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國天天都有大量世界級展覽舉行,可以令人終生學習。今天希望分享參觀這個紫禁城的自鳴鐘展覽後的思考。

這個展覽在倫敦的科學博物館舉行,文物都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借出。由於不少最有價值的文物都在1949年被運到台灣,剩下來的很多都不是最重要的,而記得從前參觀故宮時,最集中的其中一批文物,就是歷代的鐘錶,放在一個「鐘錶館」內。

科學博物館位於倫敦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旁邊(自然科學博物館是英國每年人流排名第一的博物館),入面有一個常設展展出英國歷史上的鐘錶製造,所以展出中國的自鳴鐘,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一部份。這種策展 crossover 很值得鼓勵,也往往能帶來啟發。

但作為大小博物館常客,整體感覺卻是略為奇怪。

不知道是否政治正確原因,展覽劃一使用「zimingzhong」 作為自鳴鐘的英文名稱,然而自鳴鐘在英文本來就有非常常用的名字:striking clock,直譯就是「self-ringing bells」,例如大笨鐘就是一個 striking clock。自鳴鐘既不是中國發明、而是英國傳入,中國的藏品又沒有自己的技術改良和value-adding,為甚麼要使用一個專利似的拼音直譯?是否中國官方借出文物的要求?逐漸強制西方使用中文拼音翻譯、而否定意譯,例如「loong」而不是「dragon」,是否中國樹立「制度自信」的最新指示?不知道。只知道在純粹策展角度,這是不利文化交流的。

難得有紫禁城的文物在英國展出,同一層樓也有英國的古代鐘錶展,觀眾的合理期望,自然是兩個文化的鐘錶之間有何互動,可以重點被介紹,否則和直接到故宮觀賞就毫無分別。然而策展雖然有一些紫禁城自鳴鐘的西方背景介紹,例如約略談過利瑪竇、或一兩位英國鐘錶匠等等,但都是水過鴨背,而且除了一個櫥窗之外,沒有任何英國鐘錶被拿來和中國的展品並列對比。這是非常可惜的,觀察英國工匠為了迎合中國皇帝而作出了哪些修改(妥協),是很值得研究的題目。

故宮借出的這批文物之中,最礙眼的就是每一件都有用中文直接在文物上寫上編號,例如「故123456」之類。一般考古學家都會避免直接用現代筆墨寫字在古代文物之上,要寫也會用可以逆轉的材料,而且必須在最不當眼的位置,字體越少越好。然而這批文物的編號,卻都是放在非常當眼的位置,令展品忽然就有了中藝櫥窗的感覺,很煞風景。

▶️ 湯家驊的國民教育:中國五千年來沒有侵略任何國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zsncz7rqQ

Files

Comments

Geog

可能太多人倫嘢,所以要加字。

FlyFly LI

香港故宮的展品也是同一情況,當眼位置貼白色標籤加一些簡單的文字及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