教練團的難度,但同時也由於主力出走以及對蘇寧的失望情緒,球迷們也自我降低了對球隊成績的要求,這對施蒙尼恩沙基得到的輿論空間亦有所幫助。

圖:「核心」干地、Lukaku與Hakimi的離開,令新科意甲冠軍的前景蒙上陰影。

【鋼絲上蘇寧,國際米蘭的財政困境】

面前中國對於足球熱情的瞬間冷卻,加上對於資產外流的嚴格監管,蘇寧在接手國際米蘭之後很快就失去了為球隊「吸金」的商業能力,如同前任Thohir時代一樣,意甲的環境與整體營銷能力低下,英超的吸金能力過份膨脹,此消彼長之下很多對於足球的投資都流向了英倫半島,僅僅依靠蘇寧在中國的影響力吸引新的贊助顯然無法久遠,近來揭示的一些「壞帳」也充份反映了依賴中國市場撐起的商業收益存在巨大的隱憂。

圖:英超的吸金能力過份膨脹,導致其他聯賽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受到壓榨。

無法與英語圈相提並論,只能在賽場上爭取更大的曝光率,干地的來投以及英超眾將的加盟,提升了國際米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接連以歐霸亞軍以及意甲冠軍完成賽季也同時獲得了應有的成績效應,確保了第一種子身份意味著國際米蘭未來在歐聯的收益亦會隨之增長,這方面是球場上爭取而來的成果。

但歐超聯計劃迅速告吹,全球疫情橫行更加重創了國際米蘭的商業收益,單單是入場球迷的收益就已經縮減了超過4000萬的年收入,尚未將其餘的商業收益計算在內,這使得原本財政已經走向穩健的國際米蘭,再一次錄得近億元赤字。面對收入大減少,加上2022年高盛債務的到期日將至,蘇寧在放棄2021年初全面出售股權的時機後,決定在轉會市場甩賣球員的方式來換取球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亦通過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橡樹資本的「對賭式」貸款來緩解燃眉之急,蘇寧放手一搏的結果大致會有以下幾種:

1. 三年後,蘇寧財政改善,成功還清債務。(可能性幾乎沒有)

2. 三年後,國際米蘭財政改善,蘇寧找到信賴的基金借新債來償還舊債,甚或乎與高盛、橡樹資本達成續期協議,繼續支付年息。(可能性非常低)

3. 三年內,蘇寧決定放手,把股權轉讓,同時利用收購的款項償還舊債,股權易手。(可能性存在,但大概五成機會)

4. 三年後,蘇寧無法償還,橡樹資本全面接手國際米蘭。(機會率最高)

圖:在艱難的日子當中,國際米蘭能夠在球衣的贊助上有所突破令人欣喜。

國際米蘭的財政狀況並不樂觀,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未至於過份悲觀的地方,無論是哪一種結果,國際米蘭目前都尚未去到破產的境地,只要尚有新的基金或投資者接手,國際米蘭就能夠持續營運下去,近日雖然有傳媒披露沙特財團有意入主國際米蘭,先不說目前的可能性未必很高,實際上這種基金形式的「財團」無疑與巴黎、曼城等皇室成員有著明顯的差距, 寄望他們來拯救國際米蘭並不現實。 國際米蘭必須要把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清晰明確起來,利用自身的名氣以及對中下游實力戰將的吸引力,成為新式的加工廠,一方面利用低買高賣的方式來維持財政的穩定,另一方面通過穩步上揚的方式來「等待」一次成績爆發的機會,馬路達和奧西里奧都是市場上有名的機會主義者,他們耐性、睿智而且沉穩的做事作風,顯然貼合國際米蘭的要求,與他們續約是目前球隊的首要任務。

【沉穩的轉會市場,留下伏線的財政空間】

Hakimi的離隊是早就達成的共識,Eriksen的倒下是意料之外的結果,不過管理層在早早階段就將接替的人選確定下來,Bellerin在阿仙奴堅拒放人之下無法深入、Nandez亦在卡利亞里的惡劣態度下難以完成,管理層很早便與名經理人Raiola達成了口頭協議讓Dumfries成為雙方保底選擇,當愛華頓確定無法出錢,國際米蘭收獲Lukaku的轉會資金之下,兩支球隊與球員迅速達成共識,彌補了右路的空缺。這位在歐洲國家杯大放異彩的荷蘭翼衛,價錢低廉而且年輕有活力,符合國際米蘭「加工轉售」的目標。而奧西里奧在Calhanoglu與AC米蘭續約談判破裂後迅即出手,用風格相似而且近乎沒有代價的方式來填補Eriksen的空缺,在時機把握上做到恰到好處。

Lukaku突然的離開讓教練團以及高層措手不及,球隊原本幾乎可以在不在鋒線收購的情況下開展球季的計劃撥遭到打亂,不過與羅馬良好的關係令球隊快速引入Dzeko確保了前場的人數,一方面打探德甲賽場的人選,另一方面對JoaquinCorrea進行「思想引導」,這種雙線出擊的風格最終也避免了最壞的結果,首選目標Thuram在告別戰重傷使得Correa成為唯一的人選,球隊利用聰明的付款細則來確保了未來的轉會操作空間,一方面為2022年大面積球星流入自由身市場留下伏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分期支付的方式來規避蘇寧無法支援的困境。

圖:國際米蘭在夏天收益冠絕意甲,為未來的轉會市場留下伏筆。

Young選擇約滿離隊剛好為Dimarco騰出回歸的位置,Vidal與Sanchez決定留下也沒有帶來太大的問題,球隊確實需要這樣的實力老將來維持更衣室以及輪換上的穩定性,雖然在Lazaro、Nainggolan、JoaoMario的處理上顯得無力,但至少獲得了「減少支出」的好處。這個夏天心理上並不好受,但馬路達與奧西里奧憑藉聰明務實的做事方式穩住了球隊的下限,縱然實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至少沒有因為一個夏天就由意甲冠軍變成失去爭奪前四基礎實力,這一點兩位管理層是值得誇獎的。

Vanheusden在熱拿亞站穩主力位置、Esposito在瑞士大放異彩、Gravillon與Agoume也開始繼續法甲賽場歷練,加上Mulattieri先後在荷乙與意乙表現出色以及Pinamonti等球員,國際米蘭可以在一年後視乎情況挑選合資格的人腳來接替約滿離隊的老將,另一方面,包括Onana在內的進入合約年的球員都相繼與國際米蘭扯上關係,這樣的目光相對以往更為長遠而穩紮。

【後場日漸成熟,利益大於憂患】

自史巴列堤後置Brozovic開始,國際米蘭後場的傳控能力大幅提升,球隊在應對壓逼時不再束手無策,干地的上任加上Lukaku的到來令球隊不僅可以解鎖壓逼,更加能夠將對手壓逼暴露的後場空檔加以利用,進而創造射門機會,Lukaku憑藉出色的單對單能力完成了多次的衝刺,屢屢成為上賽季奠定勝局的關鍵。

失去Lukaku與Hakimi意味球隊由控轉突的實力遭受巨大的削弱,幸好日漸成熟的後場體系可以保證了實力的下限,Brozovic在應對身體對抗下的出球技巧日漸成熟,這位克羅地亞人的雙足出球能力一直為人低估,只要體能狀態確保在頂峰水平,他就能成為球隊解鎖壓逼的關鍵。施蒙尼恩沙基在部分場次提前將其換下顯示出對這位後場核心的保護,對陣森多利亞的比賽在53分鐘就將其換下,令這位球員在周中歐聯的比賽當中超額完成了控場的任務,13公里的跑牞距離繼續冠絕全場,連對手的主教練安察洛堤都在賽後點名稱讚Brozovic的表現,球員甚至在球隊失利的情況下獲得了全場最佳球員。

圖:Brozovic 超過120次觸球、13公里的跑動,成為國際米蘭壓制皇家馬德里的關鍵,雖然最終輸球,但仍然得到最佳球員的獎項。

上賽季中段開始,干地利用Eriksen作為副手協助Brozovic完成出球任務,此舉當時擊破了祖雲達斯利用Kulusevski的盯人防守並且成為賽季後期的主要運轉模式,施蒙尼恩沙基在失去Eriksen之後沒有強求Calhanoglu回到後場接應,反而會選擇Vidal的後備登場作為後場的出球點,他對智利人的定位與干地有所不同,他希望利用這位悍將的中場短傳能力去提升進攻的效率,而非視之為加強防守的選擇,對陣維羅納的比賽,Vidal在後場的接應提升了後場解鎖的效率並且創造了Darmian助攻的空間,他的作用被很多外行人士忽略。再加上Barella在Brozovic離場的情況下會移鎮防線之前,利用腳下的技術和活力協助引球突進,施蒙尼恩沙基一方面倚重Brozovic的控球,但同時另一方面亦活用人員組合來淡化Brozovic缺席的問題,以應對更多不同的對手。

圖:Vidal與Barella組成雙防中,Calhanoglu在靠前的位置與Correa連接前場。

圖:Barella在防線前利用靈巧的擺脫壓逼。

國際米蘭的三中堅體系位置非常靈活,兩名邊中堅會在比賽期間調節自身的位置,盡可能提供寬度、縱深來輔助進攻。Bastoni在經歷歐國杯「洗禮」之後, 在調節邊中位置的時機變得成熟,甚至在意甲前兩輪比賽當中接連出現單騎突進的畫面,Skriniar對皇家馬德里的比賽頻頻插上助攻壓制Vinicius身後的空間,使得Darmian得到多次殺入禁區的機會,這種「後輪驅動前輪」的方式非常符合目前國際米蘭所需。

圖:Bastoni看準空間引球突進並完成射門。

參照列強在三中堅陣式和具備三中堅元素的打法當中,至少一名邊中堅的重心較低而且具備展開覆蓋閘位空間的能力,Azpilicueta、Walker、Hermoso等球員都具備相應的特質。在暑假前的的【防守篇】提到,國際米蘭三中堅的身高體重缺乏橫移的速度和覆蓋的能力,這樣限制了他們在壓逼打法時的容錯率,他們需要巨大的集中力和預判能力才能阻止對手的快速突進,DAmbrosio與Kolarov同樣缺乏絕對的速度,他們只能作為輪換卻不具備彌補缺陷的特質,施蒙尼恩沙基在夏天熱身賽以及森多利亞一戰,把握Bastoni「傷缺」的機會讓Dimarco嘗試該位置的原因或許如此,但這位青訓產品的防守能力仍然存在明顯的不足,他目前並無法勝任這樣的新角色,這個問題顯然是恩沙基需要逐漸彌補的。

【結語:豐富、嘗試,主動調整的希望】

沒有了干地將套路恆常化和實力終極化的威望與偏執,卻有對技術流的自由與靈感,施蒙尼恩沙基的球員時代能力平平,但近年在拉素的執教水平已經為人認可,現階段國際米蘭難以利用高薪厚職來吸引名帥來投,「細恩」這種本土少帥算是合理的人選。

沒有偏執於用人選擇,沒有戰戰兢兢地盲目遵循干地的模式,施蒙尼恩沙基在短短數場正式比賽展現了靈活變通的特質,雖然後備上場的球員相似,但入場的角色和位置都有所不同,反映出他對球隊長遠發展的想法,這種豐富運轉模式、嘗試不同可能性的做法在賽季初期並無不妥,在前場缺乏穩定得分點的情況下,後場運轉的暢順度成為球隊下限的關鍵,主動調整總好於坐以待斃。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