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不少香港人離開香港之後,在海外也非常憂慮政權的全方位監控,很多時候都會擔驚受怕、不敢暢所欲言,乃至和身在牆內沒有分別,和中國大陸自由派離開中國之後就的相對自我釋放相比,顯得有更大的心理關口要衝破。究竟這是甚麼原因?

這個議題我思考了很久,近來也和很多不同背景的朋友分別 brainstorm 過,當然不會有單一標準答案。以下是綜合出來的十大原因,希望拋磚引玉,促進討論,這裏先談和人質、物質有關的部份:

1. 香港人的恐懼,相當部份是源自自己的富有:雖然將香港移民和各國難民相比並不合理,但客觀現實就是,幾乎從來沒有一群「大規模集體離開」的人,可以這樣富有的。烏克蘭、敘利亞難民在異鄉,顧忌少得多,也多少和自己 perceive 的機會成本有關。畢竟越是富有,人質之外,「物質」也越多,不少香港人離開了,都依然有物業在地理香港,或有公司股份未能賣出,而有關公司其他股東的業務卻又不能得罪中國大陸,諸如此類,無需詳談,大家都明白。但很多中國大陸自由派離開之前,在家鄉已經接近孑然一身、身無長物,就算有一些積蓄,也絕對沒有香港人那樣龐大,行動起來的羈絆就少得多,動作就顯得相對俐落。

中國大陸人對自己的私有財產,一直有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越是接近權力,這種不安全感更大,因為在中國體制,一切都是國家的,一紙命令下來就要充公資產、或追繳鉅額稅收的故事司空見慣,根本和當事人做了甚麼、沒有做甚麼、有罪或無罪毫無關係。換句話說,中國大陸人一方面對走人走錢達成了全民共識,另一方面根據經驗,知道因為政治原因出事的相對比例很少,其他原因出事的機會反而更多。所以在海外說甚麼、不說甚麼,就不覺得和在家的抵押品有太大關係。

2. 能否有信心落地生根,也是怎樣看待「後路」的另一關鍵。以往中國大陸人移民海外,普遍會比香港人難為生,但隨著華人在任何國家都成了少數民族的大戶,結成了規模夠大的經濟體,情況就逐漸相反。雖然現在離開香港的人已經很多,但再多也多不過中國大陸移民的 critical mass。由於香港人太富有、從前收入太高,離開了的香港人普遍不會有香港時的收入,有些打算用昔日的積蓄渡過餘生,有些做一些基本工作,總之消費模式一定比在香港時謹慎,心理上難免出現了不平衡、不安全感。相反中國大陸移民在海外要生存下去,就算不能融入本地社會,就算是單靠在華裔圈子的經濟圈打滾,也可能會得到比在大陸更穩定的經濟收入。這會令他們的底氣上升,回鄉的動力下降,不會時刻催眠自己「撈唔掂就返去」,來合理化自己在海外的恐懼。

3. 在中國大陸,無論是高幹子弟的家庭、紅二代、還是知識份子世家,因為認識「國情」,不少家長都會因為種種南轅北轍的原因,得出同一個結論,就是鼓勵子女出國。出了國,就存在不同可能性,可以是學成歸來當海歸精英飛黃騰達,也可以是帶同父母一起潤出去安享晚年,反正多一重 hedging,就多一重保證。個人目測所及,海外中國大陸人固然也會顧慮留下來的家人安全,但一來如前述,根據過去的潛規則,他們認為家人的直接風險其實有限;二來他們的家人也對子女長期在海外普遍更有心理準備,並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選擇,a good move,也就令海外華裔相對少了「人質」層面的後顧之憂。

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嚴重下行,銀根短缺,不少老人家都會擔心自己退休後為能被社會福利網照顧,有海外的子女反而令自己安心,這和香港長者覺得「無論怎樣,在香港過世還是最方便」這個假設,又有所不同。

(待續)

▶️ 《暴政:20世紀的20個教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e8WJmXlpI

Files

Comments

小熊分析員

香港人相對有錢,人質物質等可以失去的更多;那麼,當有一天香港經濟結構大幅改變(更窮、管治更敗壞),是否可以設想會令外地港人更勇敢「做自己」?

James Lo

這是很到point的分析。還在港的一些家人的確說過「你啲細路第時重可能會返香港做嘢」,叫我唔好咁vocal。 這正是八十年代移民潮的意識形態,就是要回港發展,要留後路。 我跟他們說,啲細路唔會返去,亦唔需要因為呢個理由「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