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70-1980年代
來源:《明報》連載/ 博益出版社結集 / 網友相贈

昨天談及,熱心網友送來的舊香港藏品當中,首先進入眼球的是這本《牛仔》漫畫。記得我家中本來也有幾本的,後來,自然又是被父母大掃除時丟掉了。

我對《牛仔》的印象不算太深,因為它開始在《明報》連載時我還未出世,但小時候也有看過,而且記得有長輩很喜歡看。在這系列四格漫畫中,牛仔的造型是一個冬菇頭的小孩子,他的父親是二撇雞的「契爺」,每個故事都是生活瑣事,走溫情路線。

以往不覺得有甚麼特別,甚至有點過份平淡。現在回看,才知道它是深刻記載了香港那段急速發展成「亞洲四小龍」的期間,民間怎樣依然保留了純樸的特性。

近年香港曾經推廣動漫,《牛仔》也被捧上過神台。但每次看見有關宣傳,感覺都是不著邊際,不能解釋這套簡單的漫畫曾經大行其道的原因。單是《明報》願意給一個地盤天天刊出這四格漫畫,究竟目標觀眾是哪些,經濟效益是哪些,一切沒有偶然,都是當時香港民情的反映。

後來讀過王司馬遺孀和兒子的訪問,才知道《牛仔》的故事,根本就是他們的家庭生活日常:小確幸,淡如水,但人情味濃。雖然《牛仔》漫畫簡簡單單,卻像是醇酒,放得越久,味道越濃。

畢竟那種味道,在「新香港」,已經永遠失去了。

《牛仔》作者王司馬先生是澳門人,在《明報》工作,1983年就英年早逝,享年只有43歲。記得父母提及過他病逝的新聞,那應該是我最早接觸「骨癌」這名詞的時刻,從此覺得「骨癌」由名字開始,就非常恐怖。

這本第33集「好戲在後頭」,封底列出售價是港幣六元,真的是歷史遺跡。感謝網友相贈,無以為報。

▶️ 插畫家VA Wong Sir:當老師畫漫畫也要失業、搞展覽出書也被黨媒批鬥,怎能不離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4iNo-5rI

Files

Comments

James Lo

細個同屋企人食飯去飲茶,喺茶樓下邊嘅書報攤一定要買本《牛仔》,如果唔係飲茶嗰陣就一定悶瓜⋯⋯

Sunny Wong

牛仔嘅感覺似德國嘅Vater und Sohn