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80年
來源:百家出版社 / 網友送贈

曾幾何時,舊香港是世界各地認識中國國情的窗口,有大量中國研究雜誌在報攤出售,主要目標受眾都是中國大陸出來的人,也包括短暫路過香港的旅客。到了自由行出現,這些雜誌更是他們到香港的必買手信。世界各地很少地方會有這種暢銷作品成行成市,但同時又很非主流,這完全是舊香港的獨特環境才會出現。中國大陸各派系也會通過這些雜誌放風,「出口轉內銷」影響內部博弈,這也是 China Studies 的獨特 sources。

這些雜誌之中,本來最著名的是國共內戰後創辦的《春秋雜誌》等,我們曾多次介紹過。相較下,昔日全盛時期的《春秋雜誌》有很多有份量的作者真名實姓投稿,他們或許是下台軍閥、前政府高層,寫出來的東西以自己的名譽押注,公信力基本上擺在那裡。

但文革後出現的那一波中國國情刊物,卻是大多數內容都以匿名、筆名為主,公信力難免大打折扣;不過有時候,卻又會有十足真金的獨家猛料。這就像撲克牌遊戲「講大話」,你永遠不知道甚麼時候有驚喜、甚麼時候是純粹市場操作,要分辨就很考讀者的功力。很多讀者都相信自己獨具慧眼,能夠從中分辨真相與魚目混珠,再向親友炫耀,結果人人都可以是國情專家,這也是舊香港的另一道人民風景。

《爭鳴》雜誌是最著名的其中一本,文革結束之後的1977年創刊,總編輯溫輝本來在《文匯報》工作,因為不認同越來越左的中共路線而覺醒,自立門戶,這經歷有點像李怡和他的《七十年代》。由於昔日的左派淵源,這些雜誌長期都有一些獨家猛料,《爭鳴》本來還可以在中國大陸流傳,當時被認為只批毛、批四人幫而不批鄧;直到它最終也批鄧的「四項堅持」,才成了中國大陸的禁書。但這樣的身份,卻又保證了它在香港、海外的銷路,正是福兮禍之所安。

這本1980年2月的《爭鳴》第28期,正正見證了這個 transitional period。

從這一期可見,《爭鳴》的長篇大論「劉少奇平反特輯」近乎完全肯定劉少奇,以四人幫為批判對象,對剛復出的鄧小平充滿期望,對當時的最高領袖華國鋒則偏向負面。當時四人幫審訊還未開始,這期《爭鳴》透露的審判方向、底線、定性、怎樣避重就輕(審判「罪行」而不能審判「路線」),和後來發生的一模一樣,說沒有人放料,也不會有人相信。

從當時的氣氛,可以想像一般香港人對鄧小平復出是樂觀其成的,也以為文革的悲劇教訓太深刻,一定不會重來,同時也期待「明君」的出現。無論有沒有雜誌背後的其他原因,這種民情大概是存在的。為甚麼八九六四對那一代人如此震撼,還是要回到這個起點,才可以明白入面的期望落差。

▶️ 顏純鈎:由左派天地圖書總編輯,到高調支持反送中運動之路:新書《香港我的愛與痛》導讀(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AxTUXcUtoI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