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2024年
來源:一位在英港人小學生

一位朋友的兒子在英國讀小學,自小就很喜歡認國家、國旗,最有興趣的科目是歷史。每次到訪,他都會不斷分享自己的見解,literally 如數家珍,總是要和我比賽「quiz」,又會把我們的合照畫成圖送給我。

他母親經常叫我「指點一二」,我都是笑而不語。因為我深知新一代的學習模式,只要有動力,一定比我們這一代快得多;但要找到和現實世界的連結,又會比我們困難;然而後者是否依然重要,卻又沒有人說得準,甚至很可能是否定的。總之,那是一個不同的世界,無論你是否同意,都應該接受和我們身處的時空,近乎沒有可比性。

所以真正應該學習的,其實是我們。

例如這位小朋友認國旗的方式,完全是通過app,不同顏色的組合隨心變換,例如藍白紅瞬間由法國 🇫🇷 變荷蘭 🇳🇱、再變盧森堡 🇱🇺,這是我們那一代不可能出現的。

他認地圖、特別是各國大小城市的位置感比我好得多,連每個國家的海岸線,都可以像默書那樣人手畫出來。天份固然存在,同時他是通過另一個 app 學習,海岸線、國家邊境都可以自己人肉修正,比我們2D那一代,更加容易有視覺記憶。再同一地圖上,他可以直接對比羅馬帝國和納粹第三帝國版圖,這是我們大學時代才開始使用的歷史地圖檔,現在卻已經普及到小學生都可以隨便使用。

至於歷史,他也是在網上自己找資訊,通常都是對某個問題有興趣,就不斷看 YouTube、維基之類,再有興趣下去,就看有關題目的專門網站。這是圍繞自己好奇心為中心、用 inquisitive approach 建構的知識觀,很適合網絡世界、特別是 ChatGPT 模式,例如很多英國本地人都不知道倫敦之前的首度在哪裏,他卻可以很確定是 Winchester,甚至因而知道 Alfred the Great 統一古英格蘭王國的歷史。其實大學生、研究生也是這樣「做研究」,相較下,甚至可能還是小孩子學得更快。

還有他對怎樣建造一個城市的概念,也有落手落腳的其他遊戲 app,和使用 Sandbox 建立自己的虛擬土地。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這一代也可以兼顧 practical,這本來就是昔日 armchair 學者的最大局限。其實有了電腦,我這一代也會通過 Civilization、Age of Empire 這類遊戲,去掌握興建城市的流程,不過和現在的實時互動相比,還是有所不及。

後來才知道,這位小朋友甚至有自己的 YouTube channel,但堅持不露臉,笑說人家知道他的年齡,就不會再理會他。

很想讓我的女兒和他交流一下。究竟這種屬於未來的學習模式,利弊在哪裏?

(待續)

▶️ 廖詩颺博士:「三師」的末日:人工智能首先取代醫生、律師、會計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xaAj-oAv8

Files

Comments

George

The more information kids gobble down, the less time it’s left for them to digest and develop their own critical thinking. Furthermore, it’s worth noting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kids consum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quantity. Reading more information does not guarantee positive outcomes, as misinformation can potentially harm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if not guided properly.

Thomas W

civilization 學地理/部分歷史嘅入門,其實係幾有趣同eff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