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超只來到第三輪,就已經先後出現了不少重要的戲碼,曼城血洗阿仙奴的過程輕鬆簡單,阿仙奴對防守的概念空泛,對於曼城的進攻幾乎毫無限制,下半場的控球率只有可憐的14%,整場比賽也不過19.6%,沒法取得球權,也沒法製造反擊,阿仙奴開場階段一次射門以後,全場沒有一次能夠成功起腳,這樣的「頭菜」對周末的球迷而言,顯然並不足夠。

幸而利物浦與車路士作為尾場的話題十足,摧毀阿仙奴防線的Lukaku面對久休復出的VanDijk,高普怎樣限制比利時前鋒成為焦點之一,杜曹怎樣利用復出的Kante將狀態十足的Arnold、Elliott封鎖亦是另一個焦點所在,這場強強對話的立足點正是圍繞「限制強點」來開展。

【利物浦的雙人防守,車路士的小組防守】

無論對中堅的單兵防守能力的信心有多強,讓中堅單獨面對中鋒顯然是草率和冒險的決定,進攻球員只需要一次的機會就能殺死比賽的案例比比皆是,阿迪達上周的「教材」顯然是反面的,高普在這個星期並沒有掉以輕心,Fabinho與VanDijk的雙人夾擊是限制Lukaku的主要武器,Elliott與Herdenson在外圍的雙人掃蕩令車路士的第二、三線進攻難以逾越,這種環環相扣的「雙人防守」成功令利物浦在賽事中佔據主動。

圖:Fabinho佔據Lukaku身前的路線,將身後的空間交予VanDijk。 Henderson與Elliott靠近等待第二落點。

圖:VanDijk與Lukaku保持距離,利物浦的四人防線出現明顯的「凹陷」,Fabinho再次封住路線,阻止Lukaku接球。 注意Firmino的位置,與中場配合等待第二落點。

杜曹上任以來對於區域人數的要求甚高,防守時球員與球員之間的互動頻繁,他們需要利用快速的移動來確保區域的人數對等,繼而利用區域內球員不同的特點來完成換防壓制,這樣即使部分球員的風格或能力不足,都能夠利用小組另一位球員來進行補防。

圖:Kante會配合前場三人進行壓逼,Lukaku與Havertz的身體對抗、Mount與Kante的速度,形成一個不錯的壓逼小組。

圖:Jorginho、M.Alonso、Mount三人小組包圍Salah與Elliott,最終成功搶回球權,創造了一次反擊。

Mount與Havertz在壓逼以後的退防深度不足,Kante為配合前場壓逼亦需要頻繁離開位置,這使得後場的空間較多,利物浦在開場階段便頻頻利用這些空間來長傳轉移發動進攻,車路士比賽中段開始增加前場退縮的次數,以限制利物浦的長傳。

圖:Christensen在搶前配合包圍,但Mount沒有配合防守遮擋路線,最終讓利物浦成功轉移到右路傳中。

圖:車路士三前鋒主動回收到第二防線,減少利物浦長傳轉移的空間。

James的紅牌有討論的空間,但杜曹的半場換人並不含糊,有傷的Kante被替換下場,領袖ThaigoSilva也披甲領導防線,車路士將士沒有遺忘「小組防守」以及「區域人數」的防守概念,Kovacic的活力、Mount的退守中場線,都讓車路士保持了區域的防守能力,利物浦多踢一人卻因此無法像上半場一次得到長傳的空間,相比阿仙奴在頭場半放棄的防守表現,這一個半場值得阿迪達學習。

圖:下半場車路士放棄壓逼來壓縮空間,Lukaku會後退與三中場形成小菱形站位,封鎖中路的空間,逼使利物浦增加橫傳的次數。

圖:雖然少踢一人,但車路士確保到區域的人數對等,令利物浦的人數優勢並不明顯。Kovacic與Jorginho的選位令利物浦球員「只能」向右側進攻,減少對手轉移利用寬度的次數。

【反擊:利物浦的傳球,車路士的突進】

兩支球隊的部署都有效阻截對手的進攻,接下來兩位教練的任務就是利用反擊和突擊去反制對手,利物浦在上半場無疑是更為出色的一方,他們的中後場擁有多個長傳發起點,急勁而準繩的長傳能夠活用球場的每一寸空間,Firmino的深度回防更加提供了短傳銜接的選擇,這樣的利物浦就能夠更加靈活地解鎖車路士的防守,快速推進。

不過Firmino本場比賽的狀態不佳,幾次在中場的對抗都處於下風,Kante與Jorginho的組合令這位巴西人的作用有限,高普在半場之前便將其換下的做法不近人情,卻有其道理,Jota對防線的壓制和衝擊力正是這種形勢下需要的元素。

圖:Firmino深度回防並作為反擊的第一點。這次的策劃造就了Arnold長傳找到Herdenson近門起腳。

車路士方面,Lukaku在前場受到限制,但他同時將Fabinho與VanDijk固定在後場位置,Elliott與Herderson亦因為與Mount、Havertz爭奪第二落點而無法支援前場的反搶,車路士的三人小組成功牽制了對手四人的中路防守,這樣Kante就擁有快速推進的空間。

圖:Kante中場搶斷繼而發動快攻,利物浦的防線為怕車路士前場的速度而不敢前壓,Fabinho、VanDijk都快速轉身退防。

圖:Kante長驅直進到Final Third附近,VanDijk才不得已回身封堵,這時Lukaku已經處於空檔,要欣賞VanDijk在這種時刻仍然能夠切斷Lukaku的路線,令Kante必須橫傳予Havertz。

圖:Havertz沒有選擇橫傳Lukaku的決定非常可惜,錯過一次拉開比數的射門機會。

下半場的車路士將反擊押注在Kovacic與Lukaku二人當中,前者的推進能力同樣出色,速度和爆發力的十足令他可以突破利物浦的防線直接連繫Lukaku,比利時人利用身體質作為支點引導了數次的反擊,雖然次數零星而斷續,但憑藉兩位前國際米蘭球員的個人能力,車路士並非完全沒有劣勢中取勝的機會。

圖:上半場前場逼搶後成功,只要Fabinho沒法遮擋Lukaku的接球路線,車路士就能夠成功策動反擊。

圖:下半場的Kovacic擁有更快的推進能力和技術。

圖:Kovacic找到傳予Lukaku的路線。

圖:Lukaku成功利用身體質素壓制對手,Kovacic快速插入禁區完成射門。

【結語:利物浦的陣地煩惱,車路士的主次分工】

利物浦上半場的快攻令比賽的節奏變得極為明快,高普在強強戰當中往往能夠善用對手後場的空間接連給予壓力,但這樣的局面必須在對手同樣熱衷壓逼、暴露空間的情況才能得以發揮。車路士下半場的限制讓利物浦在轉移方面出現困難,他們無辦法通過轉移來調度對手防線繼而創造單打空間,Thaigo的登場本有解決問題的指望,但這位前拜仁慕尼黑中場加盟以來的狀態以及融入狀況一直不佳,Firmino也在連年消耗以後失去了靈氣,Shaqiri的離隊進一步削弱了利物浦在通過「亂戰」創造空間的能力,高普需要在未來解決陣地進攻的問題。

車路士在十一人的情況下,無辦法與利物浦形成完全的均勢,Lukaku在陣型前端的牽制能力極為出色,但同側的Havertz、James並未與之形成有效的配合,既無法善用Lukaku創造的空間完成轉移和突擊,也無法通過持球進攻來解鎖Lukaku被封堵的接球路線。Havertz在過程中慣性爭搶第一落點的意識亦令問題有所放大,這位德國中場的跑位和用球的選擇都未能做到「圍繞Lukaku開展」,杜曹需要在思想上進一步調整,將二人在不同情況下的主次分工明確起來,這樣才能活用兩位身體質素出色的球員特點來豐富進攻戰術。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